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部分

首頁
     鐘會撰《四本論》,謂才姓同離異合。

    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

    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于戶外遙擲,便回急走。

     此子可教! 要誓 北齊孫搴,學淺行薄,嘗問溫子升:“卿文何如我?”子升謙曰:“不如卿。

    ”搴要其為誓。

    子升笑曰“但知劣于卿,何勞旦旦。

    ”摹曰:“卿不為誓,事可知矣。

    ” 競射 開元七年,賜百僚射。

    金部員外盧廙、職方郎中李畬,俱非善射,箭不及垛,而競言工拙。

    畬戲曰:“與盧箭俱三十步。

    ”左右不曉。

    畬曰:“畬箭去垛三十步,盧箭去畬三十步。

    ” 鶴敗道 彭淵才迂闊好誕,嘗畜兩鶴,客至,誇曰:“此仙禽也。

    禽皆卵生,而此獨胎生。

    ”語未半,園丁報曰:“鶴夜産一卵如梨。

    ”淵才面赤,叱去。

    此鶴兩展其胫,伏地逾時。

    淵才以杖驚使起,複誕一卵。

    乃咨歎曰:“鶴亦敗道!” 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

    客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肯舞。

    然則鶴慣是不湊人趣也。

    子猶曰“惟不迎合人,是為仙禽。

    ”晉劉爰之,少為殷中軍所知,薦之庾公。

    庾忻然便取為佐。

    及與語,不稱望,遂名之為“羊公鶴”。

     蕭韶 蕭韶童時與庚信有斷袖之歡。

    及蕭刺郢州,庾上江陵,過之,蕭接庾甚薄。

    引入宴,坐之别榻,有自矜色。

    庾不堪,酒酣,徑上床,直視韶面曰:“官今日形容,大異昔日。

    ”韶大慚。

     嘴尖 詹大和堅老來京師,省試罷,坐微累下大理。

    李傳正端初為少卿秉筆。

    詹哀鳴之。

    李以俚語诟曰:“子嘴尖如此,誠好人也!”因困辱之。

    後獲釋,不相聞者十年。

    李為淮南轉運使,及瓜,堅老自郎官出代。

    既相見,李不記前事,因曰:“郎中若有素者,豈嘗邂逅朝路中耶?風采堂堂,非昔日比也!”堅老答曰:“風采堂堂,非某所見。

    但不知比往時嘴不尖否?”李方悟,大愧。

     長須僧 僞蜀時,有長須長老,擁百餘衆,自江湖入蜀,先谒樞密使宋光嗣。

    宋問:“何不剃須?”答曰:“落發除煩惱,留須表丈夫。

    ”宋大恚曰:“吾無髭,豈是老婆耶?”遂揖出,俟剃卻,方引朝見。

    徒衆既多,一旬日盤桓,不得已,剃髭而入。

    徒衆恥其失節,悉各散亡。

    蜀人為之語曰:“作事何愚?折卻長須。

    ” 陳苌 陽道州城,居無畜積,唯服用不阙。

    然客稱某物佳,辄喜而贈之。

    有陳苌者,候其方請月俸,辄往稱錢帛之美,月有獲焉。

     臨安民 小說:臨安民沈,居官巷,自開酒垆,又買錢塘門外豐樂樓庫,日往監沽,偶就宿焉。

    淳熙初,忽有巨舫夜泊。

