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卷第二十

首頁
    (表無表章) 南都西京藥師寺傳法相 大乘沙門釋基辨撰 【章】此通三乘鈔曰。

    一本作此通二乘。

    此為是。

    次雲若大乘說故。

    以雲通大小二乘為穩。

    無應雲三乘理。

    雖有名聲聞乘戒。

    無名獨覺乘戒文。

    獨覺自然無師得。

    故無身語受義。

    但意業受。

    又雖有部行獨覺初同聲聞者。

    此同聲聞戒故别無獨覺乘戒。

    但雲小乘攝此等為正。

    故雲此通二乘為穩。

     【章】若大乘說*鈔曰。

    簡别小乘。

    小乘宗中不立意表故。

    雜心論曰。

    意業非作性非色(雲雲)又俱舍業品頌曰。

    此身口二業俱表無表性(雲雲)而雲意業不雲意表業也。

    又正理論(三十三·十丁)說。

    何故唯身語業表無表性意業不然。

    以意業中無彼相故。

    謂能表示故名為表。

    表示自心令他知故。

    意無此事故不名表。

    (雲雲) 【章】有義表業(雲雲)第一有義說表業有三中有三說。

    第一義鏡義。

    顯業抄依之。

    第二義寂廣章義。

    第三詳口抄所載唯心律師義也。

    此三說中以第三唯心律師說為是。

    何故第一義鈔所釋不雲是耶。

    答。

    義鏡說雖無害未盡。

    唯心律師會義鏡說雲。

    但義鏡釋诤無表事。

    顯意表有無表有無之(今雲。

    義鏡為唯心上人所雲本。

    故義鏡為正)第二義寂章以有義二字。

    安次其此意業發無表上詳口抄中舉廣章雲。

    若大乘說表業有三。

    更加意業(乃至)無表業中有義唯二。

    謂身及語。

    以意地中無無表故(乃至)此義通三乘說。

    有義意地亦有無表。

    然唯是善非染無記(乃至)有義不善亦有無表。

    十惡業道極重方成後三。

    意表亦發無表理有何失(乃至)此二說中前解為正。

    外彰身語令他表知。

    有增猛故(雲雲)今雲。

    此廣章說道理不穩謂無表業有義唯二謂身及語。

    以意地中無無表故之說雖雲通三乘。

    大乘經中何處說無表但身語二。

    意無無表耶。

    違下章問答分别文意故。

    此廣章釋非章主意。

    又唯心師評此廣章雲。

    瑜伽一論始終意業發無表之旨明也。

    是故三師異論專自此出生。

    故有義之言安表業之上也。

    三師共引此文。

    初二師證意業成無表所依義。

    第三師可緻會通。

    雖爾略故不引也。

     【章】瑜伽五十三說(雲雲)略纂十三釋意表知曰。

    如身語二種表示于他。

    意唯自上而下有。

    加發身語業時。

    必有意表。

    以為方便。

    自意表知我作如是事。

    即後念即決思現即當念前表知後作此事。

    意俱表業名意表業(雲雲)又倫記曰。

    景雲。

    但自内心三性心起。

    表了現前法名意表業(秋篠詳曰。

    二師釋全同。

    雲雲)報恩吼曰。

    今謂二師不同。

    秋篠雲同不是。

    略纂約前後釋表。

    不論對境。

    景釋以意思緣前境法為表。

    不論前後(雲雲)基辨評曰。

    報恩吼簡發數米而梳炊尚不辨菽麥。

    今謂略纂倫記共約當念現前表知而釋。

    此雲前現前義。

    決思當念現前表知後作陳情乞戒事也。

    故二師釋無别又演秘釋曰。

    問。

    表義雲何。

    答。

    後思表前思名意表業(乃至)又思見分及自證分互相表名為表也(雲雲)如理演秘釋曰。

    後表思前思者。

    此明意表業。

    後思善表前思亦善。

    猶如身表至第三羯磨。

    雖住無心猶依身業得名表也。

    謂表前初乞戒方便思是善(乃至)恭敬合掌俨然如初。

    思是表知前心是善今雲。

    此演秘釋意。

