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ot實事。
及非四見諸餘邪執。
謗因者。
謂無施與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等。
謗果者。
謂無妙行及惡行業所招異熟。
謗作用者。
無此世間無彼世間。
無母無父。
無化生有情等。
謗實事者。
謂無世間真阿羅漢等。
四見取見。
謂于諸見及所依蘊執為最勝能得清淨。
一切鬥诤所依為業。
五戒禁取。
謂于随順諸見戒禁及所依蘊。
執為最勝能得清淨。
無利勤苦所依為業。
今此五見名為惡者毀訾之名。
實有覆故。
此十煩惱體性根本。
能生諸惑故名本惑。
煩是擾義。
惱是亂義。
擾亂有情故名煩惱。
随惑二十者。
一忿。
謂依對現前不饒益境憤發為性。
能障不忿執杖為業。
謂懷忿者多發暴惡身表業故。
此即瞋恚一分為體。
離瞋無别忿相用故。
二恨。
謂由忿為先懷惡不舍。
結怨為性。
能障不恨熟惱為業。
謂結恨者不能含忍。
恒熱惱故。
此亦瞋恚一分為體。
三惱。
謂忿恨為先。
追觸暴熱佷戻為性。
能障不惱蛆螫為業。
謂追往惡觸現違緣心便佷戻。
多發嚣暴兇鄙粗言蛆螫他故。
此亦瞋恚一分為體。
四覆。
謂于自作罪恐失利譽隐藏為性。
能障不覆悔惱為業。
謂覆罪者後必悔惱。
不安隐故。
此覆貪癡一分所攝。
不懼當苦覆自罪者癡之所攝。
恐失利譽覆自罪者貪之所攝。
五诳。
謂為獲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能障不诳邪命為業。
此即貪癡一分為體。
離二無别诳相用故。
六谄。
謂為網他故矯設異儀險曲為性。
能障不谄教誨為業。
險者不實之名。
曲者不直之義。
此亦貪癡一分為體。
離二無别谄相用故。
貪名利故谄是貪分。
無智故谄即是癡分。
七憍。
謂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為性。
能障不憍染依為業。
諸所知法亦名盛事。
醉者惛迷異名也。
此亦貪愛一分為體。
離貪無别憍相用故。
八害。
謂于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
能障不害逼惱為業。
謂有害者逼惱他故。
此亦瞋恚一分為體。
離瞋無别害相用故。
九嫉。
謂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
能障不嫉憂戚為業。
此亦瞋恚一分為體。
離瞋無别嫉相用故。
十悭。
謂耽着财法不能惠施秘吝為性。
能障不悭鄙畜為業。
資具·妻子·榮位等事皆名為财。
理·教·行·果皆名為法。
此即貪愛一分為體。
離貪無别悭相用故。
十一無漸。
謂不顧自法輕拒賢善為性。
能障礙漸生長惡行為業。
十二無愧。
謂不顧世間崇重暴惡為性。
能障礙愧生長惡行為業。
十三不信。
謂于實·德·能不忍樂欲心穢為性。
能障淨信惰依為業。
謂諸染法各有别相。
唯此不信自相渾濁。
複能渾濁餘心心所。
十四懈怠。
謂于善惡品修斷事中懶惰為性。
能障精進增染為業。
于諸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
退善法故。
于無記事而策勤者于諸善品無進退故。
是欲·勝解。
非别有性。
十五放逸。
謂于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
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
謂由懈怠及貪瞋癡不能防修染淨品法。
總名放逸。
非别有體。
十六惛沈。
謂令心于境無堪任為性。
能障輕安·毗缽舍那為業。
别有自性。
惛沈雖相謂即瞢重。
令俱生法無堪任故。
十七掉舉。
謂令心于境不寂靜為性。
能障行舍·奢摩他為業。
别有自性。
掉舉别相謂即嚣動。
令俱生法不寂靜故。
十八失念。
謂于所緣境不能明記為性。
能障正念散亂所依為業。
以念與癡之各一分為此心所。
别無自性。
十九不正知。
謂于所觀境謬解為性。
能障正知。
毀犯為業。
非迷于境而闇鈍也。
但是錯謬邪解名不正知。
以慧一分及癡一分而為此體。
别無自性。
二十散亂。
謂于諸所緣令心流蕩為性。
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
别有自體。
散亂别相謂[跳-兆+參]擾令俱生法皆流蕩故掉舉散亂二用何别。
彼令易解。
此令易緣。
雖一刹那解緣無易。
而于相續有易義故。
此等二十何曰随惑。
謂是煩惱等流性故。
是非前後等流之義。
同類所引謂之等流。
分此二十以為三類。
謂忿等十各别起故名小随煩惱。
無漸等二遍不善故名中随煩惱。
掉舉第八遍染心故名大随煩惱。
小十·大三定是假有。
無漸·無愧·不信·解怠·掉舉·惛沈·散亂七種。
定是實有。
不定四者。
一悔。
為惡作。
惡所作業追悔為性。
障止為業。
此即于果假立因名。
以名惡作。
先惡所作業後方追悔故。
悔先不作亦惡作攝。
二睡眠。
謂令不自在昧略為性。
障觀為業。
謂睡眠位身不自在。
心極闇劣。
一門轉故。
昧簡在定。
略别寤時。
令顯睡眠非無體用。
有無心位假立此名。
三尋。
四伺。
尋謂尋求。
令心匆遽于意言境粗轉為性。
伺謂伺察。
令心匆遽于意言境細轉為性。
此二俱以安不安住身心分位所依為業。
第六意識名曰意言。
意識所緣名意言境。
心所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