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離群索居

首頁
    結構我還略知一二,一般來說,彗頭的裡面有個由碳質球粒隕石構成的固态核,中間的幔主要是液态水或結晶的冰雪,當然還有幹冰和矽酸鹽塵埃什麼的,而最外面則附着着一個因太陽使冰升華而形成的冰粒之“殼”。

     這位“綠衣姑娘”對我們而言最有意義的就在于它的這一層氣态“殼”,因為在它的表層凝結着厚厚的液态氧氣。

    而随着這位遠方來客與太陽間的距離越來越短,液氧逐漸開始沸騰,氧氣逐漸開始彌漫;而由于它顯然不是一個嬌小苗條的姑娘,直徑不是通常的5千米左右,而是達到了20千米上下,因而它的質量也足以跻身應予減肥之列,這就使它上面的氣态物質不至于像它的夥伴那樣棄它而去,而是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并均勻地附着在它的周圍也許在它的内部存在着一個相當重的重金屬核,而這便是它那強大引力的來源?不管原因如何,總之在我們到來的階段,它那稀薄的大氣層正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換一種說法,維持生命的氧氣有了。

     不過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問題也不是沒有,因為在臨近太陽的階段,這上面的氣候肯定會變得越來越熱。

    因此我首先必須找到一個比較深的山洞,而且這一點對我來說實在是迫在眉睫。

     我比他們先想到這一點并先下了手,因此我得比他們先找到。

     3 微弱的自轉造就了漫長的白天黑夜,這是一個資源毫不匮乏的世界。

     從旅行社的介紹材料來看,這顆“掃帚頭”的組成成分并不怪異複雜,依然包括氫、碳、氧、硫這些流浪天體通常都會有的單質元素,以及諸如碳氫基、氨基、羟基氰基之類的有機基團,諸如此類,等等等等;而在彗尾部分自然也是離子态物質居多,都是些丢三落四少了些什麼的不完備電離分子,這被稱作“自由基”這些分子如果“生活”在地球上,是很容易俘獲一個或數個原子而成為穩定分子的。

    那麼,當彗發、彗尾的氣體稀薄、而壓力又很低、且含有大量的有機分子時,也就有了出現生命的可能。

     更令人欣慰的是,這是一顆木星族彗星,其實這一點從它的短周期上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旅遊手冊就在我的手邊,那上面原來根本無人查閱的“旅遊地點的天文屬性”一節這下可派上了用場:“在已經發現的數百顆彗星當中,有一半以上的彗星周期不大于13年,遠日點小于7個天文單位,與木星軌道的半長徑5.2個天文單位接近,軌道面與黃道面的傾角也都十分保守,幾乎都在12度以内。

    ” 按照我的理解,它被俘獲的原理自然十分簡單,這些遠方訪客的軌道本來是地道的雙曲或者抛物,結果由于那位木星大哥哥過于好客,或者說是那位木星大哥哥那巨大的引力場過于好客,結果使它們的軌道都無一例外地變成了橢圓。

     估計它的一年本來很長,而自從被木星俘獲之後,這一周期就大大地縮短了。

    而我相信,在它原本數千年的太陽周期年當中,冷藏于天然冰櫃中的植物種子在經過漫長的嚴冬之後,會在接近太陽的時候慢慢地發芽、生長;而現在,它們終于開花、結果了。

     而這,就是我們的食品。

     從外表和味道看起來它很像是香蕉,甚至連收集工作都十分類似隻要從它那小巧的主枝幹上掰下來就行了,根本沒有必要大規模集約化生産。

    在糧食問題方面還有一個有利的特征就是資源豐富,這種準“香蕉”幾乎遍布整個彗星,不存在不同種族之間勢不兩立的相互競争。

     在采摘口糧和儲備存糧的過程中,我果然如願地找到了一個相當深邃的山洞。

    這下好了,接下來我就可以在這個世界自轉的夜間,開始考慮實施我的一個計劃了。

     其實我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雄心壯志。

    下一步嘛,我打算自己建設一艘宇宙飛船。

     4 幸虧我沒有讀過宇航學方面的博士,否則我就會嘲弄地看着自己了。

    因為我的這一想法,就如同一個剛會用某種液體和泥的小朋友想要蓋一座高樓大廈一樣。

     不過這位小朋友也的确有他自己獨到的想法和見解。

     前面說過,這顆彗星屬于木星族彗星,大概是在數百年前為木星所俘獲的。

    由于其周期的緣故,在它訪問太陽的過程中将有兩個近日點,同時也十分巧合地有兩次與地球的軌道相交。

     我們本來就打算利用第一次近地點到達這裡,并利用第二次近地點返回故鄉,就像乘坐一趟固定時刻的班車一樣。

    這是這一計劃在空間上的可能。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考慮,它的引力場對于氧氣已經足夠嚴厲了,但在約束所有的固态物質方面卻并不十分成功難怪這裡的“香蕉”樹長得又高又大。

    就拿我本人來說,如果不穿加重靴,隻要一個彈跳就能竄上太空當然我不會那麼做,但是我可以利用一些機械上的方法有效地“放大”這種力量,使它能夠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