    五貴人錦衣花帽,叩扉而入,登樓索飲,姬侍歌舞之盛,同行未睹。

    酒闌,命賞,鄭重緻謝。

    沈生貪而黠,心知為“五通神”也,再三虔拜,乞一小富貴。

    客笑而颔之,呼一駃卒,耳語良久。

    卒去,少頃負一布囊來,以授沈,摸索之,皆銀酒器也。

    沈大喜,拜受。

    俄而雞鳴,客去。

    沈不複就枕,慮懷寶為罪,乃連囊槌擊,更加束縛。

    待旦負歸,妻尚卧,聖呼之起,曰:“速覓秤來,我獲橫财矣!”妻驚曰:“夜半聞櫃中奇響,起視無所見,心方疑之,豈即此耶?”既開鑰,則空空然。

    蓋兩處所用器,每夜皆聚此中。

    神以其貪癡,故侮之耳。

    沈重加工,費值數十千,羞澀不出城者累旬。

     聶以道斷鈔 聶以道曾宰江右一邑。

    有人早出賣菜,拾得至元鈔十五錠,歸以奉母。

    母怒曰:“得非盜而欺我?況我家未嘗有此,立當禍至。

    可速送還!”子依命攜往原拾處,果見尋鈔者,付還其人。

    乃曰:“我原三十錠!”争不已,相持至聶前。

    聶推問村人是實,乃判雲:“失者三十錠,拾者十五錠,非汝鈔也!可自别尋。

    ”遂給賢母以養老。

    聞者快之。

     僧題壁 霍尚書韬嘗欲營寺基為宅,凂縣令逐僧。

    僧去,書于壁雲:“學士家移和尚寺,會元妻卧老僧房。

    ”霍愧而止。

     換羊書 宋韓宗儒性饕餮,每得東坡一帖,于殿帥姚鱗換羊肉數斤。

    黃魯直戲東坡雲:“昔右軍字為換鵝,今當作換羊書矣。

    ”公在翰苑,一日以生辰制撰紛冗。

    宗儒又緻簡以圖報書。

    來人督索甚急,公笑曰:“傳語本官今日斷屠。

    ” 驢乞假 胡趱者,昭宗時優也,好博奕。

    常獨跨一驢,日到故人家棋,多早去晚歸。

    每至其家,主人必戒家僮曰:“與都知于後院喂飼驢子!”胡甚感之,夜則跨歸。

    一日非時宣召,胡倉忙索驢,及牽至,則喘息流汗,乃正與主人拽硙耳,趱方知從來如此。

    明早複展步而去。

    主人複命喂驢如前。

    胡曰:“驢子今日偶來不得。

    ”主人曰:“何也?”胡曰:“隻從昨回便患頭旋惡心,起止未得,且乞假将息。

    ”主人亦大笑。

     林叔大 嘉興林叔大性吝,然多交名流以要譽。

    其宴達官,品馔甚豐,此外唯素湯餅而已。

    一日,延黃大癡作畫,多士畢集,而此品複出。

    譏谑交作,叔大忍慚,揖潘子素求題其畫。

    潘即書雲:“阿翁作畫如說法,信手拈來種種佳。

    好水好山塗抹盡,阿婆臉上不曾搽。

    ”大癡笑曰:“好水好山,言達官也,阿婆臉不搽,言素面也。

    ”言未已,潘複加一句雲:“諸佛菩薩摩诃薩!”衆俱不解。

    潘曰:“此即僧家忏悔語。

    ”哄堂大笑。

    叔大數日羞見客。

     奠金别用 丁諷好色病廢,常令女侍扶掖見客。

    客出不能送,每令一婢傳謝,故賓客選訪者益多。

    既而有傳諷死者,京師諸公競往緻奠,意有窺觊。

    諷出謝曰:“酒堪充飲,奠金且留别用。

    異日不幸,勿煩再費。

    ” 脔婿 唐人榜下擇婿,号“脔婿”,多有勢迫而非所願者。

    一少年美風姿,為貴族所慕,命群仆擁至其第。

    少年忻然而行,略無避遜。

    既至,觀者如堵。

