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靜字的意義
地球一刻不息在那裡轉動,我們人類在地球上面,比螞蟻還小得多,跟着地球去動,自己一點不知道;但自己無時無刻不在自由行動,即便睡眠時,心髒的跳動也絕不能停止。這樣說來,宇宙間都是一種動力,那裡有靜的時候。所以靜與動,不過相對的名稱。我們自己身心有動作,與地球的動力相反,這就叫作動,我們自己沒有動作,與地球的動力适應,這就叫作靜。
人們在勞動以後,必須加以休息。譬如廠中勞動的工人,勞動多少時間,必有休息時間。在學校勞動腦力的教師,教學五十分鐘也必休息十分鐘,這休息就是靜。不過這種的靜,不是身心一緻的,有時身體雖然休息,心中恰在胡思亂想,所以不能收到靜字的真正效驗。
第二節 身心的矛盾
人們有身與心兩方面,不去返省,也就罷了,若一返省,那麼身與心,沒有一刻不在矛盾中間。例如作一件壞事,不論是好人,是壞人,在沒有作的時候,他們的良心第一念,總知道這事是不應該作的。然身體不服從,良心為欲望所逼迫,就去作了。作後追悔也來不及了,這就是身心的矛盾。古人說“天理與人欲交戰”。若是比較好的人,在沒有作的時候,把良心去制止人欲,就是良心戰勝人欲,也就是矛盾的調和。這矛盾究竟從那兒來的呢?因為宇宙間的事事物物,沒有一件不是相對的,既然相對,就必定相反。舉眼望空間,就有東西、南北、大小、高低、長短、方圓等等。再看時間,就有古今、去來、晝夜、寒暑等等。再看人事,就有苦樂、喜怒、愛憎、是非、善惡、邪正等等。可見我們所處的内外環境,一舉一動,沒有一處不是相對的,也就沒有一件不是矛盾的;矛盾既是相對而有,也就能相反而成。所以素有修養的人,身心清靜,沒有一點私意夾在裡面,碰到矛盾,就能夠憑良心的指導,去把它調和,這是靜坐最初步的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