    雲後思表前思。

    約前後相續明意表知。

    即是約當念現前雲後思善。

    後思現前時表知前思善。

    非約前後相緣而釋。

    然元輪詳口抄中。

    但以前後相緣之義釋表彰。

    甚不可也。

    雲前後不相緣時不表彰乎之難來。

    故以前後相緣釋不可也。

    可知雲前後表彰約前後相續意而論表彰也。

    又略纂及秘釋。

    約四分中後三分而釋。

    約當念相緣而論也诠要鈔中立四類釋。

    以略纂倫記演秘等約前後念相緣義而釋。

    甚為不是。

    又覺盛雲。

    後念決定思。

    定表前念審慮思所思察善惡事。

    故雲後思表前思(雲雲)又睿尊雲。

    前念思審慮思。

    後念決定思。

    審決相望應有表知義也(雲雲)今雲。

    此二師釋雖一往有理。

    不盡法相。

    甚不是。

    審慮思多分曆多刹那多年。

    決定思亦初念是多刹那也何局雲前思審慮後思決定耶。

    故二師釋甚不是也。

     【章】若有不欲(雲雲)此文說意表業文也。

    栖玩記曰。

    若有不欲等者。

    此是不與身語俱者。

    身語俱者相離知故(雲雲)報恩吼引是曰。

    今謂。

    此約獨行釋不符章主。

    章主就方便意如上所引略纂(雲雲)基辨詳曰。

    此報恩吼之所言。

    全元輪詳口抄文也。

    抄雲。

    問。

    獨起意欤。

    又方便意欤。

    如之何答。

    身語方便審決二思也。

    略纂釋今文雲。

    如發身語業時。

    必有意表以為方便(雲雲)本論說意表業者謂二前行(雲雲)故審決之位未發身語。

    故雲若有不欲等也(雲雲)(已上詳口抄)基辨詳曰。

    栖玩無害。

    并不盡。

    審決二思俱意識。

    縱雖發身語業方便。

    不與五識俱。

    此即名獨起意識。

    審決二思多念相續故可名獨起也。

    栖玩之所言全無害。

    元輪詳口此亦穿矣。

     【章】其此意表(雲雲)此下正明意表業為意無表所依。

    此即第一有義也。

    問。

    大乘立意表無表三思中。

    以何思為意表業。

    雲為意無表之所依耶。

    答。

    就是古來有八家釋别。

    一者成唯識曰。

    意表以前二思為體(雲雲)如次章出體下引釋。

    二者淄洲十業道章曰。

    決定一思為意業道。

    不爾意業有重發故(雲雲)義燈一本(三十四丁)(雲雲)三者中川實範義雲。

    身語動發思已後别起意業動發。

    可為意無表所依也(如詳口抄诠要抄出)四者海住上人義雲。

    以決定思名意表名意業。

    此為無表依。

    本論說意表業者謂二前行。

    疏引伽五十三釋曰。

    不發身語思名意表業。

    自有表知故。

    此二種思是發身語遠近加行。

    動發勝思正發身語。

    是三差别(雲雲)五者同學抄雲。

    身語動發勝思位亦以作動意思。

    名意業動發勝思。

    此種上可立意無表也。

    六者睿尊義撰集抄雲。

    以決定思種為無表依(雲雲)(與海住山義同)七者覺盛義(撰集抄)雲。

    身語同時意思種為無表依(雲雲)八者守千遷玩記。

    審慮決定動發勝思三思種為意無表依(雲雲)問。

    上來八家中以何為正耶。

    答。

    第一成唯識論文但定意表業體。

    非論意無表依。

    此章出體文亦複爾第二淄洲十業道章。

    取決定一思種為意無表之依。

    第三中川所論雲别起動發。

    雖似相違至實義全無違。

    謂不與身語動發俱時決思種。

    與身語動發已之決定思種。

    位雖似有異論其體同是一決思種也。

    故理無違。

    第四海住山由第二淄洲義(第六睿尊同之)第五同學抄與中川義相同。

    第七覺盛義亦與是同。

    第八守千義通漫難了。

     【章】菩薩亦成下明成善意表業為十善業道之依由。