    須臾,有衣金紫者出曰:“某有女頗良,願配君子。

    ”少年鞠躬言曰:“寒微得托高門,固幸。

    待歸家與妻子商量如何?”衆皆大笑而散。

     李庾女奴 湖南觀察使李庾,有女奴名卻要,美容止,善辭令。

    李有四子,所謂大郎、二郎、三郎、五郎,鹹欲烝之而不得。

    嘗遇清明夜,大郎遇之櫻桃花影中,乃持之求偶。

    卻要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廳中東南隅停待。

    ”又遇二郎調之。

    曰:“可于廳中東北隅相待。

    ”又逢三郎求之。

    曰:“可于廳中西南隅相待。

    ”又遇五郎握手不可解。

    曰:“可于廳中西北隅相待。

    ”四郎皆持所授茵席,各趨一隅。

    頃卻要然炬豁扉照之,曰:“阿堵貧兒,争敢向這裡覓宿處!”四子各棄所攜,掩面而走。

     姚江書生 董太史雲:一姚江書生,使其館童入内,從主母索一絲發。

    主母怪之,便從屋後馬坊中摘取牡馬尾鬃一根持與。

    其人至夜書符作法,坊中之馬不勝淫怒,掣斷缰勒,奔号至書舍中,直突書生。

    書生惶遽,便跳上屋梁。

    馬亦躍上,棟宇牆壁悉被蹋圮。

    書生乃穿屋而下,疾走投眢井中。

    馬亦随入,尋被齧死。

    見者稱快。

     不齧死,亦當羞殺。

     城中女 《煙霞小說》:城中有女,許嫁鄉間富室。

    及期來迎,其夕失女所在,蓋與人私為巫臣之逃矣。

    诘旦,家人莫為計,姑以女暴疾辭。

    而來賓已洞悉之。

    婿家禮筵方啟,嘉儀紛沓,翹企以待。

    比迎者至,寂然。

    主人叩從者,皆莫能對。

    傧以袂掩口,附耳告曰:“新人少出。

    ” 閨誡部第十九 子猶曰:女德之兇,無大于淫妒;然妒以為淫地也。

    譬如出仕者,中無貪欲,則必不忌賢而嫉能矣。

    然丈夫多懼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不免焉,則又何也?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集《閨誡》第十九。

     潘妃 東昏侯寵畏潘妃,動遭呵杖,不敢忤意。

    乃敕虎贲不得進大荊子。

     真正“杖夫”! 宜城公主 唐裴選尚宜城公主。

    選有外寵一人。

    公主遣阍人執之,截耳劓鼻,剝其陰皮,缦驸馬面上,令出廳判事。

    僚吏駭笑。

    上聞之,怒降公主為郡主,驸馬左遷。

     胭脂虎 陸慎言妻朱氏,沉慘狡妒。

    陸宰尉氏,政不在己。

    吏民語曰“胭脂虎”。

     畏婦除官 楊弘武為司戎少常伯,嘗除一人官,高宗問曰:“某人何因,辄授此職?”弘武曰:“臣婦韋性悍,昨以此見屬,臣不從,恐有後患。

    ”帝嘉其不隐,笑遣之。

     或謂其諷君語,不知卻是佞後語。

     裴談 裴談素奉釋氏,妻悍妒。

    談謂人曰:“妻有可畏者三:少妙時,視之如生菩薩,安有人不畏生菩薩?男女滿前,視之如九子魔母,安有人不畏九子魔母?及五十、六十,薄施妝粉,或青或黑,視之如鸠盤荼,安有人不畏鸠盤荼?” 唐中宗時,優人進《回波詞》曰:“回波爾時栲栳,怕婦亦是大好。

