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真心要決(後抄本)

首頁
    我弊室中(宅識)有一愚人(妄執)常見妄想(當情現相)以為實事。

    多着俗谛(随事差别)不信勝義。

    數數來現(現行)亂吾正念。

    本來習故(種子)欲制不得。

    然而志之所及聊回方便。

    所謂問答也(心中簡擇)問是妄執。

    答即宗旨。

    皆對自心不假外緣。

    然雖甚難治。

    願緣當得悟而已 問。

    我宗意者以何法門為真宗旨。

    答。

    廢诠談旨是其宗旨。

    問。

    性相決判豈非宗旨。

    答。

    一切法門無不性相。

    今所尋者是何門耶. 答。

    常途所談八識王所四分三量等差别門。

    答。

    其世俗談。

    即四俗中第二世俗随事差别問。

    以何得雲。

    答。

    唯識論判此依世俗。

    依理世俗不及始論問。

    設雖俗谛何非宗旨。

    答。

    夫于法門诠旨不同。

    诠則淺近。

    旨則深遠。

    世俗為诠。

    勝義為旨。

    于其勝義亦有多重。

    前三為诠。

    第四為旨。

    今所論者即第四真。

    問。

    若爾廢诠其義雲何。

    答。

    既雲廢诠。

    何诠其義問。

    設雖廢诠何無其義。

    答。

    若有其義何不诠之*答。

    雖有其義此門不诠。

    答。

    有其義者何門有耶問。

    此門有也。

    答。

    此門有者何不诠之問。

    實事雖有。

    今故不诠。

    答。

    實事若有。

    诠之應真。

    不诠應假問。

    設爾何失。

    答。

    廢诠成俗依诠成真。

    是名颠倒問。

    實事有者餘門有也。

    答。

    其失如前。

    真俗颠倒問。

    然者無義耶。

    答。

    若無其義何不诠之問。

    若無其義雲何诠之。

    答。

    可說為無。

    是其诠也問。

    诠者即是诠顯其義。

    若無義者诠顯何耶。

    答。

    其無義者即無為義。

    诠顯其義即是诠顯問。

    既雲無義。

    何無為義。

    答。

    無義之言無義為義問。

    無義之言何有義。

    答。

    此無義言若無所诠。

    汝何須問言無義耶問。

    若爾此法非有非無欤。

    答。

    若是非有非無法者。

    何不诠之問。

    非有非無者雲何得诠之。

    答。

    可說名為非有無。

    是其诠也問。

    既不诠有不诠無。

    何名為诠。

    答。

    若離一切言诠表者。

    何說非有非無言耶問。

    未離非有非無言也。

    答。

    若爾雲何名為廢诠問。

    離有無诠故雲爾也。

    答。

    設廢有無诠。

    未廢非有非無诠者何名廢诠。

    廢一切诠名廢诠故問。

    若爾此法亦有亦無。

    答。

    若是亦有亦無法者何不诠之. 問。

    法體雖是亦有亦無。

    而此門中不诠之也。

    答。

    體亦無者。

    是何門談乎。

    若此門者何不诠之。

    若餘門者。

    俗谛為實勝義為假。

    亦成颠倒問。

    若爾何故總料簡章述離言中道雲勝義谛中雖一切法體或有或無。

    由言不及非空非有。

    答。

    彼具文雲。

    世俗谛理遍計所執情有理無。

    有為無為理有情無。

    勝義谛中*雖一切法體或有或無等(文)故有無言還依世俗。

    問。

    若爾此法無其體耶。

    答。

    答無體者何不诠之問。

    體雖是無。

    無可诠義故不诠也。

    答。

    體無之無即可诠義。

    無義之無亦為義。

    豈不诠哉。

    準前可雲. 問。

    若爾此法有其體哉。

    答。

    若有體者何不诠之問。

    其體雖有而無義故不诠之也。

    答。

    即雲有體。

    其有有義亦雲無義。

    其無無義準前可知問。

    若爾依圓豈無體耶。

    答。

    誰言無體。

    其旨如前。

    俱句俱非皆可準前問。

    若爾何故諸聖教說諸法體義。

    答。

    其皆诠門。

    非真實旨. 問。

    若爾何雲廢诠妙理。

    答。

    妙理之言還依俗說問。

    若爾何故名為真如。

    答。

    真如亦是假施設名問。

    若爾何故本頌所說諸法勝義亦即真如文判第四真。

    答。

    施設名中是最極故問。

    若爾一切四句皆非欤。

    答。

    若一切非何不诠之問。

    若爾一切四句皆是欤。

    答。

    若一切是何不诠之問。

    若爾此法如是法欤。

    答。

    若如是法者。

    何不诠之問。

    若爾此法非如是欤。

    答。

    若非如是何不诠之問。

    若爾此法雲何得知。

    答。

    若有得知何不诠之問。

    若爾正智無所知哉。

    答。

    若無所知何不诠之問。

    若爾正智雲何證知。

    答。

    若時于所緣智都無所得。

    是其證知問。

    若爾雲何名為廢诠。

    廢诠之言猶未廢故。

    答。

    且假此言還顯離言問。

    若爾何雲談旨。

    談者即是言故。

    答。

    今如是談即是談旨問。

    若爾此言未廢。

    何彼雲廢诠。

    答。

    淨名由此閉口不言問。

    若爾文殊不二法門非廢诠耶。

    答。

    無言之言雖言不言。

    不閉口中是為至極。

    若其閉口非說教故是教外也問。

    若爾此法雲何修行。

    答。

    如止言議亦止思惟。

    不思議者所謂是也問。

    心無形質。

    緣慮為體。

    若止思念豈非無心。

    答。

    此難甚疏。

    夫心雖無形質。

    而有不思議力。

    若善修者得無邊功德忽出生死。

    若惡習者招無量罪業輪回無絕。

    其善修者所謂常住正直之心也。

    全非無心也。

    正直心者無委曲也。

    無*委曲者無曲念也。

    無曲念者不起一切有無一異俱不俱等強分别也。

    強分别者所謂故思安立諸法。

    或執實有。

    或執假有。

    或執實無。

    或執假無。

    或複執為亦有亦無。

    或複執為非有非無。

    其一異等一切四句亦複如是。

    如是安立置于意内堅執比度以為究竟。

    皆是邊路不當正理。

    故悉名為不正直心。

    是則分别二障無明之所起也。

    是為十二緣生根本之無明支。

    深迷涅槃寂靜之理。

    獨為流轉苦輪之源。

    一切迷理分别惑等從此而起。

    能招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