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就是一場血戰和肉搏
生存是一場肉搏,你卻隻會花拳繡腿,而富人練的是自由搏擊,以下是極少數人才知道的真相,五幹年延續至今一直存在2套思想∶一套是以人性本善為基礎的孔孟之道,一套是以人性本惡為基礎的法家思想。
孔子思想真的全對嗎?
提到孔子,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個大聖人,我也承認孔子思想确實有偉大的地方,但是在今天這個時代,孔子的很多觀念,已經明顯不适合。
我們學任何人,都不是盲目的全盤複制,一味盲從,而是要批判性的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孔子思想裡的問題是什麼呢?最大問題就是禁锢人的思想,在孔子思想裡,婦女是沒有話語權的,不準上學,不準外出,在家裡沒有說話權。
孔子到處講禮議,三綱五常,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意思就是當大官的犯錯不需要受刑罰,以禮儀約束即可,而面對庶民,則不需要以禮相待,庶民犯錯,以刑處罰。
他竭力維護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提出"君要臣死,臣必須死,父要子死,子必須死"這些維護統治權利的理論。
讓百姓無條件遵守君權的所有統治,即使皇帝錯的離譜了,大臣和百姓也要必須遵守,否則就是違反三綱五常,大逆不道,緻使民衆思想封閉,沒有獨立思考,最終大清末期,皇帝昏庸,百姓愚昧,才屢遭外國欺壓。
孔子思想,其教化的主要結果∶就是讓人越來越聽話,守規矩,接受自己的底層命運,服服帖帖。
儒家思想說人性都是善良的,都是講仁義道德的,并要求每個人以此去對待身邊的所有人,這樣才是君子。
可現實是,相信人是善良的,最終都被僞善的人欺騙,相信仁義道德的,最後都被嘴上道德,心裡自私的人傷害。
善良,仁義,道德,這些都隻是花拳繡腿聽起來好聽,看起來好看,但不實用,而高手都是表面花拳繡腿,暗地裡偷偷練着白由搏擊。
儒家思想等于花拳繡腿
儒家思想的特點是說着好聽,形式好看,但實戰沒用,這跟傳統武術的花拳繡腿如出一轍,而大多數人之所以貧窮,就是因為腦袋裡裝的都是孔孟之道,滿嘴都是好聽的大道理。
而富人之所以富裕,因為腦袋裡裝的是法家思想,聽着不好聽,但實戰特别管用。
當花拳繡腿和自由搏擊對打會怎樣?
最近,中國傳統武術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和業餘民間自由搏擊選手,打了一場擂台賽,兩者在名氣和資曆上懸殊巨大,賽前裁判一再叮囑馬保國,一定要手下留情。
然而,在比賽開始不到30秒,馬保國就被對手ko三次,并最終倒地不起,民衆一片嘩然。
有着上千年曆史的傳統武術,在不按套路的自由搏擊面前,竟如此不堪一擊,很多人懷疑這個馬保國是個假大師。
馬保國是有吹噓的成分,但如果他真是一個騙子的話,他就根本不可能打這個擂台賽。
真相是,任何傳統的武術,在自由搏擊面前,都不堪一擊。
這裡不是貶低傳統武術,而是傳統武術是建立在特定的規則之下,也就是對手要按照正常的套路出招。
而自由搏擊的規則,根本就沒有固定招數,把對方徹底打趴下為止。
傳統武術打不過自由搏擊,是其招式不适應擂台規則的必然結果。
窮人之所以貧窮,是其思想不适應社會規則的必然結果。
很多人腦袋裡裝的思想,就是幾幹年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大道理一堆,花拳繡腿,一招一式,聽着好聽,看着好看,那些大道理在古代确實有用,因為那個時代大家都按正常的套路出招,點到為止,隻要你是君子,你在社會地位就會很高。
但今天這個時代的規則變了,你出現在了一個自由搏擊的賽場,啥君不君子,有錢有實力就是君子,沒有人按君子的招式出招了,所以你被瞬間放倒就是必然。