    外面隻有裴談,内面無如李老。

    ”後聞之,乃厚賜優。

    當時君臣皆以俱内為固然矣。

     李大壯 吳儒李大壯畏服小君,萬一不遵号令,則叱令正坐,為绾扁髻,中安燈碗燃燈。

    大壯屏氣定體,如枯木土偶。

    人目之曰“補阙燈檠”。

    又嘗值妻病,求鴉為藥。

    大壯積雪中多方引緻,僅獲一枚。

    友人戲之曰:“聖人以鳳凰來儀為瑞,君獲此免禍,可謂黑鳳凰矣!” 如此肉身燈,正合供養生菩薩,但不應複殺生耳。

     水香勸盞 扈戴畏内特甚。

    未仕時,欲出,則谒假于細君。

    細君滴水于地,水不幹須歸。

    若去遠,則燃香印,掐至某所,以為還家之驗。

    因宴聚,方三行酒,戴色欲遁。

    衆客覺之,嘩曰:“君恐砌水隐形,香印過界耳,是當罰也!吾徒人撰新句一聯,勸請酒一盞。

    ”衆以為善,乃俱起,一人捧瓯吟曰:“解禀香三令,能遵水五申。

    ”逼戴飲盡。

    别雲:“細彈防事水,短爇戒時香。

    ”别雲:“戰兢思水約,匍匐赴香期。

    ”别雲:“出佩香三尺,歸防水九章。

    ”别雲:“命系逡巡水,時牽決定香。

    ”戴連沃六、七巨觥,吐嘔淋漓。

    既上馬,群噪曰:“若夫人怪遲,但道被水香勸盞留住。

    ” 王夷甫 王夷甫婦,郭泰甯女,才拙而性剛,聚斂無厭,幹預人事。

    夷甫患之,而不能禁。

    時其鄉人幽州刺史李陽,京都大俠,猶漢之樓護。

    郭氏憚之。

    夷甫驟谏,乃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陽亦謂卿不可!”郭氏小為之損。

     麻胡止啼,石虔斷谑,李陽止妒,即此便是活神道。

     坡仙書孫公素資扇雲:“披扇當年笑溫峤,握刀晚歲戰劉郎。

    不必戚戚如馮衍,但與時時說李陽。

    ”用此。

     九錫 王丞相以曹夫人性忌,乃密營别館,衆妾羅列,男女成行。

    一日,夫人于蔬園中,望見兩三小兒騎羊,臉端正可念。

    語婢:“汝出問,是誰家兒?”給使不達旨,乃雲:“此是第四、五等諸郎。

    ”曹驚恚,便命車駕,将黃門及婢二十人,持食刀自出尋讨。

    王亦飛辔出門,左手扳車欄,右手提麈尾,以柄打牛,狼狽奔馳,僅得先至。

    蔡司徒聞之,謂王曰:“朝廷欲加公九錫。

    ”王自叙謙志,蔡曰:“不聞他物,唯聞短轅犢車,長柄麈尾耳。

    ”王大笑。

     王中令 王中令铎鎮渚宮,為都統以拒黃寇,兵漸近。

    先是,赴鎮以姬妾自随,其内未行,本以妒忌。

    忽報夫人離京在道。

    中令謂從事曰:“黃巢漸以南來,夫人又自北至。

    旦夕情味,何以安處?”幕僚戲曰:“不如降黃巢。

    ”公亦大笑。

     安鴻漸 安鴻漸滑稽懼内。

    婦翁死,哭于路。

    婦性素嚴,呼入幕中,诟之曰:“何因無淚?”安曰:“以帕拭幹。

    ”婦曰:“來日早臨棺,須見淚!”安計窘,來日以寬巾納濕紙于額上,大叩其颡而恸。

    其婦又呼入,诟之曰:“淚出于眼,何故額流?”安曰:“豈不聞水出高源?” 四畏堂 王欽若夫人悍妒,不畜姬侍。

    王于後圃作堂,名“三畏”。

    楊億戲曰:“可改作‘四畏’。

    ”王問其說。

    曰:“兼畏夫人。

