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虛空。
第八五數無本質。
後師雲。
一切識有本質。
問。
付後師意第八心心所及第六緣虛空以何為本質。
答。
此師意雲。
第六識緣空托名為本質。
第八心王以五數所變相假力為本質起(雲雲)疏文也
問。
淨位四分相緣何。
答。
同聚之心王與心所互相緣。
故論雲。
淨八識聚自他展轉皆有所緣。
能遍緣故(雲雲)問。
何故淨位互以相緣耶。
答。
淨位心心所以遍知故不相緣者應非知一切。
問。
約一具四分何。
答。
疏有二釋。
一雲。
三通緣四。
二雲。
三通緣三(文)初義意雲。
見分緣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
乃至證自證分亦不爾。
重意雲。
後三分皆緣四分。
故雲三通緣四也。
後義意雲。
見分除自緣餘三分。
證自證亦除自緣餘三分也。
問。
付二釋若有正否欤。
答。
分量決雲。
基師有二說。
測師有四說。
然基師正義三通緣四也(雲雲)問。
就三通緣四義見分緣自與緣自證分功用何異。
答。
疏雲。
然與自證作用各别。
自證唯内緣。
更不别變。
其見分自緣等亦更别變。
然相分攝(雲雲)
問。
餘三分皆緣一切法者有何差别。
答。
前所得者親得。
餘新所得者變影得。
故成差别。
意雲。
若自證分緣見分緣證自證分時如因位親得。
若見分緣自證分證自證分時者。
今佛果新所得故必作影像而緣。
問。
若新所得者作影得者。
要集破雲。
見緣自證既同自緣。
如何變相緣。
若變相緣何名自緣(已上破)由此自證不變影像(已上自義)又新所得故變影緣者。
正智緣如可變影故(已上難)若謂。
真如是智性故不變而緣者。
後得緣如不可變影故(已上破轉救)此難何通耶。
答。
燈救雲。
既變相緣何具緣自者。
此難不爾。
如以鏡為緣還見自質。
以心為緣還見自心。
豈不變相耶。
如見緣自證分變自證相起名為緣自。
于理何違。
又正智證如雖新得。
然自性故不變影像。
後得智是緣俗谛。
其真如境雖是自性非自分境。
故變影緣(雲雲)問。
真如理是智性故不變影者。
自證分亦是智性故不變影可緣自證分耶。
答。
自證分雖是智性是有相故變影緣之。
正智緣真如理是無相故不變相緣之
問。
要集正義雲。
後三分緣相分皆變影像。
若餘三分互以相緣皆不變影(雲雲)是何破耶(西明十五釋中第十三釋)答。
燈破雲。
見緣相亦變餘皆不變相者。
不然。
既約一體四分辨相緣。
見緣自相即是親緣。
雲何名變。
若謂帶相名變者自證亦爾(雲雲)問。
就本疏正義見分緣自證分證自證分證自證分緣見之時。
所變之影像四分中何分攝耶。
答。
疏雲。
其見分自緣等亦更别變然相分攝(雲雲)問。
若相分攝者何名自緣耶。
答。
燈雲。
如以鏡為緣還見自質以心為緣還見自心(雲雲)意雲。
雖作相分緣自體故名自緣雲也。
問。
果位自在。
何故相分不緣餘分耶。
答。
論雲。
唯除見分非相所緣。
相分理無能緣用故(雲雲)疏雲。
若通佛說非見分等為相分之所緣緣。
一切相分是親所變名為相分。
相分必無能緣用故(雲雲)意雲。
相分唯親所緣故不緣見分也。
問。
相分亦不緣後二分。
何故雲唯除見分非相所緣耶。
答。
疏雲。
此中但遮見分非相所緣。
義遮第三四分亦非相所緣。
意顯餘三分互緣一切法名遍緣(雲雲)問。
此文意何。
答。
先德有二傳。
一雲。
以遮見分理準可知遮後二分也。
一雲。
後三俱是能緣性故同名見分也
第十五諸門分别門(此一門為依學真興記之)
問。
此門意何。
答。
上十四門之中據兩三門更問答分别此門意也。
問。
其義何。
答。
且有三類問答。
一就三量分别門問答也。
二就四分相緣門問答也。
三就立分不同門問答也。
問。
其就三門問答方何答。
且就三量分别門問雲因位。
此見分通三量者。
為一心見分一時中三量并起否耶問如何答耶。
答。
決文雲。
依基通而言。
一時不并故。
唯識疏第三雲。
不可見分一時之中為量非量。
以相違故(雲雲。
三量分别門既成之)問。
就四分相緣門其問答文雲。
問。
佛果四分相緣雲何(雲雲)問如何答耶。
答。
決文雲。
基師有三說。
淵師有四說等(雲雲。
四分相緣門既成)問。
文雲。
佛果見分自緣等所現影何分所攝(雲雲)如何答耶。
答。
決答雲。
基疏第八卷。
其見分自緣等亦更别變然相分攝。
與相應法同外取故(雲雲)如第七門。
問。
就立分不同門問答方何。
答。
文雲。
問雲。
依何經論護法菩薩立四分耶(雲雲)問如何答耶。
答。
文雲。
建立三分依陳那集量論而證。
乃至又建立四分依厚嚴經而證等(雲雲。
如立分不同門皆成。
雲雲)問。
若然由二纏得有四分。
無漏無纏應無四分。
若言不由纏故有四分經說無用(雲雲。
分量決之問也。
無答文)問。
此難如何可通。
答。
私通雲。
此難不然。
經頌既雲衆生心二性。
明知是唯說有漏位四分。
然約無漏位依能緣所緣及能所量果之道理必可有四分。
故無漏位唯雖無縛義。
豈無内外一切分之義耶。
故必可有四分也。
更可思之耳(已上)
四分義極略私記卷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