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略述法相義卷上

首頁
    略述法相義(卷上标目) 八識大旨現等三量相等四分 自共二相三種分别諸識所依 諸識生緣有覆無記無覆無記 四無記種善等三性善等界系 諸識三性六位心所心所俱起 王所相應:諸識界系苦等五受 諸識受俱五果體相賴耶三相 我法二執煩惱所知能遍計識 略述法相義卷上 八識大旨 識謂了别為義。

    其數有八。

    故曰八識。

    謂一眼。

    二耳。

    三鼻。

    四舌。

    五身。

    六意。

    七末那。

    八阿賴耶也。

    一眼識者。

    眼根為所依。

    色境為所緣。

    以生了别。

    故名眼識。

    從所依而得名。

    乃至第六亦皆然焉。

    何等眼根。

    謂四大種所造眼識所依清淨色也。

    眼者照了。

    能照色境。

    根者增上及出生為義。

    為增上緣能生眼識。

    故名為根。

    乃至身根等亦準之。

    然眼等根非現量得。

    以能發識比知是有。

    斯乃以果知因。

    由用比體也。

    何等為色。

    謂顯·形·表。

    又釋此三開為三十一。

    謂開顯為十三。

    青·黃·赤·白·影·光·明·闇·煙·塵·雲·霧·空一顯色。

    開形為十。

    長·短·方·圓·粗·細·高·下·若正·若不正。

    開表為八。

    取·舍·屈·申·行·住·坐·卧也。

    四顯色實餘色皆假。

    眼識所緣唯是實境。

    不緣假境。

    二耳識者。

    耳根為所依。

    聲境為所緣。

    生了别用。

    故名耳識。

    何等耳根。

    謂四大種所造耳識所依清淨色也。

    耳者能開。

    故名耳根。

    何等聲境。

    謂内聲·外聲·内外聲·可意聲·不可意聲·俱相違聲等也。

    響聲假餘聲實。

    耳識緣實。

    不緣假境。

    三鼻識者。

    鼻根為所依。

    香境為所緣而生了别。

    故名鼻識。

    所依淨色謂之鼻根。

    能嗅為鼻。

    香謂好香·惡香·平等香·和合香·變異香等也。

    四舌識者。

    舌根為所依。

    味境為所緣。

    生了别用。

    故名舌識。

    所依淨色名曰舌根。

    能嘗為義。

    除饑渴故。

    味謂苦·酢·甘·辛·鹹·淡。

    或可意或不可意。

    或俱相違。

    或俱生。

    或和合或變異。

    不見香味通假之言。

    雖無明文。

    以理推之亦得有假。

    如和合香可許是假。

    故瑜伽論五十四雲。

    空行風中無俱生香。

    唯假合者。

    既雲假合。

    明知是假。

    味中必有和合之味。

    類香通假。

    五身識者。

    身根為所依。

    觸境為所緣以生了别。

    故名身識。

    所依淨色謂之身根。

    身者積聚及依止義。

    諸根大造并皆積聚。

    今此身根為彼多法依止積集所以獨得身根之名。

    觸謂能造大種·所造假觸。

    地·水·火·風謂之能造。

    堅勁為地。

    流濕為水。

    溫熱為火。

    輕動為風。

    所造觸者。

    謂滑性·澀性·輕性·重性·暖性·緩·急·冷·飽·力·劣·悶·癢·粘病·老·死·疲·息·勇。

    所造是假。

    四大是實。

    問。

    五識不緣假。

    長短等色非眼得。

    澀滑等觸既是假。

    亦應不為身識得。

    答。

    長短之色相待疏。

    是以不為眼識得。

    澀等諸觸分位假親故。

    所以身根得。

    或同假色。

    唯意所得。

    已上五者合名五識。

    種類相似。

    故總說之。

    如何相似。

    謂有五似。

    一謂俱依色根。

    二同緣色境。

    三俱但緣現在。

    四俱現量得。

    五俱有間斷。

    六意識者。

    謂依末那了别諸法。

    故名意識。

    末那翻意。

    即是第七識之稱也。

    諸法謂色法·心法·有法·無法等三世諸法也。

    分别此識當有其四。

    謂明了意識·定中意識·獨散意識·夢中意識。

    初亦名曰五俱意識。

    後三總名獨頭意識。

    五俱意識助五令起。

    亦令五識明了取境。

    定位意識唯是現量。

    散伴獨頭通比·非量。

    與五俱意或唯現量。

    或通現·比及非量攝。

    七末那識。

    謂依賴耶緣彼見分。

    此翻雲意。

    思量為義。

    用彼為性。

    及為行相。

    恒審思量所執我相。

    恒言簡前第六識。

    意識雖審思而非是恒。

    有間斷故。

    次審思言複簡第八。

    第八雖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