    ”王深以為恨,卒無嗣。

     還是修齋誦經不到。

     為婢取水 周益公夫人妒。

    有媵,公盼之,夫人縻之庭。

    公适過,時炎暑,以渴告,公酌以水。

    夫人窺于屏内曰:“好個相公,為婢取水!”公笑曰:“獨不見建義井者乎?” 車武子婦 車武子婦妒。

    武子偶偕婦兄夜歸,留宿外館,取一绛裙挂屏上。

    婦出窺,疑有所私,拔刀徑上床,發被,乃其兄也,慚而退。

     池水清 《王氏見聞錄》雲:渠州人韓伸善飲博,多留連于花柳之間。

    其妻怒甚,時複自來驅趁同歸。

    嘗遊谒東川,經年方返,複緻妓與博徒同飲。

    妻聞之,率女仆潛匿鄰舍,俟其宴合,遂持棒伺于暗處。

    伸不知,方攘臂浮白,唱“池水清”,聲猶未絕,腦後一棒,打脫幞頭,撲滅燈燭。

    伸即蹿于飯床之下。

    有坐客暗遭毒撻,複遣二青衣把髻子牽行,一步一棒決之,罵曰:“這老漢,何落魄不歸也!”燭下照之,乃是同座客。

    蜀人傳笑,遂呼韓為“池水清”。

     擊僧 渭溪張氏族多俱内。

    少宗伯午峰公之兄号一山者,尤甚。

    一日忤其婦,婦逼之急,匿房後樹上。

    婦持竹竿驅下,用鐵索系之柱。

    宗伯公見之,乃曰:“我将見嫂請釋。

    ”兄搖手低聲曰:“且慢且慢!待她性過自放。

    ”又二日,被責,潛逃鄰寺。

    婦竟追至寺。

    一僧方酣卧。

    婦不暇詳視,竟以大杖擊僧。

    僧張目曰:“小僧無罪!”婦踉跄而歸。

     謝太傅夫人 劉夫人帏諸婢使作技。

    太傅暫見,便下帏。

    太傅索更一開。

    夫人拒之曰:“恐傷盛德!” 謝公既深好音樂,頗欲立妓妾。

    兄子外甥輩微達此旨,共問訊劉夫人,因方便稱《關雎》《蟊斯》有不忌之德。

    夫人知以諷己,乃問:“誰撰此詩?”雲:“是周公。

    ”夫人曰:“周公是男子相為耳,若使周姥撰詩,當無此言!” 李福 李福妻裴氏,性極妒。

    一日乘裴沐浴,僞言腹痛,召一女奴。

    奴既往,左右告裴曰:“相公腹痛不可忍。

    ”裴竟跣步,以藥投兒溺中,進之。

    明旦,監軍使悉來候問,李具以實告,因曰:“一事無成,已矣;所恨者,虛咽一瓯溺耳!” 妒無須人 荀氏婦庾,妒甚,不容無須人與荀語。

    鄰有少年近荀,庾便索刀杖。

    少年不平,候庾前,便與鬥,捽庾至地,打垂死。

    庾終不悔。

     妒畫 劉瑱妹為鄱陽王妃,性極妒。

    王為明帝所誅,妃追傷成疾。

    瑱不能止,乃令殷蒨畫王與寵妃照鏡狀,如欲偶寝,以示妃。

    妃唾罵曰:“故宜早死!”病亦尋愈。

     妒花 《妒女記》:武曆陽女嫁阮宣武,絕忌。

    家有一桃樹,花葉灼耀。

    宣歎美之。

    即便大怒,使婢取刀折樹,摧折其花。

     任瓌二姬 太宗賜任尚書瓌二豔姬。

    妻妒,爛其發秃盡。

    帝聞之怒,僞為酖,敕柳:“飲之,立死,如不妒,即不須飲。

    ”柳氏拜敕曰:“妾與瓌俱出微賤。

    更相輔翼,遂至榮官。

    今多内嬖,誠不如死!”竟飲盡,無他。

    帝謂瓌:“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

    朕尚不能禁,卿其奈何?”二女令别宅安置。

