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别遮前第二師立不律儀無表(雲雲)今雲。
此科不穩難了。
謂此下别立第二師不律儀無表。
【章】如律儀中初二思(雲雲)此舉例示。
若約律儀而說是者。
初二思時雖未辨事而名律儀。
自他共許。
不律儀中意邪見後初二思時例是亦同。
此立意不律儀無表也。
【章】縱意無表(雲雲)此前二師對第三師而談。
意言。
第三師雲意思非最猛故無有無表。
由是應縱言。
我意無表是中容思上起。
彼雲非最猛。
思種義名無表。
是即彼此共許處中。
彼處中無表亦于中容起。
我亦同立。
若汝雲爾。
處中善惡立意無表既今共許。
中容即以如是。
若強猛起必可言律儀不律儀無表也(已上光胤)故雲亦有何失也。
【章】此三說内(雲雲)此下第四評斷三有義。
此文古師所覽有兩本。
一者此三說内之下有任意為用之四字。
溜洲撲揚所覽本如是。
清素音。
石本如是。
守千據是。
睿尊亦由是。
二者如現疏本。
要集所覽本。
秋篠由是。
報因吼亦用此現本為正。
今雲。
兩本之中以淄洲撲揚所覽音石所覽本為是正。
不可更加而已。
就初本誠證如何。
如燈二(八右丁)末雲。
意業之中十善十惡發無表不。
意中二解。
然要集雲。
有釋(西明)三藏解雲。
五十三文唯約現行說意表業。
準是無表依種子立。
今尋三藏意。
身語表示他故名為表業思種不表示。
是故說無表。
意業唯自表。
故得說為表。
種子不表自。
故亦名無表(雲雲)法苑二說。
一雲發無表。
一雲不發。
後說為正。
三藏意存前解(已上要集)此說不爾。
法苑二說雲任意為用。
不斷後說義為決定。
今者意準定發無表。
既菩薩戒具防三業勝于二乘。
盡未來際。
雲何不發殊勝無表。
前二說者據處中說。
非約律儀(雲雲)(已上燈文)又撲揚決擇抄曰。
問。
今三說中何者為勝。
答。
雖言任用。
據實許意發無表勝。
何以意勝身語。
菩薩防意。
意有無表。
故知為勝。
若爾對法何故不别說意有無表。
答。
彼論通對三乘說故(雲雲)栖玩記及文集皆用之。
同學抄中雲。
智周請素明诠所覽本亦以同義燈(雲雲)問。
報恩吼中引三十論疏二本(四五丁)雲。
此意無表現行者名表。
然無無表。
演秘釋此文雲。
章有兩說。
今疏同章第二師說(雲雲)若爾章主意以無意無表為正意耶。
答。
基辨謹檢三十論疏二本(四五丁)彼文初說散意祈願勝發無表已雲此意表業等。
此之言指上散意。
雲然無無表者。
明無祈願意思業無無表。
故義意無違。
今章主同三藏。
以發為正也(是故報恩吼以此疏文為不發證。
甚粗漫也)問燈中雲前二說者。
據處中說。
非約律儀。
何故雲非約律儀耶答。
如栖玩言。
處中可诤。
其律不律定發無表不可诤也。
故雲非約律儀也。
今雲。
栖玩所言為正。
報恩吼中破雲。
非約律儀。
責于燈師甚不是也。
又慈恩章疏多明有意無表。
雖爾至于選定依用無意無表之義。
現流布本為正(雲雲)今雲。
此說亦謬取後為正等者。
現本作最後不是也。
作取後為正。
此四句明大乘教中随轉理門取不發業。
有如正釋此有别所由。
以如是外彰身語等之粗顯易了所由。
有處亦以不發義有似正釋也。
上來明意無表已。
【章】無表色中(雲雲)自下第二論列名無表色。
此中文有四。
初牒三無表色。
二舉立處中無表師說。
三舉不立處中無表師說。
四評結二師說。
【章】一律儀無表七衆所受律儀戒也。
略纂曰。
若取别解脫或。
正取七支種子相續防非義邊假立現行别解脫律儀。
現起身語一念即滅非律儀體(雲雲)玄範抄曰。
此七衆戒并得盡壽持戒而說。
其日夜戒亦近盡壽而住。
故七衆收。
(雲雲)
【章】二不律儀無表若依大乘說。
生惡律儀家。
及不生惡律儀家。
要須所期。
心定現前。
彼惡業期心決定方受得不律儀(已上義鏡)委說不律儀家業。
次下(三十四丁)引瑜伽第九有十二種又五十三說。
又對法第八。
又玄贊第九。
又涅槃經說十六種(小乘少異。
俱舍光記十五。
婆沙百十七。
雜心十三又大乘他家說勝萬寶窟。
大乘義章七四(十七丁))。
【章】三非律儀非不律儀無表。
此名處中無表。
義鏡曰。
善中極善說名律儀。
惡中極惡說名不律儀。
非是極善律儀。
非是極惡不律儀故名處中(又曰處中有善及有不善謂雖善業非是極善或雖惡業非是極惡既處中庸故雲處中已上義鈔)又元輪詳口抄曰辨律儀處中可有三門。
一者别解十善相望判律儀處中門。
謂瑜伽(五十三)對法等所說。
于近事近住分受少時名處中。
二者約起心要期。
定律儀處中體門。
瑜伽六十一及倫記釋由是。
若由此義。
則設雖七衆别解脫戒。
不期涅槃受名為處中。
三者單處中謂布施等對法論第八。
今謂。
以元輪說三門處中釋為盡理。
栖玩記及義鏡等不盡理也。
