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三國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适于作小說。
而且三國時底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說底材料。
再有裴松之注《
至羅貫中之《
但是現在的《
若論其書之優劣,則論者以為其缺點有三:(一)容易招人誤會。
因為中間所叙的事情,有七分是實的,三分是虛的;惟其實多虛少,所以人們或不免并信虛者為真。
如王漁洋是有名的詩人,也是學者,而他有一個詩的題目叫“落鳳坡吊龐士元”,這“落鳳坡”隻有《
(二)描寫過實。
寫好的人,簡直一點壞處都沒有;而寫不好的人,又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其實這在事實上是不對的,因為一個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壞。
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處;而劉備,關羽等,也不能說毫無可議,但是作者并不管它,隻是任主觀方面寫去,往往成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
(三)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這就是說作者所表現的和作者所想像的,不能一緻。
如他要寫曹操的奸,而結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寫孔明之智,而結果倒像狡猾。
——然而究竟它有很好的地方,像寫關雲長斬華雄一節,真是有聲有色;寫華容道上放曹操一節,則義勇之氣可掬,如見其人。
後來做曆史小說的很多,如《開辟演義》,《東西漢演義》,《東西晉演義》,《前後唐演義》,《南北宋演義》,《
所以人都喜歡看它;将來也仍舊能保持其相當價值的。
二、《
宋元間有高如,李嵩等,即以水浒故事作小說;宋遺民龔聖與又作《宋江三十六人贊》;又《宣和遺事》上也有講“宋江擒方臘有功,封節度使”等說話,可見這種故事,早已傳播人口,或早有種種簡略的書本,也未可知。
到後來,羅貫中荟萃諸說或小本《水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