     妒婦津 臨濟有妒婦津。

    傳言晉太始中劉伯玉妻段氏,字明光,性妒忌。

    伯玉常于妻前誦《洛神賦》,語其妻曰:“得婦如此,吾無憾矣!”段曰:“君重水神而輕我,吾死,何患不為水神?”某夜乃自沉而死。

    死後七日,見夢于劉。

    劉自是不敢複渡此水。

    有婦人渡此水者,皆毀妝而濟,不爾,風波暴發。

    其醜婦雖加妝飾,神亦不妒也。

     唐高宗将幸汾陽宮,道出妒女祠。

    并州長史李沖玄惑幹俗忌,欲發數萬人别開禦道。

    微狄仁傑谏止,則天子反避妒婦矣。

    子猶曰:“此是李老家法,又何怪?” 人雞相妒 河間衛千戶胡泰母死十年,父再娶。

    弘治己酉,忽夢母曰:“我已托生為雌雞,毛色黪黃。

    明日為屯軍之贽,來汝家也。

    ”及旦,泰外出,果有屯軍攜雞來者。

    家欲烹以享軍。

    雞作人語曰:“毋烹我,侍泰兒還!”家人以為怪。

    泰還,雞繞泰喃喃叙其家事甚悉。

    泰涕泣告父,畜之。

    既久,飛啄後妻,诟詈不已。

    泰出,後妻逐入炕下,撲殺之。

     二洪之樂 洪邁與兄适皆畏内,雖少年貴達,家有聲妓,往往不能快意。

    王宣子知饒州。

    适家居喪偶,宣子吊焉。

    适延客至内齋,喚酒。

    甫舉杯,群妾坌出,酒行無算。

    适半酣,握王手曰:“不圖今日有此樂!”後二十年,宣子謝事歸越,邁來為守,時已鳏居。

    暇日宣子造郡齋,邁留款,亦出家姬侑席,笑謂王曰:“家兄有言:‘不圖今日有此樂!’”王為絕到。

     賀喪妻 解學士嘗吊友人喪妻,入門曰:“恭喜!”繼曰:“四德俱無,七出鹹備。

    嗚呼哀哉,大吉大利!”蓋學士夫人亦悍也。

     不樂富貴 《韓非子》雲:衛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

    ”其夫曰“何少也?”對曰:“益是,子将以買妾。

    ”上谷都尉王琰以功封,其妻大哭于家。

    人問之。

    曰:“如此富貴,必更娶妾矣!” 競寵 郭尚父二姬競寵。

    上賜金帛簪環,命宮人載酒和之。

    方欲歌以送酒,一姬畜怒猶盛,歌未發,遽引滿置觞于席,曰:“酒盡,不須歌矣!”上聞笑之。

     面首 宋文帝姊山陰公主,适何戢,謂帝曰:“陛下六宮數百,妾唯驸馬一人,太不均!”帝笑為置面首三十人。

    面取美貌,首取美發。

     唐無家法 武三思通于韋後,或升禦床,與韋博戲。

    中宗從旁為之典籌。

     貴妃中酒,微露其乳。

    帝扪之,曰:“軟溫新剝雞頭肉。

    ”安祿山在旁曰:“滑膩初凝塞上酥。

    ”帝笑曰:“信是胡兒隻識酥!” 易内 《左傳》:齊慶封好田而嗜酒,以其内實遷于盧蒲嫳氏,易内而飲。

     不解兩内何以相願? 不禁内 北齊徐之才見其妻與男子私,倉惶走避,曰:“恐妨少年嬉笑。

    ”南唐韓熙載,後房妓妾數十,房室側建橫窗,絡以絲繩,為窺觇之地,且暮亦不禁其出入。

    時人目為“自在窗”。

    或竊與諸生淫。

    熙載過之,笑而趨曰:“不敢阻興!”或夜奔客寝,客賦詩有“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枕畔着衣裳”之句。

