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林玉聲其時,年紀已老,他寫下了那一段文字之後,就離開了家,再到貓爪坳去。
在林玉聲這段記載之下,另外夾着一張紙,是用鋼筆寫的,是林子淵看了他祖上的日記後所寫下來的,我将之一并轉述出來。
記載可能是分幾次寫下來的,其間很清楚表現了林子淵的思索過程,每一段,我都用符号将之分開來。
這種事,實在是不可信的,隻好當是“聊齋志異”或“子不語”的外一章。
(這是林子淵最早的反應,不信,很自然。
)
再細看了一遍,心中猶豫難決,玉聲公的記載,如此詳細,又将這本冊子,放在這樣隐蔽的一個所在,決不會是一種無意識的行動。
“發現此冊之後,禍福難料。
”是什麼意思?是肯定看到冊子中記載的人,會像他一樣,也到那株大樹旁去求軀體的解脫?
玉聲公不知成功了沒有?算來隻有百年,對于一株大樹而言,百年不算什麼,玉聲公當年若成功,他的魂魄,至今還在樹中?是則真正不可思謙之極矣!
(這是林子淵第二個反應,從他寫下來的看來,他已經經過一定程度的思索,開始想到了一點新的問題,并不像才開始那樣,抱着根本不信的态度。
他至少已經想到,人有靈魂,也懷疑到了靈魂和身軀脫離的可能性。
)
連日難眠,神思恍惚,愈想愈覺得事情奇怪。
魂魄若能依附一株大樹而存在,可見可聞,那麼,靈魂是一種“活”的狀态存在着。
是不是一定要有生命的物體,才可以使靈魂有這種形式的存在呢?
如果隻有有生命的物體才有這個力量,是不是隻限于植物?如果靈魂進入一株大樹,情形就如同玉聲公記載的那樣。
如果進入一株弱草呢!又如果,動物也有這種力量,靈魂進入了一條狗、一隻蚱蜢之後,情形又如何?
再如果,沒有生命的物體,也可供靈魂進入的話,那麼情形又如何?設想靈魂如果進入了一粒塵埃之中,随風飄蕩,那豈不是無所不在?
愈想愈使人覺得迷惘,這是人類知識範圍之外的事。
(這是林子淵第三階段的思索了,一連串的“如果”,表示他在那幾天之中真是神思恍惚,不斷在想着這個問題。
從林子淵的記載,結合林老太太的叙述來看,林老太太的叙述很真實,林子淵在發現了那小冊子之後的幾天之中,一直思索着這個人類生命秘奧的大問題,他自然無法和妻子讨論。
)
(從林子淵這一段記載來看,他已經有點漸漸“入魔”了!)
我有了決定,決定到那個有着那株大樹的貓爪坳去。
我要去見那株大樹。
如果玉聲公的靈魂在那株大樹之中,他自然可以知道我去,我是不是可以和他交談呢?靈魂是什麼樣子的?我可以看到他?或者是感覺到他?
要是靈魂真能離開軀殼的話,我也願意這樣做。
退一步而言,就算我此行,完全不能解決有關靈魂的秘奧,至少,我也可以得到忠王的那一批珍寶,價值連城,哈哈!
(這是林子淵第四段記載。
直到這時,他才提到忠王的那批珍藏,而且,還在最後,加上了“哈哈”兩字。
我很可以明白他的心情。
人喜歡财富,在沒有比較的情形之下,會孜孜不倦,不擇手段追求财富,以求軀體在數十年之間盡量舒服。
但如果一旦明白了軀體的短短一生,實在并不足戀,有永恒的靈魂存在,那就再也不會着眼于财富的追尋了。
)
(林子淵這時,顯然在經過一番思索之後,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
我一定要到貓爪切去,見那株大樹。
忠王的珍藏,實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