俱舍論中處有發表者不發表者。
如次下辨。
【章】對法第八說(雲雲)此下有三文。
證處中有無表。
此即第一文。
南都相傳以此義為護法正義。
不置有義言故(雲雲)未辨其據彼所有等者。
由對法論無彼字。
雲住非律儀非不律儀者所有。
由是可知。
彼言指往處中者也。
若布施等诠要抄雲。
布施者七日之間誓布施。
要期施也。
無要期任運施泛善非處中也。
歐擊等可準之。
七日之間我誓擊人頭也(雲雲)今雲。
必不爾。
但誓七日非雲處中善。
審決動三思具足作布施。
或作歐擊。
皆是單處中善惡也。
以不故思所作雲泛善也。
若有要期所作非單處中(處中律儀。
作法受得故。
小乘單處中要期有依福)玄範對法疏曰。
布施歐擊等善惡名處中者。
約随轉理門。
若望菩薩律儀亦攝一切衆善四境五度(雲雲)此是菩薩随順法處中律儀。
非單處中若歐擊等。
歐作驅為正。
說文捶擊也(雲雲)。
【章】決擇五十三(雲雲)下第二文證。
一切皆是非律儀非不律儀者。
倫記曰。
明處中業。
身語意業雖善非是律儀。
以不要期求涅槃起故。
雖起衆惡而不要期一期活命故非惡律儀攝。
問。
此處中業為有唯有表為亦無表此有兩解。
一雲但有表。
而随二善惡現行思上功能為體。
二雲亦有無表。
即以種子功能為體。
菩薩三聚戒俱為律儀亦處中耶。
此有兩解。
一雲律儀戒離惡增勝故得名律儀。
餘二處中。
又雲俱名律儀。
攝善利生名律儀(雲雲)所有善不善等者。
義鏡曰。
引此文意既雲善不善等身語意業。
皆處中業。
故知處中亦有無表。
基辨雲。
此釋雖有理文相未彰。
故今應釋雲。
此文證意三處中。
處中有意三。
況律儀不律儀耶。
問。
律儀中有一分等。
皆名律儀。
未知處中亦有一分等不。
解雲。
伽略纂十三雲。
又人若律儀誓一分持一是。
餘不持者是處中。
若誓作一分惡意者。
不名不律儀但是處中。
今離律儀于不律儀依一分。
亦是但以誓期差離上品故。
即是不律儀攝。
(雲雲)
【章】五十四雲(雲雲)此第三文證。
即立三類無表為證。
周記曰。
色用差别者。
總票。
謂有表無表者。
指法。
律儀至所攝作用。
此則列彼表無表也(雲雲)。
又義鏡中釋章色用差别雲。
初色塵中有三差别。
一色相差别。
二作用差别。
三分位差别。
今就第二作用差别釋。
故雲色用差别也。
顯業抄釋曰。
義鏡所言色相差别者。
長短等也。
作用差别者。
表無表也。
分位差别者。
可意不可意等也(雲雲)今雲此釋好。
【章】故俱舍論(雲雲)此無表之言通三業類之證也。
彼論雲。
此中無表略說有三。
一者律儀。
二者不律儀。
三者非二(雲雲)處中亦有無表。
故今說無表有三。
又俱舍中說。
唯成就表非無表者。
謂住非律儀非不律儀。
以微劣思造善。
造惡唯發表業尚無無表。
況無記思所發表業(雲雲)既雲成表非無表者。
住處中人豈有無表耶。
解曰。
即彼論文簡别雲除有依福及成業。
雲除七有依福及成善惡業道。
雖處中人微劣思起亦發無表故簡别也(雲雲)由是當知。
處中之業有發無表不發無表。
(雲雲)
【章】處中處中有二。
一單處中。
二百行處中律儀。
問。
今章文所論處中二之中取何作論耶。
答中古有二義。
一者睿尊義。
謂今章文通二處中而論有無。
二者良遍義。
謂今章文論單處中不通百行。
百行許律儀故(雲雲)今謂。
以睿尊義為勝。
然報恩吼中良遍義為優。
總論處中非無二種。
今兩師相诤。
言陳之勢在單處中不通百行。
何者初師難後師言。
即應百行非是律儀故。
此難之起以兩師意許百行為律儀故。
若計百行為處中攝。
則何難言應百行非是律儀有相扶過故。
又後師雲。
一切處中望律儀等思。
皆下品者。
此除百行律儀等。
别取自餘處中。
雖總言一切而此亦少分非是全分一切。
是故會言思皆下品。
不亦宜耶守千亦約百行。
謬同興正。
非謂百行不通處中(雲雲)今雲。
報恩吼謬。
初師意百行處中是律儀。
此為實義。
後師但處中。
故有此問答。
以是不可為單處中證。
【章】有義處中(雲雲)此下第二師義。
要上品思等者。
義鏡曰。
中容品思雖重種子。
其勢微劣非用倍增。
依何功能得立無表。
唯上品思所熏種子其勢強勝。
故依彼能方立無表。
問。
依三品心得三品戒。
若爾皆有無表。
如何今雲唯上品思熏種勢勝方有無表。
解雲。
諸處中業望善惡品下中思皆下品。
是故雖有下中無表。
望處中業皆唯上品。
故雲要上品思方有無表。
由何得故。
次下文雲。
一切處中望律儀等思皆下品等(雲雲)今雲。
此釋尤妙。
【章】法處色有三于大乘中立法處色。
廢立開合諸論不同。
百法論總說一。
謂法處所攝色。
五蘊論說。
法處色有二。
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