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加速度的計算,足足讨論了近一個小時。
這時我默默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哈哈)群裡突然死一般的寂靜……然後,然後我就被踢出群了!
有文化真可怕!
99%的普通人學的都是,有道理但沒啥用的,所以才會有那句感慨,道理學了一堆,還是過不好自己的人生。
因為有道理的東西,基本沒啥用!而1%的高手,隻學有用的,不管有沒有道理,結果成功了。
說白了,道理,是普通人學的知識,而高手,基本是不按道理出牌的。
什麼是有道理?什麼是有用?比如∶努力就會成功如果努力能成功,農民伯伯最成功,如果努力能成功,掃大街的阿姨最成功,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努力。
我們的父母努力了一輩子成功了嗎?很顯然,努力不是核心,把自己放在哪裡努力才是關鍵!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和一個開飛機的人,努力的程度是沒有什麼區别的,但一個小時後,騎自行車的人累個半死,隻從家裡到了上班的地方,而開飛機的人已經從廣州到了海南,他們的結果相差這麼多,你能說騎自行車的人不夠努力嗎?他可能已經努力到大汗淋漓,拼盡全力。
人生最大悲哀,就是拼命的努力在個錯誤的選擇上。
比如∶知識改變命運
這句話從小到大我們聽了無數遍吧?很有道理吧?但是很少人思考這句話有沒有用。
考大家一個問題,小學五年級第一篇課文叫什麼?你還記得嗎?我相信沒有幾個人會記得。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都忘差不多了,還怎麼改變命運?隻要是學過的知識,兩到三年不看絕對全忘掉。
那還怎麼拿它改變命運?而且你發現從古至今所有成功者,都是知識很厲害的人嗎?都是學曆很厲害的人嗎?很顯然不是。
劉邦隻是一個混混,劉備隻是一個賣草鞋的,朱元璋隻是一個乞丐,很顯然他們的成功跟知識沒有太大關系。
很顯然知識不能改變命運那什麼能改變命運呢?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讓你三年不騎自行車,你會不會忘記?如果讓你十年不騎自行車,你會不會忘記?很顯然,對于會騎自行車的人,這輩子永遠忘不了騎自行車的方法,因為那是一種能力。
到此明白一件事兒,知識不能改變命運,隻有把知識變成長在身上的能力,才能改變命運,因為知識會忘記,但長在身上的能力一輩子忘不了。
知識和能力有什麼區别?
這麼理解吧,知識是聽了一次的産物,能力是練了無數次的産物。
知識是我知道了,能力是我做了,我做會了,我做到了,我持續重複,做的更好了。
獲得知識和獲得能力的時間周期,投入的精力,重複的次數,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們所帶來的回報也是完全不同的。
很顯然獲得知識比獲得能力輕松太多了,而且知識還能在别人面前炫耀,顯示出自己的博學多才。
擁有知識的人是可樂,讓人乍一喝很爽,但經不起細品。
擁有能力的人是茶,乍一喝苦澀,但越品越上瘾。
比如∶細節決定成敗
當年這句話已經被傳瘋了,很多公司老闆挂在嘴邊的就是這句話。
結果全公司的人天天抓細節,找問題,結果越抓細節問題越多。
一輛細節做的無比完美的汽車,如果方向不對,請問能不能開到目的地?
如果方向選對了,就算是輛馬車,請問一直走下去能不能到目的地?很顯然方向選對,細節無足輕重,方向錯了,細節在好也沒用。
大多數人學的大多數道理,都隻是教會你做普通人的知識。
無論是經營企業還是人生最重要的戰略都是縱觀全局找到關鍵節點并且把這個節點做到120分。
比如∶金錢是萬惡之源
一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就會被大衆觀念認為是小人。
一個人學習創造财富的技能,就會被認為是陰暗,這都是觀念束縛。
窮人的世界信奉一句話∶金錢是萬惡之源,這是他們貧窮的原因。
富人的世界也信奉一句話∶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以他們不會浪費任何時間在和賺錢無關的事情上,最後發财了。
我沒有讓你一輩子隻追名逐利,但在你沒有名利前,你所有的目标就應該是追名逐利。
所謂境界的修煉就來自賺錢之後的放下線,擁有之後得不在乎,否則都是貧窮的自我安慰
5,思維突破
第一∶決策思維
決定你人生命運的,往往就是你的幾個關鍵選擇。
人生在世,選擇無處不在,有些選擇是無足輕重的∶比如晚飯吃炒菜還是吃火鍋?旅遊選擇雲南還是去海南?出差是坐高鐵還是坐飛機?
但有些選擇是關乎命運的∶比如在老家發展還是去北上廣深?自己創業還是進公司打工?嫁給張三還是嫁給李四?
判斷選擇的輕重緩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可惜絕大多數人在做選擇時,都是「平均用力」的。
你人生80%的結果,都是來自你20%的關鍵選擇。
大多數人認為隻要自己夠勤奮努力就能改變命運,他們可以把這些工作每個細節做的極其用心。
但對于人生大事上的選擇,他們卻是輕率的、漫不經心的。
我一個姑姑,60多歲了,平時她去菜場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