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

首頁
    0萬年,而把延續至今的四海帝國這塊土地的年齡确定為兩萬年。

    從前,這塊大陸沉睡在海水下面,就像不間斷地覆蓋花崗岩地層的厚厚的海底軟泥層所表明的那樣。

    這塊陸地通過什麼樣的運動才冒出波濤的呢?無疑,是由于冷卻的地球收縮的結果。

    無論如何,四海帝國這塊土地出現于海平面之上應被看作無可置疑的事。

     自然科學證實植物之間和動物之間緊密的親緣關系,為索弗爾提供了他的學術體系的另外兩個基礎。

    索弗爾走得更遠:他甚至證明了幾乎所有的現存植物都與它們的祖先——一種海洋植物聯系在一起,而且幾乎所有的飛禽走獸都來自海洋生物。

    經過緩慢而持續不斷的進化,海洋生物逐漸适應了先是與它們原始的生活相鄰的生活條件,然後是相隔更遠的生活條件,經過一個又一個階段,它們産生了大部分生活在陸地和空中的生物。

     不幸的是,這個巧妙的理論并不是無懈可擊的。

    動植物界的生命體來自海洋的祖先,這一點對幾乎所有人來說是無可否認的,但不是對所有人都這樣。

    确實還存在一些植物和動物,似乎不能跟水生的形式聯系起來。

    他的體系的兩個弱點之一就在這裡。

     人類——索弗爾并不隐瞞這一點——是另外一個弱點。

    在人和動物之間,沒有任何近似之處。

    誠然,像呼吸、吸取營養、運動機能這樣一些重要的功能和屬性是一樣的,明顯地以同樣方式完成或表現出來,但是,在外形、器官的數目和分布方面卻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即使這根鍊條殘缺的環節并不多,人們還是可以把絕大部分動物與海洋裡的祖先聯結起來,但這樣一種親緣關系對人而言是不能令人接受的。

    為了讓進化論保持原封不動,就隻有毫無根據地假設海洋生物跟人有同一始祖,而這一始祖卻沒有什麼遺迹,絕對地沒有什麼遺迹能表明先前存在過。

     有一段時期,索弗爾企望在泥層裡找到有利于他偏愛的學說的論據。

    在他的發動和領導下,連續多年進行了發掘,但是,卻導至跟倡導者期望的截然相反的結果。

     穿過一薄層跟天天人們所見的相似或相同的腐爛的動植物形成的腐殖土,終于挖到軟泥厚層,那裡,古代的殘存物已改變了性質。

    在這軟泥層裡,再也沒有現存的植物和動物,而是一大堆僅僅屬于海洋動植物的化石,它們的同屬至今還生存着,多半是在環繞四海帝國的汪洋大海裡。

     除了地質學家有理由地認為,這塊大陸從前是原來的大洋的洋底以外,除了索弗爾也沒錯地認為,當今的動植物起源于海洋以外,還應該得出什麼結論呢?人們有權把非常罕見的例外看作畸形物,除此以外,隻有水生形态和陸生形态的動植物能找到痕迹,而陸生形态必定是水生形态産生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