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荒誕創作 基裡洛夫

首頁
    生活,是有例可循的。

    至于藝術作品,有可能确指荒誕分析的某種方向,可以從上文中預感到。

    這種方向傾向指出“《福音書》的荒誕性”,闡明一再重新活躍的理念,即信念不妨礙懷疑上帝存在。

    相反,人們看得很清楚,《群魔》的作者老于此道,最後卻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創作家對他的人物出乎意料的回答,即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基裡洛夫的回答,确實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存在是虛幻的,又是永恒的。

     [1]參見陀氏《作家日記》,1876年12月,第364頁。

     [2]《作家日記》,1876年12月,第359頁。

     [3]《群魔》第二卷,第277頁。

    1886年,法文版,普隆出版社。

     [4]《群魔》第二卷第336頁。

    轉引自紀德:《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第277頁。

     [5]《群魔》第二卷第339頁。

    轉引自紀德:《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第280頁。

     [6]《群魔》中的人物。

     [7]《群魔》法譯本第二卷第340頁。

     [8]《群魔》第一卷第259頁,轉引自紀德:《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第259頁。

     [9]《群魔》第二卷第388頁,轉引自紀德:《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第279頁。

     [10]《群魔》第二卷第339頁,轉引自紀德:《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第280頁。

     [11]轉述紀德:《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第276頁。

     [12]斯塔夫羅欽:“你相信彼岸的永恒生命嗎?”基裡洛夫:“不,但相信此岸的永恒生命。

    ”。

     [13]《群魔》第二卷第338頁。

     [14]“人為了不自殺才創造出上帝。

    這可概括迄今為止的世界史。

    ”轉引自紀德:《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第278頁。

    參見《群魔》第二卷第337頁。

     [15]《群魔》第二卷第339頁。

     [16]《作家日記》1876年12月,法文版,第367頁。

    括号中字樣為加缪所加。

     [17]卡拉瑪佐夫兄弟之一。

     [18]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白癡》中的主人公。

     [19]轉引自紀德專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61頁。

    原文出處不詳。

     [20]系指鮑裡斯·德·施萊澤。

     [21]紀德對此發表了新奇而深刻的看法:陀思妥耶夫斯基幾乎所有的人物都是多配偶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