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國慶這個大好日子,我願檢查檢查五年來自己的工作。我不想算細賬,算算自己都作了什麼。我倒是要回憶一下,那些工作是怎麼作的,并力求客觀地看看作得好不好。這樣,我希望,就能鞭策自己,把作品的質量逐漸提高,少出些毛病。
五年來,我寫出了不少東西:長的短的,散文和韻語,自話劇到相聲,我都試寫過。從數量上說,我的确幹了不少的活兒。我寫的勤,寫的快。
我勤,因為我心裡高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怎能默默地低着頭,不和昂首闊步前進的人民一同歡快地工作呢?雖然我不會生産一斤鐵,或一鬥小米,我可是會多寫一點,多供給人民一點精神食糧。我不甘落後,也要“增産”。這種自覺的勞動是欲罷不能的。它使我感到光榮,得到愉快。
敵視中國人民的造謠專家亦可以休矣!他們總以為中國的億萬人民是被誰鞭撻着才去勞動,才會在短短期間創造了荊江分洪、官廳水庫和那麼多大大小小的工廠。哪知道,正是因為中國人民有了自由,不再受壓迫與強迫,所以才人人奮勇,個個當先,熱情地去勞動。得到自由的人民才會出英雄。我自己也因有了自由,才起早睡晚地寫作。政治覺悟催動着我去積極操作,我驕傲能夠這樣去勞動!
乍一看,這一點覺悟似乎并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假若沒有五年來的經常不斷的政治思想學習、進步的文學理論學習,和種種社會運動的參加與體驗,這點覺悟一定無從得到。我今年五十五歲。前五十年生活在舊社會裡,最近五年才看到了新社會。想想看,以五年的體驗和學習去矯正五十年的積習,可真是不簡單啊!因此,我非常珍視這點覺悟,并且要使它不斷地提高。這點覺悟使我在五十歲後又有了活潑潑的寫作生活。我切盼這個生活一天比一天活潑,越來工作得越好。
勞動帶來愉快,可也使我越來越覺出自己的空洞無物。于是,我認識了謙虛。認識了謙虛,就得設法去更多學習,更多體驗生活,彌補空洞。真的,專靠忠誠地去操作,未必就能如願以償地寫出好東西來。假若不懂得謙虛,忠誠也許會變為頑固。光說“我的确賣了力氣”有什麼用呢,假若寫的并不好。是的,以前我常常強調自己賣了力氣,不肯接受别人的好意見,去給作品再加工。這,對于我這樣的人說,真是很難過的一關。隻有過了這一關,才能胸襟開朗,不再隻說自己賣了力氣,便算完事;我還得去客觀地檢查自己的作品到底是好還是壞。在未過這一關之前,假若稿子被退回來,我就非常難過,撅着嘴鬧情緒。現在,我想明白了:好作品是不會被人家退回來的。我應當檢查自己的産品,而不應當鬧情緒。這樣,我體驗到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享受不盡的好處。我須不但勤于寫,也得勤于改,勤于從新另寫。我心裡有了勁,不再管批評叫做“打擊”,而認清它是最有力的幫助。
是嘛,在解放前,有誰幫助我呢?現在,我肯寫,肯謙虛,大家就肯誠心地幫助我。我已不是孤立的一個山林隐士;我得到幫助,得到尊敬,得到新的生活。我能不高高興興地努力幹活兒麼?
“勤”是好的。“快”可不永遠好。五年來,我最大的毛病是往往隻求快,不求精;隻追求數量,忽略了質量。所以,五年來雖寫了一大堆東西,可是并沒有什麼精彩的。這是個毛病,應當矯正!
快和草率往往長在一塊兒。草率不僅是一時的毛病,而也是輕視工作的壞習慣。以前,我常以為隻要不動筆便罷,一下筆呀就可以萬言立就!到現在,我還是往往隻看了一點點新的事物,便以為夠寫一大本書的了。結果呢,寫出來的東西必是不疼不癢,可有可無的!我肯學習,很好。但是,學習了一點就沾沾自喜,很不好。我勤,很好。但是隻求急就,不細琢磨,很不好。
深入生活是解決寫作困難的鑰匙。我應當深入到生活裡去,然後不慌不忙地去寫作。豐富的生活産生結實的作品。熱情要高,寫作要慎重,不光求數量,而須提高質量,這是醫治我的毛病的良藥。在這五屆國慶的好日子,我願意這麼寫出來,永遠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