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鈔卷第十二

首頁
    涅槃經文。

    示聲菩二藏十二分同一處。

    今即初也。

    又非下立理涅槃不遮下舉證正法廣陳等二句。

    成聲聞方廣。

    又說十一等者。

    以伽三十八之說。

    成希法聲聞素呾覽義。

     【章】今以理極(至)其實通也鈔曰。

    二會方廣·希法但在菩薩藏說今以理極之下。

    立方·希二分但菩薩藏之理。

    故說聲聞等下。

    承上示翻理實聲聞亦有。

    理有者。

    謂方廣是正法廣陳。

    希法是說現神通等故。

    雲聲聞素呾覽中亦有也。

    諸文共同者。

    諸經論文。

    同說聲聞藏無方廣。

    無希法者等者。

    希法方廣眷屬故。

    雲唯菩薩藏。

    其實通聲聞藏。

    亦雲有希法也。

     【章】論議多分(至)故略不述鈔曰。

    三會論議聲菩二藏中阿毗達磨攝理實亦通等者。

    以理言。

    則實則實亦通菩聲二藏素呾覽。

    素呾覽中有調伏對法故。

    二藏中有論義。

    論義是對法故以菩薩等者。

    周記雲。

    前以六中。

    且以經翻對律論二而以聊簡(雲雲)由此釋。

    對餘者。

    律論二藏雲餘初文且舉等者。

    周記初文作前文為是。

    上來所舉對法論文雲前文也。

    周記曰。

    前對六中對法等文。

    據一邊說菩薩聲聞經藏中不攝緣起等毗奈那(雲雲)又以二藏等下。

    二藏聲菩二藏互對。

    十二部等者。

    周記雲。

    十二分中。

    研核之名對法故通十二也(雲雲)以通相論。

    義皆通有雲皆通有。

     【章】涅槃經雲(至)互流出也鈔曰。

    四舉涅槃經。

    示聲菩二藏之十二分同一處所。

    經第十四聖行品文也。

    經全文雲。

    從佛出于十二部經。

    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

    從修多羅出方等經。

    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

    從般若出大涅槃(雲雲)此以别中等下。

    釋經意。

    此經說意。

    以十二部别中流出于總修多羅。

    雲從十二部出修多羅等。

    周記雲。

    始從如是下。

    引經釋成總所以。

    出修多羅者。

    出總修多羅也。

    又從總中等下。

    此亦經文翻成。

    周記雲。

    即方廣分由有兩義。

    為名(方廣之名)為總(總方廣也)一雲。

    大乘十二。

    顯小乘十總名廣。

    方廣名含其十二。

    二十二分中。

    廣教理處皆悉名方廣。

    方廣名故通十二意取前義(雲雲)翻成文意雲。

    又從總修多羅中。

    流出于總大乘方廣。

    方廣亦具有聲聞等一切十二分故。

    從總修多羅。

    流出總十二分方廣。

    又有釋雲下。

    有釋雲下。

    有釋前所引涅槃經文雲也。

    意雲。

    初經文意。

    從别十二分。

    出總修多羅。

    後翻成文意。

    從總修多羅。

    出别十二分。

    顯總與别互流出也。

    周記雲。

    此釋于理亦好。

     【章】今準諸文(至)不違諸教鈔曰。

    六對五文中。

    五今義總釋諸教者。

    瑜伽·顯揚·對法·及涅槃經等諸文。

    别相者。

    十二分别相此據多分者。

    上來總釋。

    據瑜伽·顯揚等諸文多分教說也。

    或方廣分等下。

    如前釋。

    方廣通聲菩二藏之說。

    亦不相違。

     【章】若總通門(至)通應廣說鈔曰。

    第六門大文第四。

    約通别相攝釋。

    此有二。

    初正相攝以藏分部等者。

    以三藏分十二部。

    每一藏有十二故。

    以十二部分三藏亦三十六随應廣說者。

    如上已明。

    四文不同别相。

    則聲菩二所說各别。

    十二分具不具随應各别。

    定不成三十六。

    自準廣說。

     【章】由此三藏(至)準義應知鈔曰。

    二辨寬狹四句分别由此者。

    由次前所雲通别二相三藏者。

    經律論三也有三藏中下。

    第一句分别。

    三藏中修多羅此寬。

    十二分中修多羅别攝故狹。

    有十二分下。

    第二句分别。

    十二分中修多羅通相故此寬。

    非三藏中修多羅藏者。

    此修多羅不通律論此狹。

    謂通相等者。

    修多羅因緣是律。

    論議對法有二俱是下。

    第三句分别。

    三藏中修多。

    亦十二分中修多羅。

    此别相。

    十二分中契經(即修多羅)入三藏中素呾覽故有此句。

    此狹句也。

    有二俱非下。

    第四非句分别謂十二中别相緣起等。

    此毗奈耶非三藏中修多羅。

    亦非十二分中修多羅。

    其餘藏中互為句者下。

    有毗奈耶非阿毗達。

    此為體寬。

    此為非句。

    為體狹。

    餘應準知。

     【章】上來所辨(至)相攝寬狹。

    鈔曰。

    當門大段第五總結。

     【章】第七問答(至)不名契經鈔曰。

    自下第七問答分别。

    此有四文。

    初标牒。

    二第一問随義增上辨得名别。

    三第二問答辨十二分次第。

    四辨論義議為終。

    今即初初二也。

     【章】問何故契(至)故次希法鈔曰。

    三第二問答辨十二分次第。

    此依文義下。

    總辨次第如是貫穿等下。

    辨九分先後次第。

    此前諸法等下。

    周記雲。

    釋前九部次第所以(雲雲)理有不正等者理不正者。

    為前九分。

    理正者。

    為次說方廣。

    教行寬者次說方廣。

    狹者前說九分。

    理有正方等下。

    周記雲。

    釋彼三所以(雲雲)今雲。

    此下明方廣·希法·論議三所以理教既有下。

    明方廣次說希法。

     【章】上來十一(至)增減所由鈔曰。

    四辨論議為終故。

    十二分下。

    結上來文。

    亦是者。

    亦說次第。

    說次第所以。

    即廢立增減所由。

    如上既廣明已。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抄卷十二尾 (天明七年未三月下旬。

    于平安城四條京極善長寺。

    講演義林全部。

    先年講演之砌。

    雖作述此鈔。

    未脫草稿。

    從舊年午正月校正文義。

    清書之了。

    自唯識章末至此章管見定多所阙漏。

    冀後來有學之人。

    重加訂正焉) 大乘沙門釋基辨謹書(大同房七十歲) 明治二十八年十二月。

    于京都僑寓以基辨上人真筆之本騰寫之日宗沙門照善日氤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