帝不能容忍的,可想而知,他對于這兩個結成派别的皇子是什麼樣的看法。
換句話說,拓跋真此刻越是作出幫助太子的模樣,皇帝越是認為她們倆嫉妒拓跋玉,更加憐憫七皇子勢單力孤。
李未央太了解皇帝了,當一個兒子勢力顯得很大,另外一個兒子顯得孤單,他就會對那個孤單的表現出撫慰、同情,甚至給予暗中的扶持,而對那個強大的給予可怕的打壓。
這就如同平民家中,所謂對兒子們一碗水端平,根本是做不到的。
大多數的父母會看哪個貧窮一些,便會劫富裕子而幫助他,這就是家族中的“劫富濟貧”。
護衛們将那哭泣不止的婦人和兩個孩子都帶了下去,李未央看着那兩個孩子都在瑟瑟發抖,微微地閉上了眼睛,仿佛是被燭光照地眼睛發酸。
孫沿君歎息道:“稚子何辜。
”
李未央睜開眼睛,低聲道:“他們的母親不該到京都來,更不該被金帛之物亂了心智。
一家人本來好好生活在一起,她偏偏聽信拓跋真所言來作證人。
不管是否成功,都難逃一死啊。
”
拓跋真從來就不準備放過這一家人,因為指證蓮妃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他不會留下這個把柄在别人手裡,哪怕今天成功了,将來他還是會找機會殺了這一家人。
所以,這婦人根本就不該來到京都,更不該相信一個披着人皮的惡魔。
酒宴繼續進行,李未央看着周圍每一個神情自若的臉,不由猜想他們心中都在想些什麼,明明眼前發生了這麼可怕的事情,大家卻還能若無其事,仿佛什麼都沒發生過的模樣,大概所有的伴君者,都要比别人更加心狠手辣……譬如她自己,不也是如此嗎……
忽聽外面一陣喧鬧,李未央擡首望去,見是兩個宮女喜形于色地步入殿來。
她們懷中,赫然抱着一個嬰兒。
宮女拜見皇帝,道:“陛下大喜。
蓮妃剛為陛下誕下皇子。
”
這個嬰兒的出現,仿佛一下子融化了原本尴尬的氣氛。
太子第一個站起來,高聲笑着向皇帝祝賀,随後衆人紛紛向皇帝和太後道賀,沉悶已久的大殿之内,一時間有說有笑起來。
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全被這個國家的第十三個皇子吸引了過去,大家仿佛都忘記了,這個國家之前出生過十二個皇子,可是他們之中,隻有四個活到了如今,而且,除了尚未長成的八皇子,其他都已經陷入了你死我活的争鬥中。
皇帝開心地看着自己的兒子,他曾經有過很多的兒子,但是這個孩子的意義卻大不一樣,他已經這麼大年紀,将來可能不會再有子嗣,這個……極有可能就是他的幺子。
太後在一旁微笑着,皇帝将孩子抱給太後,道:“請太後給皇十三子賜福。
”
太後抱着嬰兒,貼身傳來一陣柔軟和熱度,孩子雖剛出生,卻也不哭,眼睛都沒有睜開,嘴角卻像是帶着笑容,兀自睡得香甜。
太後又愛又憐,輕撫這孩子的面頰,目光安詳,歎道:“就叫拓跋旭吧。
”
衆人聽聞,都是一愣。
拓跋旭……還是太後親自賜名,不由紛紛為十三皇子道喜。
拓跋真卻在這一片熱鬧之中,看向了李未央,勾起唇畔,原來如此。
蓮妃原本還有半個月才會生産,怎麼會無緣無故動了胎氣而早産呢——想必是用了催産之物。
透過皇十三子嫩嫩的臉,拓跋真仿佛看到李未央和蓮妃的密謀。
想到這裡,他看了一眼太後的神情,太後的面上完全都是喜悅,毫無一絲的芥蒂。
他知道,今天這出戲白演了。
因為李未央早已看出他的真實意圖。
他要的不是當衆的判決,而是背後的懷疑。
一旦皇帝和太後都對蓮妃起了疑心,那麼很快便會連拓跋玉都拖下水去。
皇子和内宮妃子勾結,這是多大的罪名……
可是,李未央卻設計讓這個孩子提前出生,還出生在太後的壽辰——與太後同一天的生日,從今往後,太後每次看到這個孩子,就會想到這一點。
不隻是如此,将來皇帝也會對這個孩子另眼看待。
而太後剛才為這孩子賜名,雖然短短的三個字,已經正式為今天發生的事情劃上了句号,同時也徹底掃去了籠罩在蓮妃頭上的陰霾……她和這個孩子,獲得了太後的認可,不,可以說是,是一種庇護。
他看了一眼面上笑得勉強的太子,不由在心底歎了口氣,拓跋旭……這三個字,把蓮妃送上了天堂,同時也把太子打入了地獄。
可惜,太子此刻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将來他才會明白,這個孩子的出現會給這場鬥争帶來怎樣的變故。
太子站在一群賀喜的大臣之中,看着皇帝的笑臉、太後欣慰的面容,他感到孤獨,無可名狀、難以言說的孤獨。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一切都在今晚發生了變化,雖然皇帝沒有責罰他,可是已經決定要廢除這個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