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已明。
五心與名句同一時處聚集顯現。
雖無差别。
若一處明。
則意味煩重難了故。
随文便初明五心聚集。
次明名句聚集。
問。
如何随文便。
若龍軍·無性等立聞者識上文義教體故。
以心識一義明五心聚集。
護法·親光等立能說者識上文義為教體。
是亦雖識變。
約能說立故。
以名等聚集明教體。
至如實義。
五心名等一時聚集。
自可了知。
是故開發中。
龍軍·無性教體下。
明聚集現。
五心名句共論。
至護法文略之具如彼。
【章】二者護法(至)親光等說鈔曰。
顯中道不有十文中。
第五牒舉護法等教體。
勝子親光者。
護法門人。
親光說是佛地論第二有義也。
問。
佛地論第一有義。
與無性同。
何故前不雲親光。
但雲佛地論一師說耶。
答。
親光是護法門人故。
以與護法同義為親光本義故。
今此雲親光。
勝子說本出釋論中。
【章】凡論出體(至)故皆無證鈔曰。
顯中道不有十文中。
第六舉四重出體而明。
此有二四重。
初四重中文有五。
初标牒。
二攝相歸性體。
三攝境從識體。
四攝假随實體。
五性用别論體。
今即初·二也。
凡論出體等者。
凡者泛爾泛漫也。
出體者出諸法體也。
今此所明四重出體。
非但論教體。
示總論諸法體例。
故雲凡論。
又此四重出體非局唯護法而論。
無性等義亦攝在此四重體中。
無周一切不攝。
故雲凡論也。
如成唯識疏。
以無性為攝境從心以護法為性用别論。
又如二十論疏。
立增上緣因緣性相别論。
無性·護法俱為性用别體。
又開發中。
以清辨·豎慧·護法為攝相歸性門。
複以龍軍無性及護法等說為性用别論。
複以清辨·護法為攝假随實門。
又如無垢稱贊。
以四重出體辨能所诠文義體。
如是此四重出體圓妙自在論諸法體之法門。
非必膠執守株之論。
有智學者深應觀察。
如次下言。
雖說一體。
義不違三。
故此四體攝法義周。
随其所應釋一切法。
而此四體約義用分。
不乖真俗法相道理。
一一法上具此四體。
一體具三圓妙自在。
深應了知。
又華嚴探玄記中。
明經體立十門。
第一小乘。
唯本無影(今雲。
此賢首說未穩。
如何則小乘教中不見本質影像之說故。
此第一門不立。
彼救言。
小乘立實有法體。
是即慈恩家所言本質。
複雖小乘有行相名。
不言影像名故。
今為無影。
恒有法體為質。
今雲小乘唯本無影。
何咎之有。
斥救雲。
慈恩家所言本質名。
以影像所依托起名為本質故。
此本質體不定。
謂他識所變為質。
自種子為質。
或前現行為質等。
若彼不言本質名。
以義彼恒有法體今為質。
何故小乘所雲行相。
能緣心上行所緣相故。
即與大乘影像齊。
有何所嫌不以義。
今言無影。
爾以義但雲唯本有何别意。
進退不穩)第二護法說法義。
亦本亦影(以此名目立第二門。
當護法佛說法義為他家始教。
今謂。
此亦不爾。
如何則彼家書雲始教就法相義别門。
若爾。
今所雲亦本亦影者。
非雲性相差别。
謂與亦乘亦大釋亦言義同。
同依一所依之義雲。
亦非言本影性相差别。
彼救雲。
三十論疏既雲。
護法性相别論。
是非法相義别門。
雲雲。
今斥雲。
若爾。
二十論疏。
龍軍·護法共為性相别論。
何今龍軍為終教就體性镕融門教攝又亦本亦影則攝相歸性門。
非性相别論釋。
故彼說不穩當)即大乘始教。
第三龍軍等不說法義。
唯影無本。
即大乘終教(雲雲)今雲。
如是十門亦應有如今家四重出體。
雖說一門義不違九之義。
若不爾雲第一唯本無影必定唯本無影故。