     劉氏詩題 許義方妻劉氏,端潔自許。

    義方出經年,始歸,語妻曰:“獨處無聊,亦與鄰裡親戚妪家往還乎?”劉曰:“自君之出,足未嘗履阈。

    ”義方咨歎不己,又問:“何以自娛?”答曰:“唯時作小詩以适情耳。

    ”義方欣然索詩,觀之,開卷第一題雲《月夜招鄰僧閑話》。

     委蛻部第二十 子猶曰:項籍之瞳,不如左丘之眇;啬夫之口,不知咎繇之喑;鄋【滿阝-氵】之長,不如晏嬰之短,夷光之豔,不如無鹽之陋;慶忌之足,不如婁公之跛。

    語曰:“豹留皮,人留名。

    ”此言形神之異也。

    故窘極生巧,足或刺繡;憤極忘死,胸或發聲。

    是皆有神行焉。

    借以為笑可,執以為可笑則不可。

    集《委蛻》第二十。

     體重 安祿山三百五十斤。

    司馬保八百斤。

    孟業一千斤。

     肥 鹹通中,以進士服用僭侈,不許乘馬。

    時場中不下千人,皆跨“長耳”。

    或嘲之曰:“今年敕下盡騎驢,短辔長鞭滿九衢。

    清瘦兒郎猶自可,就中愁殺鄭昌圖。

    ”鄭肥偉,故雲。

     顧子敦肥偉,号“顧屠”。

    尹京時,與從官同集慈孝寺。

    子敦憑幾假寐,東坡大書案上曰“顧屠肉案”。

    同會皆大笑。

    乃以三十錢擲案上。

    子敦驚覺。

    東坡曰:“且片批四兩來!” 山陰張倬,景泰初,為昆山學博,年未三十,以聰敏聞。

    典史姜某體極肥,嘗戲張雲:“二三十歲小先生。

    ”張應雲:“四五百斤肥典史。

    ”同僚大笑。

     趙翁肥大,夏日醉卧,孫兒輩緣其腹上,戲以李八九枚投臍中。

    後日李大潰爛,翁乃泣謂家人曰:“我腸爛,将死。

    ”家人料理其臍,得核,乃知孫兒輩所納李也。

     垂腹 申王撝有肉疾,腹垂至骭。

    每出,則束以白練。

    至暑月,常苦熱。

    玄宗诏南方取冷蛇賜之。

    蛇長數尺,色白,不螫人,握之如冰。

    王腹有數約,夏月置約中,不複知煩暑。

     申王每醉,使宮妓将錦彩結成軟轎,擡歸寝室,号曰“醉輿”。

    或言此妓必魁肥者。

    子猶曰:“不然,正要使習慣。

    ” 周比部岱體甚肥,腹垂至膝。

    每當暑月,琢水精為腹帶,日三易之,猶雲不堪,自為文以告上帝,祈速化。

     偉妓 東坡嘗飲一豪士家。

    出侍姬佐酒。

    内一善歌舞者,容雖麗而軀甚偉,尤豪所鐘愛。

    向公乞詩,公戲題四句雲:“舞袖蹁跹,影搖千尺龍蛇動,歌喉宛轉,聲撼半天風雨寒”。

    妓赧然。

     姚、張綽号 魏光乘任左拾遺,題品朝士。

    丞相姚元之長大行急,目為“趁蛇鹳”。

    坐此貶。

    左司郎中張元一腹粗腳短,項縮眼突。

    吉顼目為“逆流蝦蟆”。

     短 湯既伐桀,讓于務光。

    光笑曰:“以九尺之夫而讓天下于我,形吾短也!”羞而沉于水,有咫尺之魚,負之而去。

     按《莊子注》雲:“務光身長八寸,耳長七寸。

    ” 《南史》雲:漢光武時,穎川張仲師長一尺二寸。

     短小 尚書令何尚之與太常顔延之少相好狎。

    二人并短小。

    何嘗謂顔為猿,顔目何為猴。

    同遊太子西池,顔問路人曰:“吾二人誰似猿?”路人指何為似。

    顔方矜喜,路人曰:“彼似猿,君乃真猴。

    ”二人俱大笑。

     趙璘儀質瑣陋,成名始婚。

    薛能為傧相,谑以詩。

    略雲:“巡關每傍樗蒲局,望月還登乞巧樓。

    第一莫教嬌太過,緣人衣帶上人頭。

    ”又曰:“不知元在鞍鞒裡,将謂空馱席帽歸。

    ”又曰:“火爐床上平身立,便與夫人作鏡台。

    ” 貌寝陋 朱泚亂。

    裴佶與衣冠數人佯為奴,求出城。

    佶貌寝,自稱曰“甘草”。

    門兵曰:“此數子必非人奴,如甘草,不疑也。

