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
大家好!
我很少來這樣的場合,我比較習慣回答問題,我覺得在上面講總有一種想要說服人的感覺。
隻參加過一次,當時區裡面請一些在外面混得比較好的人回來,我有幸是比較好的人,當時講了高速公路修的多方便。
論到我講的時候還有點緊張,講了兩個問題。
這次是嘉定區兩位朋友請我來的,還有在位的幾位老師,都是我比較敬佩的人。
我也準備了一點東西,主要也是為了約束自己。
講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糟糕,與世博會的口号有一點出入。
我一個同學,邀請我一起吃飯,我的朋友當一個很小的職位,當時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不夠好,應該是“城市,讓美好的生活更美好”。
不知道從那一年開始,上海要給每一個區定一個方向,金山區被并成了了化工業,嘉定很幸運,松江發展的也很多,闵行區、南彙區漁業發展比較好。
嘉定區我每年都要來幾次,這裡面有F1的賽車場。
雖然建得太豪華一些,當時應該是最豪華的賽車場。
後來中東建了兩個賽車場,把嘉定的賽車場比下去了。
最近油價又漲了,我有些朋友用過以後,反映油啟動起來很困難,車輛有點發抖,油耗非常大。
發改委跟法院一樣是服務于政府的。
不知道發改委打飛機的笑話大家聽過沒有。
有人發現,隻要發改委一漲價,就要墜一個飛機,有美國的、伊朗的等等。
我懇求在和平的年代,中國政府不要随意使用發改委這個武器。
油價最好一步到位比較好。
在短期内,一兩年内不會有什麼影響,不久的将來油價應該在10塊錢一升,中級的目标再加上通貨膨脹應該在20塊錢一升,應該是全世界油價最貴的一家了。
漲到20塊錢一升,政府是有理由的,比如是為了促進環保,因為大家都喜歡用環保這個詞,很多人對環保的概念非常凸顯。
拿汽車來說,開小排量的車是環保的,這個理念在中國不成立。
假設是300萬的大排量的汽車,交稅應該有30萬左右,如果像增收的目的一樣,用于環保事業,這些大排量的車主對環保事業的貢獻是很大的。
我現在在做雜志,我的雜志社在浦東,離開我住的地方大概20公裡,每次開過去要花2個小時,平均時速是每小時13公裡,我住的地方要通過一個地道,地道是闵行區,闵行區沒有絲毫要拓寬的意思。
有一天滬杭高速修路,那時我請朋友吃飯,我從家裡6點鐘出來,到一家必勝客去,但是到哪裡已經關門了。
于是我就買了自行車、電動車。
我是一個非常不喜歡大城市的人,我生來就是一個鄉下人,從小在向下長大,一直到初中時候還是農村戶口,父親和母親都是農村戶後,父親是文革時候考取華東示範大學,後來因為肝炎退學了。
退學以後自學,但是還是拿到了大學文憑。
父親當時在農村的文化站工作,我也受了他很多影響。
但是父親開車不行,還好這點沒有受他的影響。
我的母親非常焦慮,因為我的戶口是農村戶口,我不知道戶口有很重要的意義。
好在現在戶口不是那麼重要的,隻要有套房子就可以了,這也是社會的進步。
當時我也不在乎戶口的問題,媽媽擔心我要談戀愛,其實當時我已經談戀愛了,但是那個時候的戀愛比較單純,女朋友從來不問家裡房子有多大。
當時我們互相留了電話,那個時候裝電話是很激動的事。
有的時候通過電話聊天,我覺得我家的電話哪兒都好,就是聲音就點空,後來已經爸媽也在樓上聽。
在龍州的時候,當地要發展經濟會想一些辦法,當時有一個龍遊石窟,後來才知道是龍門石窟。
有一個肯德基會覺得很溫暖,而不是像上海有那麼多的中心,我對這些是沒有感覺的,跟我是沒有關系的。
我當時在北京住望京,後來到了朝陽區,是北京最好的區。
我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命中注定,住的地方不是特别合适,但始終在郊區。
在上海以前在金山,後來在松江。
可能是天生更喜歡郊區,有藍藍的白雲天,但是向下很多不是這個白雲天了。
我覺得城市是實現年輕人夢想的地方,尤其是上海。
經常有人問我中國會不會出現垮掉。
我說不會,如果中國要出現怎麼樣的一代,首先是房地産業先垮掉,然後年輕人才會有理想。
年輕人的理念有很大的轉變,旅行是大部分年輕人的理想。
80年代有很多年輕人去流浪,現在如果有人去流浪一定是認為不正常的。
歌詞中經常有讓心去流浪,這意味着人還在城市裡面。
北京一個國土司的領導講,大量的人湧入城市,從房價長遠來看,還是要漲價的,但是會通過稅收的方式将漲價的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