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部 出延津記 第三章

首頁
    買得大,一丈見圓。

    新缸買回來,燈盞看到缸新缸大,又來玩缸。

    溜邊溜沿的水,她踩着缸沿支叉着雙手在轉圈。

    老宋被她氣慣了,搖頭歎息,不再理她,套上牲口到地裡耙地。

    等他傍晚收工,發現燈盞掉進水缸裡,水缸裡的水溜邊溜沿,燈盞在上邊漂着。

    等把燈盞撈出來,她肚子已經撐圓,死了。

    老宋抄起鋼叉,又将新缸打破,坐到驢墩上哭了。

    老汪銀瓶聞訊趕來,銀瓶看了看孩子,沒說别的,抄起叉子就要紮老宋。

    老汪拉住老婆,看着地上的死孩子,說了句公平話: “不怪老宋,怪孩子。

    ” 又說: “家裡數她淘,煩死了,死了正好。

    ” 楊百順十五歲的時候,各家孩子都多,死個孩子不算什麼。

    銀瓶又跟老宋鬧了兩天,老宋賠了她兩鬥米,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一個月過去,趕上天下雨,老汪有二十多個學生,這天隻來了五六個,老汪打住新課,讓徒兒們自己作文章開篇,題目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自己對着窗外的雨絲發呆。

    又想着下午不能讓徒兒們再開篇了,也不能開新課,應該描紅;出去找銀瓶,銀瓶不在,不知又跑到哪裡說閑話去了,便自己回家去拿紅模子。

    紅模子找着了,在銀瓶的針線筐下壓着;拿到紅模子,又去窗台上拿自己的硯台,想趁徒兒們描紅的時候,自己默寫一段司馬長卿的《長門賦》。

    老汪喜歡《長門賦》中的兩句話:“日黃昏而望絕兮,怅獨托于空堂。

    ”去窗台上拿硯台時,突然發現窗台上有一塊剩下的月餅,還是一個月前,陰曆八月十五,死去的燈盞吃剩的。

    月餅上,留着她小口的牙痕。

    這月餅是老汪去縣城進課本,捎帶買來的;同樣的價錢,縣城的月餅,比鎮上的月餅青紅絲多;當時剛買回,燈盞就來偷吃,被老汪逮住,打了一頓。

    燈盞死時老汪沒有傷心,現在看到這一牙月餅,不禁悲從中來,心裡像刀剜一樣疼。

    放下硯台,信步走向牲口棚。

    喂牲口的老宋,戴着鬥笠在雨中鍘草。

    一個月過去,老宋也把燈盞給忘了,以為老汪是來說他孩子在學堂搗蛋的事。

    老宋的孩子叫狗剩,在學堂也屬不可雕的朽木。

    誰知老汪沒說狗剩,來到再一次新換的水缸前,突然大放悲聲。

    一哭起來沒收住,整整哭了三個時辰,把所有的夥計和東家老範都驚動了。

     哭過之後,老汪又像往常一樣,該在學堂講《論語》,還在學堂講《論語》;該回家吃飯,還回家吃飯;該默寫《長門賦》,還默寫《長門賦》;隻是從此話更少了。

    徒兒們讀書時,他一個人望着窗外,眼睛容易發直。

    三個月後,天下雪了。

    雪停這天晚上,老汪去找東家老範。

    老範正在屋裡洗腳,看老汪進來,神色有些不對,忙問: “老汪,咋了?” 老汪: “東家,想走。

    ” 老範吃了一驚,忙将洗了一半的腳從盆裡拔出來: “要走?啥不合适?” 老汪: “啥都合适,就是我不合适,想燈盞。

    ” 老範明白了,勸他: “算了,都過去小半年了。

    ” 老汪: “東家,我也想算了,可心不由人呀。

    娃在時我也煩她,打她,現在她不在了,天天想她,光想見她。

    白天見不着,夜裡天天夢她。

    夢裡娃不淘了,站在床前,老說:‘爹,天冷了,我給你掖掖被窩。

    ’” 老範明白了,又勸: “老汪,再忍忍。

    ” 老汪: “我也想忍,可不行啊東家,心裡像火燎一樣,再忍就瘋了。

    ” 老範: “再到牲口棚哭一場。

    ” 老汪: “我偷偷試過了,哭不出來。

    ” 老範突然想起什麼: “到野地裡走走。

    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 老汪: “走過。

    過去半個月走一次,現在天天走,沒用。

    ” 老範點頭明白,又歎息一聲: “可你去哪兒呢?早年你爹打官司,也沒給你留個房屋,這裡就是你的家呀。

    這麼多年,我沒拿你當外人。

    ” 老汪: “東家,我也拿這當家。

    可三個月了,我老想死。

    ” 老範吃了一驚,不再攔老汪: “走也行啊,可我替你發愁,拖家帶口的,你去哪兒呀?” 老汪: “夢裡娃告訴我,讓我往西。

    ” 老範: “往西你也找不到娃呀。

    ” 老汪: “不為找娃,走到哪兒不想娃,就在哪兒落腳。

    ” 第二天一早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