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分義極略私記上

首頁
    必有帶境之相。

    如鏡面上似面相生方名所緣(雲雲)問。

    就此理證立量方何。

    答。

    有二量也。

    若心心所乃至自所緣境者是初量也。

    或應一一者後量也。

    問。

    初量作法何。

    答。

    立量雲。

    若緣青時心心所上無所緣相貌(有法)應不能緣當正起時自心所緣境(法宗)許無所緣相故(因)如餘所不緣境(喻)又雲。

    我餘時緣聲等心亦應緣今色(宗)許無所緣相故(因)如今緣自青等之心。

    問。

    此量立敵何。

    答。

    護法菩薩對安慧菩薩正量部等所立量也。

    問。

    何故破安慧正量部耶。

    答。

    安慧不立依他之相分。

    正量部計心親取外境無所緣之相。

    故破此二人也。

    問。

    不破餘部耶。

    答。

    餘十九部許有似境之相故不破。

    故疏雲。

    除正量等外所餘部共大乘同(雲雲。

    演秘雲。

    通破二十部。

    然而以破正量部之義為勝。

    已上)問。

    第二量作法何。

    答。

    立量除所緣色外諸法亦應為此色心(宗)無所緣相故(已上)如現自所緣色(喻立敵如前)問。

    論雲。

    自境如餘餘如自故(雲雲)意何。

    答。

    是出前二量之同喻也。

    問。

    相配方何。

    答。

    疏有二釋。

    一雲。

    即此二喻各通前量。

    一雲。

    或論中量次第配之。

    初屬上後屬下(雲雲)問。

    二釋意如何。

    答。

    初說意雲。

    疏先所出之順成量以如餘為譬。

    返覆量以如自為譬也。

    後說證何。

    答。

    論雲。

    若心心所無能緣相。

    應不能緣。

    如虛空等。

    或虛空等亦是能緣(已上)問。

    此文意何。

    答。

    疏雲。

    此義意雲。

    心心所生時必有能緣之相。

    如鏡必有能照之相(已上)問。

    就此文立量方何。

    答。

    若心心所等者順成量也。

    即作法雲。

    若心心所無能緣相(有法)應非能緣(宗)無能緣相故(因)如虛空等(喻。

    已上)次文或虛空等亦是能緣者反破量也。

    即作法雲。

    汝虛空等應是能緣。

    無能緣相故。

    如心心所(已上)問。

    此二量破誰耶。

    答。

    破安慧清辨二菩薩也(是本疏意也)又可雲破順世外道。

    故唯識章雲。

    或順世外道及清辨等成立境唯(已上)問。

    何故破安慧等耶。

    答。

    安慧不立依他見分故。

    清辨菩薩立有境無心故破之。

    問。

    清辨義何。

    答。

    疏雲。

    清辨亦雲。

    若約勝義諸法皆空。

    唯有虛僞如幻化等。

    若約世俗見相俱有。

    許有外境故。

    非唯識。

    識離于境有何體用。

    故知諸法有境無心(已上)問。

    清辨許見相俱有。

    何成所破耶。

    答。

    清辨雖立見相俱有而為違唯識道理。

    強立唯境故成所破。

    故疏述清辨義雲。

    今且違汝一切唯境故能緣相決定是無(雲雲)意雲。

    以理實雲。

    心與境非唯識非唯境。

    然今為違唯識名唯境。

    撥無心能緣作用之意也。

    頌雲 相有見無清辨師見有相無正量部 相見俱有難陀等相見俱無安慧師 問。

    相見二分教證何。

    答。

    厚嚴經雲。

    一切唯有覺。

    所覺義皆無。

    能覺所覺各自然而轉(已上)是其教證也。

    問。

    此文意何。

    答。

    疏雲。

    上之二句明内心有外境是無。

    下之二句明自内心見相二分有。

    謂即似能所緣相是(已上)意雲。

    一切唯有覺者顯有内心。

    覺者是緣慮義也。

    所覺義皆無者顯遍計所執之外境都無。

    所覺者境義也。

    俱一切唯有覺之中能覺之見分所覺之相分是有雲也。

    問。

    各自然而轉雲意何。

    答。

    見相二分自然從因緣和合而生起。

    不須待心外境雲也。

    又諸外道計諸法大自在天之所作。

    為簡此計說自然言也” 問。

    自證分理證何。

    答。

    有三理證。

    一雲。

    相見所依自體名事。

    即自證分(已上)二雲。

    此若無者應不自憶心心所法。

    如不會更境必不能憶故(已上)三雲。

    所量能量量果别故。

    相見必所依體故(已上三理證者先德傳也)問。

    初燈文意何。

    答。

    此文意雲。

    相見二分有所依事體。

    是名為事。

    所依者是依止義也。

    故有自證分也。

    問。

    若爾相見二分無總一所依。

    有何失耶。

    答。

    若無所依者。

    相見二分應相離而有。

    如心心所别體既非各别二法故應有所總體。

    故疏雲。

    此二若無一總所依者相離見應有是二法。

    故如心與心所。

    然無别體。

    但二功能故應别有一所依體。

    起二用時由有此體。

    故雲。

    相見自體名事。

    即自證分(已上)意雲。

    以有牛頭兩角不相離。

    若無牛頭者兩角可相離。

    以有所依自證分故相見分不相離也。

    故顯幽抄雲。

    言有二分者即謂定有自證分。

    譬如牛頭。

    牛頭譬自證分。

    牛二角譬見相二分(已上)問。

    自證分者相見之總體者。

    今自證分緣見分心何得自緣耶。

    答。

    大乘義爾也。

    心體還緣自。

    小乘不立自證分。

    故不許心自緣義。

    問。

    小乘難大乘雲。

    刀不自割。

    指不觸自。

    如何心能緣自别立自證分耶。

    答。

    佛地論雲。

    不見燈等能照自矣(雲雲)意雲。

    若汝小乘以譬難心自緣義者。

    我大乘亦以譬可顯心自緣義。

    問。

    燈非闇法故分明顯現也。

    何必雲照自耶。

    答。

    瓶衣等雖非暗法。

    不得自顯。

    燈等不然故雲自照。

    問。

    何故瓶等非暗法耶。

    答。

    言暗法者為明所破。

    今瓶等非明之所破。

    故雲非暗法。

    然待他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