    菩薩二字标大乘簡小乘。

    詳口抄(論要同之)雲。

    問。

    菩薩者指大乘教欤。

    又指大乘機欤。

    如何。

    答。

    睿尊雲。

    指機也。

    此文意者。

    菩薩所受三聚淨戒三業十非同俱受之。

    必定應有後三能防無表功能。

    道理必然。

    故約所依時三業之中意業何不發無表耶(雲雲)又有但雲大乘教則有疑離。

    于大乘教中無一處說意表業為意無表之依故(雲雲)今雲。

    此菩薩言但約教及機之說末盡。

    此菩薩言指乘。

    乘此運載。

    教理行果共健運。

    是雲乘也。

    無教在理成立意無表。

    理必由教立。

    自在行果之間故。

    此是指乘雲菩薩也。

    亦成者亦言。

    亦動發思成前七無表。

    成言古來有多釋。

    十帖抄約能所成能所緣有四釋。

    又顯業抄雲。

    釋菩薩亦成有三義。

    一雲。

    聲聞唯成身語七支能無表。

    不成後三能防無表。

    菩薩不唯成身語能防無表亦成意三能防無表。

    故雲亦成。

    是以能依顯所依也。

    二雲。

    聲聞唯成動發勝思所熏種子上身語七支能防無表。

    不成意業所熏種子上後三能防無表也。

    菩薩不唯成動發思前七無表。

    亦成決定思所熏種子上後三能防無表也。

    故雲亦成。

    三雲。

    聲聞唯成決定思上前七無表。

    不成後三能防無表。

    菩薩不唯成決定思前七無表。

    亦成後三。

    故雲亦成(雲雲)(诠要者。

    評雲。

    初二是正義。

    第三不正義也。

    初二中第一相承義也)又雲。

    唯是善性者。

    第一師所立自義。

    則對第二師詞也。

    菩薩亦成者。

    是述所由。

    又對第三師詞也。

    唯有三支依業道故者。

    對第二師及第三師陳自義意(雲雲)(今雲。

    睿尊設救釋。

    雖理無害紛亂難了。

    此中明就大乘第一師成立自義由。

    此為肝要。

    餘皆傍義。

    非文實義也)唯有三支等者。

    義鏡曰。

    業道即十善業道也。

    無貪等三相應現思。

    遍依三業十善業道而得起故。

    何以得知。

    識論第六雲。

    十一善中十善遍善心。

    輕安不遍(已上論文)十中既有無貪等三。

    故知意三遍依業道。

    前之七支唯依身語二業道。

    不依意業道。

    後之三支遍依三道。

    今簡前七故雲唯也(雲雲)(報恩吼中。

    以此義鏡為不是。

    彼曰。

    義鏡約三善根遍依者。

    不允。

    略纂雲随。

    此章略纂無遍字及意故。

    今雲。

    雖無遍字以理釋。

    義鏡釋為穩當)唐本章及決擇抄中。

    作依三業道故者。

    不是也。

    三字衍字。

    又略纂曰。

    意業無表随業道故。

    但有三支。

    此依三業通有無表。

    但說身語非遮意三(雲雲)今雲。

    此意即彰意三遍善。

    若無無貪等三善意無表業。

    不能身語善無表成也。

    故雲但說身語等也。

     【章】除染無記等者。

    除染無記者。

    成上唯是善性之唯字也。

    染無記者不善有覆也。

    業增上者等二句。

    義鏡曰。

    業增上者等者。

    意思有三。

    謂上中下。

    唯上品思能發無表。

    故雲業增上者便發無表。

    餘中下二品便不能發。

    故雲餘則不然(雲雲)栖玩記曰。

    業增上者等者。

    亦同七支。

    上品方發。

    中下即非。

    有說處中為下品者。

    約别義說。

    若實下品以是知非。

    此中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