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力。
望海門牆的一側滿是雕像,門楣中心,在石頭花飾之間複制了一些畫工細膩的聖經故事,工筆純樸,妙趣橫生。
當人們來到一座建築物的門前時,首先想到的是從門口進到裡邊。
克勞維斯-達當脫正準備推開一個門扇時,向導攔住了他。
“大門被封死了。
”
“為什麼?”
“因為吹進來的海風太強烈了,信徒們以為好像身處約撒法峽谷中①,蒙受最後審判的暴風雨。
”
①“約撒法”意為“上帝的審判”,該峽谷位于耶路撒冷和奧利維爾山之間——譯者注
這句話向導一成不變向所有的外地人講過,他為此感到驕傲,帕特利斯也感到很高興。
站在這座1601年建成的教堂周圍,首先看到的是教堂的兩個高大、裝飾華麗的塔尖。
在塔尖的每一個拱架上又建了許多較粗糙的小塔尖。
總之,這座教堂可以同伊貝利亞半島最有名的建築相媲美。
大家從教堂正面的主門走了進去。
教堂裡面很陰暗,和西班牙所有教堂一樣。
中堂和過道兩旁一把椅子也沒有,隻稀稀拉拉放着幾張木頭長凳和冰冷的石闆供信徒們跪拜。
這也是宗教禮儀的一個特點。
克勞維斯-達當脫和兩個年輕人又回到有兩排立柱的中堂。
中堂的拱頂是相互連接在一起的棱形房脊。
他們一直走到中堂盡頭。
他們在王室小教堂停了下來,欣賞了非同一般的祭壇,走進了唱經班的唱台。
這個唱台位于教堂的中間,實在令人奇怪。
他們沒有時間仔細觀賞教堂裡豐富的寶物:最好的藝術品,馬略爾卡島居民最崇拜的祭品,特别是3個世紀以來一直保存在大理石棺停裡的阿拉貢的堂恩-渣耶姆國王的遺骸。
或許在這次短暫的參觀中,參觀者沒有多大興趣做祈禱。
無論何種情況,如果讓-塔高納為克勞維斯-達當脫作祈禱,也隻是為了要自己成為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能拯救他的救命恩人。
“我們現在去哪兒?”馬塞爾-羅南問道。
“去市政府大樓,”向導回答。
“走哪條街?”
“走帕拉西奧街。
”
這夥人沿着街道向上走了300米,用馬略爾卡人的測量法大約為1600米長。
這條街通向一個不如伊莎貝拉廣場寬敞,但稍許有些規則的廣場。
在巴利阿裡群島是看不到像美國城市那樣,筆直的大街将城市劃分成無數的棋盤格。
有必要去拜訪一下市政府嗎?當然要去。
因為來帕爾瑪參觀的外國人都不能不去觀賞這座非同一般的建築:兩個大門敞開着,大門兩邊都有窗戶。
大門通向内部的一個講壇。
講壇像一個漂亮的中間寬敞的“涼廊”。
市政府的第二層樓有七扇窗戶朝着一個在建築物正面的大陽台。
第三層上邊是凸出的木屋頂。
玫瑰花飾屋頂被下面的人像石柱任勞任怨支撐着。
這座市政府大樓可以看作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代的代表作。
市政大廳的四周裝飾着本地顯要人物的畫像,其中還有一幅萬迪克①的著名的“聖-塞巴蒂安”油畫。
這個大廳就是巴利阿裡群島政府的所在地。
負責接受捐贈的侍者,有着一幅光滑白淨的臉龐,身着寬大長袖上衣,神色一本正經,邁着方步在大廳裡走來走去。
當市政府做出決議時,由市政大廳的吹鼓手鳴鼓宣告。
吹鼓手身着紅色鑲邊的服裝,吹鼓手長官則是金色鑲邊。
①Vandyck(1599-1641),是比利時弗來芒語地區的雕塑家和畫家——譯者注
克勞維斯-達當脫本想捐獻一些錢,能夠在這個富麗堂皇的大廳遠遠望一眼市長大人,向導用本地巴利阿裡群島方言叽哩咕噜說了一通,最後的答複是市長大人不會客。
6個小時的停船時間已用去了1個小時。
如果想去貝勒維爾城堡,就要趕快動身。
穿過錯綜複雜的聲道和叉路口——就是擁有走出迷宮線索的代達羅斯①也得迷路——向導和衆人從高爾特廣場走到了麥爾卡多廣場,以後又走了幾百米來到了劇院廣場。
①古希臘神話中為克裡特國王建造迷宮的建築師和雕塑家——譯者注
克勞維斯-達當脫這時買了幾樣東西,其中用不能再便宜的價錢買了一對馬略爾卡島的陶器。
帕特利斯曾接受命令,将購買的物品送到船上,并妥善放到主人的船艙,不能碰撞。
所以他朝着碼頭方向返回。
從劇院廣場參觀者走上了一條3000米長的寬敞的步行大道,以後來到了耶稣廣場。
步行大道兩邊是教堂和修道院,其中馬德蘭修女院對面是一座軍營。
在廣場的盡頭有一段幕牆,牆的中間是耶稣門。
從幕牆上方伸出一根根電報線。
廣場房屋的各個面都被陽台遮陽傘和淺綠色的百葉窗打扮得五顔六色。
廣場左側長着幾棵大樹,在午後陽光照耀下,使這個角落顯得很美麗。
穿過敞開的城門,便是郁郁蔥蔥的平原,一條小路穿過田野通向貝勒維爾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