非唯影無本。
唯影無本必是此非彼。
則此是同勝論計執故。
賢首宗談圓實具德。
故應定如今家四重出體。
一攝相歸性體等者。
此下二明攝相歸性體即一切法皆性真如者。
一切法謂今所攝相。
相者相狀即。
依他起諸有為法相狀别故。
一切法雲相。
性者實性。
即真如理。
是諸有為真實性故。
由此諸法性即真如。
即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故大般若經等者。
經五百七十八(十六丁)述贊曰。
一切有情皆如來藏者。
如來藏者即是真如纏之名。
出纏之時名法身故。
藏謂庫藏。
諸佛所有一切功德皆在其中。
名如來藏。
現行功德未能起故。
不名法身。
又此真性正實如來藏在纏中。
名如來藏。
一切衆生皆有真理(雲雲)又曰。
又由此性體遍三業。
能令三業普皆賢善。
故名普賢。
然今菩薩普賢本性即如來藏故。
說普賢菩薩自體遍有情體故。
有情者皆如來藏(雲雲)勝鬘經說等者。
經述記下曰。
第二明不異。
然此二法依如起。
離本無末。
虛幻所生。
生死二法。
今如來藏猶波即水。
但由世門假立說故。
雲有生死。
窮其實真外無妄。
無垢稱言等下。
經第二菩薩品文也一切衆生皆如來者。
由無垢贊釋曰此總顯依如。
泛然總顯一切依如。
欲明如中無授記故。
切有情及一切法此總依如。
于中一切賢聖依如。
于中彌勒别亦依如。
欲顯凡聖·人法總别皆依于如。
空理義雲。
皆依如者。
皆性空故。
應理義雲。
用依性故。
體依性故(雲雲)問雲。
何雲用依性。
體依性耶。
答。
喻之五趣身而示焉。
或雲人身作人用故。
或雲畜生身。
作畜生用故。
或雲地獄趣身。
作地獄趣用故。
或雲天趣身依天趣用故。
今此言衆賢聖及彌勒是用也作賢聖及彌勒用為别故。
如是五趣身作用差别論其性。
則地獄身地水火風四大種。
人畜天身悉皆其性離四大性無别。
若忘地獄人畜天身作用但觀四大。
則五趣身都無差别。
至衆賢聖彌勒亦複如是。
如是觀察應識用依性。
又于五趣身。
人是眼耳鼻舌身頭目手足皮膚等為體相。
地獄趣身畜生趣身天趣身。
皆以眼耳等為體相。
如是體相觀其性。
則眼是四大。
耳鼻舌等是四大。
至手足皮膚亦是四大。
一切眼耳鼻等悉皆四大無别。
若忘眼耳鼻等體相但觀四大。
則一切五趣眼耳等體相。
但是周遍四大種都無别。
至一切衆生亦複如是。
如是觀察應識體依性也。
如是觀已。
應觀總别依如也。
如謂諸法真實緣起法性。
謂空無我所顯真如。
有無俱非心言路絕。
與一切法非一異等。
是法真理故名法性。
強名雲真如。
如是離言緣起法性。
總别皆是。
且觀一衆生。
皆是離言緣起法性。
至一切衆生一一無不離言緣起。
若忘一切衆生相觀離言緣起。
都無差别。
又一切色心等諸法亦複爾。
皆是離離言緣起無别性。
若以離言緣起之智觀色心諸法。
色心諸法都無差别。
又衆賢聖彌勒亦是離言緣起法體都無差别。
如是論名以攝相歸性門而論諸經論說等二句。
明餘經論亦有此說。
例準令知。
華嚴經說。
有為生滅法是真如相。
又有論說淨法界等流教法等。
亦說諸佛真如為體等不遑枚舉一切有為等下。
章主釋攝相歸性之文也。
是如之相者。
差别為相。
即經所說一切法亦如也。
一切衆生衆賢聖彌勒等。
皆一切有為無為法言中攝。
譬如海水等者。
舉喻成。
周記曰。
問。
如波依水。
相異體同。
同滋潤故。
如色等法而望于如。
體相俱異。
何得為喻。
答有二釋。
一旦取不離一邊為喻。
若約體相可為喻者。
如草木等依于地是波一一相雖異。