    ” 袁應中,博學者,有時名,以貌寝,諸公莫敢薦。

    紹聖間,蔡元度引之,乃得對。

    袁鸢肩,上短下漏,又廣颡尖額,面多黑子,望之如灑墨,聲嗄而吳音。

    哲宗一見,連稱“大陋”。

    袁錯愕不得陳述而退。

    缙紳目為“奉敕陋”。

     鄭畋少女好羅隐詩,常欲委身。

    一日隐谒畋。

    畋命其女隐簾窺之。

    見其寝陋,遂終身不讀江東篇什。

    舉子或以此谑隐。

    答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衆皆啟齒。

     白傅與李贊皇不協。

    每有所寄文章,李緘之一箧,未嘗開視,曰。

    “見詞翰則回吾心矣!”鄭女終身不讀江東篇什,亦是恐回心故。

    予謂李相、鄭女乃真正憐才者。

     長安仁和坊兵部侍郎許欽明宅,與中書令郝處俊鄉黨親族。

    兩家子弟類多醜陋,而盛飾車馬以遊裡巷。

    京洛為之語曰:“衣裳好,儀觀惡。

    不姓許,即姓郝。

    ” 王元美宴弇州園,偶與畫士黃鹄聯席。

    鹄貌極陋。

    元美曰:“人皆謂我命帶桃花煞,果然!”。

    人問“何也?”曰:“得與美人聯席。

    ”吳人皆舉為口實,凡見貌陋者,必曰“命帶桃花”。

     短而伛 武德中,崔善為曆尚書左丞,甚得時譽。

    諸曹惡其聰察,因其身短而伛,嘲之曰:“崔子曲如鈎,随例得封侯。

    膊上全無項,胸前别有頭。

    ” 身短面長 桑維翰身短面長,每引鏡自歎曰:“七尺之軀,何如一尺之面?”後登第,同榜四人,陳保極戲謂人曰:“今歲有三個半人及第。

    ”以桑短,謂之半人。

     習鑿齒有蹇疾,苻堅亦謂之半人。

     面狹長 梁宗如周尚書面狹長。

    蕭詧戲之曰:“卿何為謗經?”如周曰:“身自來不謗經。

    ”蔡大寶曰:“卿不謗餘經,正應不信《法華經》耳。

    ”蓋《法華》雲:“聞經随喜,面不狹長。

    ”如周乃悟。

     《荀子》載:衛靈公有臣曰公孫昌,身長七尺,面長三尺,廣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動天下。

     西字臉 有川知州,面大橫闊。

    時嘲曰:“裹上幞頭西字臉。

    ”宦者已先聞之壽皇。

    及得郡陛辭,壽皇憶前語,大笑,雲:“卿所奏不必宣讀,朕留覽。

    ”愈笑不已。

    川出外曰:“早來天顔甚悅,以某奏劄稱旨也。

    ” 面黑 陳伯益面黑而狹,多髯。

    謝希孟見寫真挂壁上,戲題雲:“伯益之面,大無兩指,髭髯不仁,侵擾乎旁而不已。

    于是乎伯益之面,所存無幾。

    ” 王介甫面黃黑,問醫,醫曰:“此垢污,非疾也。

    ”進澡豆,令王洗之。

    王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焦閣老芳,面黑而長,如驢。

    嘗謂西涯曰:“君善相,煩一看。

    ”李久之乃曰:“左相象馬尚書,右相象盧侍郎,必至此地位。

    ”“馬”與“盧”合,乃一“驢”宇,始知其戲。

     黑白不均 崔涯者,吳越狂生,嘲妓李端端詩雲:“黃昏不語不知行,鼻似煙囪耳似铛,獨把象牙梳插髻,昆侖山上月初生。

    ”端得詩,憂心如病,乃拜候道旁,戰栗祈哀。

    涯改絕句粉飾之曰:“覓得黃骝鞁繡鞍,善和坊裡取端端。

    揚州近日渾成錯,一朵能行白牡丹。

    ”于是居豪大賈競臻其戶。

    或谑之曰:“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嶺,何期一日,黑白不均。

    ” 涅文 狄青、王伯庸同在樞府。

    王每戲狄之涅文,雲:“愈更鮮明!”狄雲:“莫愛否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