法家思想則是自由搏擊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商鞅。
我們來聽聽韓非子對于人性是怎麼說的∶韓非子認為,人與人之間本質上隻存在一種關系,那就是利益關系。
他說隻要有利益,關系再疏遠的人都能夠好成一團,一旦傷害到利益,連父子之間也會成為老死不相往來的仇敵。
男人到了50歲還會好色,而妻子呢,一過30歲就容顔衰退了,所以丈夫一有機會就必定會另尋新歡,你說感情能靠得住嗎?在他看來天下沒有不好色的男人,如果有,隻是因為他口袋裡,還沒有儲存夠好色的資本。
韓非子說,古代皇帝和臣子之間就更沒有什麼情義好講的,他們之間經常相互算計的,道德仁義是用嘴說的表面,而利益才是一切背後的真相。
儒家思想隻有放在沒有利益争奪的地方,才有效。
隻要有利益争奪,儒家思想就無效了。
戀愛時走儒家有效,但結婚後夫妻有了利益紛争,再走儒家一味對她好,把錢都給她,你就容易受傷。
孩子小時你可以走儒家,孩子大了,你老了,你再走儒家,把财産分了,你老了就慘了。
用利益讓别人對你不得不道德,才是真道德。
隻寄希望别人對你道德,但你不能給對方任何利益,就是僞道德。
儒家是一種理想化的夢想,而法家才是去往這個夢想的道路,否則都是空話。
你聽到的,看到的,都是一個局
這個世界由兩套秩序組成,第一套規則:公平、正義、道德、禮節、第二套規則:隐藏在背後的利益鬥争。
第一套規則的道德是表象,第二套規則的利益是實相。
我們從小到大接觸的知識,大多都是第一套的表面規則。
而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心裡打的算盤,就是第二套利益規則。
高手都是以第一套規則作為手段,為的是達成第二套規則的目的。
幾乎人人都會披上一層光鮮的道德外衣,然後千方百計的給自己謀取利益。
道德規則,人人都放在嘴上;利益規則,從人都記在心裡。
所以千萬不要被第一套規則迷惑,而要用第二套規則去看清事物,比如我們不能看一個人說的什麼,而要看一個人做的什麼。
第一套規則是一個幌子,你不能把它當成安身立命,功成名就的方法。
要想看透每個人的行為,一定要結合第二套規則進行分析,這就是利益分析法。
利益才是主導人類運轉的邏輯,利益分析法永遠都不會失效。
舉個例子,這是一件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有一次我跟吳老師去雲南玩,由于我們行李較多且對本地不夠熟悉,所以在酒店大堂,吳老師悄悄的塞給了那個幫他拿行李的服務員50小費。
然後接下來的這幾天裡,那個服務員對我們倍獻殷勤,什麼旅遊路線啊、行李啊,都安排的妥妥的。
事後他講課時講到了這個案例,他是這樣跟學員說的∶如果你想得到一個人的幫助,你首先一定要明白我先能給你提供什麼?陌生人之間除了利益,不會産生其它關系,金錢就是最好的表達,50塊不算多,但是比你說一些好聽的話或者故作熱情的讨好要實用多了,這就叫利益分析法。
每遇見一件事,要迅速切割成不同的利益方,你的每一個言行,損害了誰的利益?增加了誰的利益?增加利益的人就是你的朋友,損失利益的人就是你的敵人,要這樣劃分敵我關系。
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利益一轉化,你的敵人和朋友迅速改變。
同樣,在一個公司裡,每一個決策下來,都要分析這個決策符合了誰的利益?傷害了誰的利益?符合利益的那幾方,一定會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受損利益的那幾方,也一定會形成一個利益聯盟。
然而兩個陣營,一定都會舉着第一套規則的道德大旗,去争取第二套規則的利益目的。
大家要記住,幹萬不能用第一套規則的道理,來要挾大家完成第二套規則的事情,我經常遇到這樣的例子,很多人直奔你而來,他們都有很确的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卻不曾想過,自己能給别人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