眼中濕性不異于海。
色等相若異色中如性而亦不異無障礙處真如性也。
後釋為勝(雲雲)近來信培評此決釋問答雲。
此問賢首家之所難也。
不許真如随緣故。
水波喻不成難也有此難故。
決擇抄中以二義會。
彼抄雖以後義為勝。
以前義為正。
而彼一一相已下為第二解(雲雲)今雲。
周記所答尤為粗漫。
今别答雲。
汝問意未穩便。
如波依水相異體同者。
體言有二體性與體相二。
相言亦二。
相用與體相二。
既彼雲同滋潤故。
爾則雲體性明。
例是如色等有為法是生滅法。
如真如無為法是常住法。
是雲相異。
如波紛亂相與水湛然相既異。
而如滋潤性水波同。
色等有為法與真如無為法。
絕言性全相同故。
彼問中雲望于如體相俱異。
何得為喻。
不辨體相。
猥作此問。
為大妄謬。
答中以無障礙處為真如性。
是亦不是。
無障礙虛空無為。
雖是亦如相非如性。
雲真如猶是如相非性。
本性絕心言處。
有為法緣起本性亦絕心言處。
故雲性同。
又如信培未辨菽麥者。
于真如緣起說與賴耶緣起說。
喜雲優劣。
彼不知本識緣起即離言法性。
作别一個真如者與本識緣起法别之見。
故空起此妄解于法生優劣。
但是相待假妄心所變。
汝心妄優劣不關我心平等正見。
學者深思。
此波之體等二句。
示不離如。
體者體性。
波是濕潤為性。
水亦是濕潤性。
譬之一切法不離如故雲豈異水乎。
一切諸法等者合法。
周記曰。
一切諸法猶如波浪四緣會者猶如水風。
成其體相者即同于水。
言四緣者。
謂因緣·增上緣如是等法皆不離如(雲雲)今雲成其體相者即同于水者。
大妄謬也。
謂應雲同于波。
次雲然不離如。
是同于水。
學者簡擇。
有漏種子等者。
此本識與種相望論攝相歸性。
示前攝相中亦有攝相歸性釋。
令不執性言但如相言是有為法。
成唯識疏曰。
本識(無記)望種(三性)四出體中攝相歸性故皆無記。
種從現行望于本識相用别論故通三性(雲雲)亦複如是者。
例同前攝相歸性故。
皆無記者。
有漏種子雖善等三性種。
種子則必依附本識自體。
本識性無記故。
有漏種其性無記。
如是釋則攝有漏三性種相歸本識無記體也。
故雲亦複如是等。
【章】二攝境從識(至)誠證非一鈔曰。
三明攝境從識體。
亦名攝證從心。
亦名攝餘歸識即一切法等者。
如二十·三十唯識論及下唯識章。
華嚴等說三界唯心者。
二十論初說。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
以契經說三界唯心(雲雲)彼疏釋曰。
華嚴經第九卷雲。
心如工畫師。
畫種種五陰。
一切世界中。
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
如佛衆生然。
心佛及衆生。
是三無差别(雲雲)三十論第七卷及心經述贊中引是釋。
心所從王等者。
無性釋四(七丁)成唯識七(八丁)廣明。
即隐劣顯勝。
唯識如是等文等者。
說唯心唯識教文。
處處有之。
由開發釋。
大般若五百九十五說。
菩薩摩诃薩。
如實通達一切諸法颠倒所起虛妄心觀(雲雲)又清辨掌珍論說。
謂一切法真性皆無但随妄情色等是有。
故聲名等體即妄心。
非離妄心有别性故(雲雲)又馬鳴起信論說(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又說。
三界虛僞。
唯心所作。
雲雲)一切聖教說心變教皆是此門。
問。
以攝相歸性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