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梓多所見聞,又工于表現,故凡所有叙述,皆能在紙上見其聲态;而寫儒者之奇形怪狀,為獨多而獨詳。
當時距明亡沒有百年,明季底遺風,尚留存于士流中,八股而外,一無所知,也一無所事。
敬梓身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醜态,就能格外詳細。
其書雖是斷片的叙述,沒有線索,但其變化多而趣味濃,在中國曆來作諷刺小說者,再沒有比他更好的了。
一直到了清末,外交失敗,社會上的人們覺得自己的國勢不振了,極想知其所以然,小說家也想尋出原因的所在;于是就有李寶嘉歸罪于官場,用了南亭亭長的假名字,做了一部《
這部書在清末很盛行,但文章比《
嗣後又有廣東南海人吳沃堯歸罪于社會上舊道德的消滅,也用了我佛山人的假名字,做了一部《
這部書也很盛行,但他描寫社會的黑暗面,常常張大其詞,又不能穿入隐微,但照例的慷慨激昂,正和南亭亭長有同樣的缺點。
這兩種書都用斷片湊成,沒有什麼線索和主角,是同《
諷刺小說是貴在旨微而語婉的,假如過甚其辭,就失了文藝上底價值,而它的末流都沒有顧到這一點,所以諷刺小說從《
三、人情派此派小說,即可以著名的《
《
最初皆抄本,至乾隆五十七年,才有程偉元刻本,加多四十回,共一百二十回,改名叫《
據偉元說:乃是從舊家及鼓擔上收集而成全部的。
至其原本,則現在已少見,惟現有一石印本,也不知究是原本與否。
《
其主要者為榮國府的賈政生子寶玉,聰明過人,而絕愛異性;賈府中實亦多好女子,主從之外,親戚也多,如黛玉,寶钗等,皆來寄寓,史湘雲亦常來。
而寶玉與黛玉愛最深;後來政為寶玉娶婦,卻迎了寶钗,黛玉知道以後,吐血死了。
寶玉亦郁郁不樂,悲歎成病。
其後甯國府的賈赦革職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