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她沒有跟我們坐在一起。
她會在哪裡?隻可能在墳墓裡。
” “是的。
”将軍說,“她就安息在院子裡,離暖房不遠。
按照她的願望。
” “她死了很久嗎?” “你離開之後的第八年。
” “八年之後。
”客人說,他的嘴唇蒼白,無聲地嚅動,雪白的假牙像在咀嚼什麼,或是在默默心算。
“她二十八歲那年。
”他又開始默默心算,并悄聲自語,“她要是活着,今天也該六十一歲了。
” “是啊,她會是個老太太,跟我們一樣衰老。
” “她得了什麼病?” “醫生說,她死于嚴重貧血。
那種病非常少見。
” “并不那麼少見,”康拉德用很内行的語氣回答,“在熱帶很常見。
人的生活條件發生改變,血象會發生相應變化。
” “也許是吧。
”将軍說,“如果那種病跟人的生活條件發生變化有關,在歐洲也許會很常見。
我不懂這個。
” “我也不太懂。
不過我在熱帶經常生病,慢慢變成了土郎中。
馬來人都是土郎中,而且代代相傳。
這麼說,她是在1908年去世的。
”過了好一會兒,客人用平和的語調說,仿佛一個人沉思了許久,終于說出自己的想法,“當時你還在服役嗎?” “是的。
我一直服役到戰争
” “情況如何?” “你是問戰争嗎?”将軍瞅了客人一眼,簡短而生硬地回答說,“跟熱帶一樣令人憎惡。
特别是在最後一個冬季,在北方。
即使在這裡,在歐洲,生活也一樣充滿冒險。
”将軍說完微微一笑。
“冒險?……對,有可能。
”客人會意地點了點頭,“你知道嗎,有的時候我想到你們在前線作戰,我卻遠離家鄉,心裡感到十分痛苦。
我甚至想過回國報名參軍。
” “這種想法,”将軍用平緩、禮貌而果斷的語氣說,“在軍團有不少人都曾有過,并且付諸了行動,可你最終并沒有回來。
我估計你還有别的原因。
”他用勸誘的語調說。
“我是英國籍公民,”康拉德再次不安地解釋,“人不可能每隔十年換一次家園。
” “是不可能。
”将軍表示同意,“我認為,人根本就不可能更換家園。
隻能更換證件。
你不這麼認為嗎?” “我的家園
我的家園曾是波蘭和維也納,是那幢房子和那座城市裡的軍營,是加利西亞和肖邦。
它們中哪個現在還存在?把我跟它們聯系到一起的那條秘密紐帶已經不複存在了。
所有的一切都分崩離析,變成碎片。
我的家園,曾是一種情感。
這種情感被傷害了。
人在這種時候會毅然出走。
去熱帶,或更遠的地方。
” “更遠的地方?去哪兒?”将軍冷冷地問。
“到時間中避難。
” “這個葡萄酒的年份,”将軍舉起盛着绛紅色葡萄酒的酒杯說,“或許你還記得。
是在1880年我們宣誓
在對面翼樓的地下室裡,我父親儲藏了滿滿一窖,用那一年的葡萄酒紀念那一天。
年份已經很久,幾乎是我們的整個一生。
現在已經是陳年老酒。
” “我們為之宣誓的國家已經不複存在。
”客人十分沉重地說,也舉起了酒杯,“所有人都死了,走了,放棄了我們許下的誓言。
曾經有過一個我們值得為之生、為之死的世界。
這個世界滅亡了。
新的世界與我無關。
這就是我所能說的一切。
” “對我來說,這個世界依舊還在,即使在現實中已經消亡。
它還在,因為我向它許下過誓言。
這就是我所能說的一切。
” “是的,你始終是位軍人。
”客人回答。
兩人遠遠地相互舉杯,然後默默無語地喝幹紅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