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埠供銷社裡上班時間是上午七點鐘,但秋林總會提前一個鐘頭到辦公室。
秋林就像當年第一日到南貨店上班一樣,牢記着父親那句閑話。
每日到了辦公室,秋林第一件事便是打掃房間衛生。
先打掃主任的,再打掃三個副主任的。
完了,才接着打掃自己辦公室。
打掃完畢,秋林就提着熱水瓶到樓下去打水。
供銷社辦公樓臨大街東首有家開水鋪,裡面一隻大鍋爐一日到夜燒開水,開水鋪裡蒸氣騰騰,像長亭豆腐老倌的水作店。
開水鋪裡的開水賣給附近單位和居民,一分一瓶。
供銷社裡用的是3.6升大熱水瓶,一個熱水瓶裝滿水,有七斤重量。
秋林每日要打五六個熱水瓶的水,一起拿太沉,拎不動,每次就隻拎兩個空瓶,打滿了,拎回去,再拿空瓶來打。
這一日,秋林排隊灌開水的時候,前頭站一個女人,二十五六歲樣子,生得好看。
看見秋林,主動招呼,你是哪裡的?秋林說,我是社裡新來的文書,我叫陸秋林。
那女人說,哦,我曉得,龔知秋跟我說過。
我是生活商店的,我叫于楚珺。
于楚珺打量秋林,說,你下次來,把空瓶全部拿來,都打滿了,我幫你看着。
免得這樣一次次來回反複排隊。
秋林感謝,覺得于楚珺人蠻好。
掃完地,打完水,大家都陸陸續續上班。
秋林又坐到辦公桌前忙碌,文書除了寫材料,寫宣傳稿子,還要負責寫标語。
标語都是用毛筆寫在紅紙上,為了寫标語,秋林還專門去新華書店買來許多字帖,每日夜裡在宿舍練大字。
标語一寫就幾十張,寫好了,一卷一卷分好,讓各個商店和分社來人拿去張貼。
中午休息,吃過飯,秋林喜歡到街上去走一走。
街兩旁種着法國梧桐,樹葉碩大。
有一次,秋林走過時,看見巷弄裡有個熟悉的身影在抽煙。
秋林看見,竟然是單位裡楊會計。
秋林是第一次見到女人抽煙,莫名緊張,匆匆走回辦公室。
下午上班時,秋林偷偷跟知秋問起楊會計。
知秋說,楊會計原是上海知青。
三十多歲,還是單身一個人。
她爸爸很有名,是上海青雲膠鞋廠的創始人。
舊時是個資本家。
知秋又說,楊會計性格孤僻,你千萬不要得罪她。
我就是因為不曉得什麼原因得罪她,看見我從沒有好臉色。
這一日,秋林打開水時,撞見楊會計,見她拎開水拎得吃力,就上前幫忙。
秋林将熱水瓶放到會計室門口,說,我叫陸秋林,是新來的文書。
楊會計不搭理他。
秋林又說,以後你就不要自己打熱水了,那麼重,我幫你打好。
楊會計還是沒理睬他,打開門,提着熱水瓶進去了。
秋林尴尬,但沒有往心裡去。
自己是新人,多做生活理所應當。
會計是重要崗位,他應該為她搞好服務工作。
從這日起,就每天又多拎一個熱水瓶。
楊會計長得不算好看,也不難看,看着很順眼。
打扮也是清清爽爽,說話慢條斯理,極少笑。
秋林不曉得這樣一個人,為什麼一直不結婚,難道真是看不起别人?最讓秋林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去她辦公室送開水,總能聞見一股淡淡的香味,很好聞。
有一次,楊會計不在,門正好開着,秋林便用鼻子查找香味的來源,最後尋到辦公室窗下邊,看見面盆架子上擱着一塊乳白色的肥皂。
那淡淡的香味就是香皂裡散發出來的。
秋林歡喜那味道,他從來沒聞過這麼好的香味。
當了文書,别樣事情都還算順利,唯獨外宣工作始終沒有眉目。
每日一早,秋林都仔細聽廣播,仔細看報紙,尋上面有沒有黃埠供銷社的新聞,但每日都失望。
投出的稿子石沉大海,沒有半點回音。
每次經過潘主任辦公室,秋林總是快步走,似乎犯了什麼錯誤,怕被潘主任抓住。
夜裡,一個人躺在宿舍裡,長籲短歎,感到日子難熬。
秋林想,再這樣下去,自己可能就要被掃地出門了。
這一日,秋林正在辦公室裡打掃衛生,知秋突然跑進來,拉住秋林就往外面跑,跑到道地裡,停住。
秋林奇怪,問,站這裡做什麼?龔知秋說,你聽。
秋林一愣,突然聽見門口電線柱上的廣播正在播放黃埠供銷社的新聞。
秋林頓時眼眶濕潤。
知秋說,你趕緊去潘主任辦公室打掃。
熱水瓶我去灌。
潘主任來了,你跟他彙報。
秋林聽知秋閑話,趕緊跑到潘主任辦公室打掃。
潘主任一進來,秋林便問,潘主任,你有沒有聽早上的廣播?潘主任搖頭,秋林有些失落,想了想,又說,早上,廣播裡放我們黃埠供銷社新聞了。
潘主任說,哦,對對,你不說我還忘記了。
我出去鍛煉,回來丈人跟我說,廣播裡在放我們單位的事迹。
你一提,我倒想起來了。
潘主任拍了拍秋林肩膀,說,後生有前途,繼續努力。
秋林聽了,高興得不得了,似乎身上千斤重擔卸下,蹦蹦跳跳跑回辦公室。
路過楊會計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