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奉贈一行。
”伯庸大慚。
中古冠
文中丞白湖,頭止七寸,時人稱其帽為“中古冠”。
《孟子》雲:“中古棺七寸。
”
縮頭
祖廣字淵度,範陽人,仕至護軍長史。
廣行常縮頭。
詣桓南郡,始下車,桓曰:“天甚晴明,祖參軍如從屋漏中來。
”
尖頭
北魏古弼頭尖,太武常名之曰“筆頭”,時人呼為“筆公。
”
項安節
慈聖後嘗夢神人語雲:“太平宰相項安節”。
神宗密求諸朝臣,無有此人。
久之,吳仲卿為上相,瘰疖生頸間。
一日立朝,項上腫如拳。
後見之,告上曰“此真‘項安節’也!”
秃
秀州李公衡,善與人款曲,無所不狎侮,少發,号“葫蘆”。
時有作小詞谑之,雲:“家門希差,養得一枚依樣畫。
百事無能,隻去籬邊纏倒藤。
幾回水上,千捺不翻真個強。
無處容他,隻好炎天曬作巴。
”
白發白須
進士李居仁盡摘白發。
其友驚曰:“昔則皤然一公,今則公然一婆!”
有郎官老而多妾,須白,令妻妾共鑷之。
妾欲其少,去其白者;妻忌之,又去其黑者。
未幾,頤颔遂空。
亦可笑。
顧太仆居憂,發須盡白。
起複北上,以藥黑之。
人笑曰:“須發亦起複矣!”
桃源羅汝鵬,年四十,須大半白矣。
偶吊一喪家,司賓驚曰:“公方強仕,何頓白乃爾!”羅曰:“這是吊喪的須髯。
”
詠白發
海昌女子朱桂英嘗詠白發雲:“白發新添數百莖,幾番拔盡又還生。
不如不拔由他白,那有工夫與白争!”
貌類猴
安西牙将劉文樹,口辯,善奏對,明皇每嘉之。
文樹髭生颔下,貌類猴。
上令黃幡綽嘲之。
文樹切惡猿猴之号,乃密賂幡綽不言。
幡綽許而進嘲曰:“可憐好個劉文樹,髭須共颏頤别住。
文樹面孔,不似猢狲,猢狲面孔,強似文樹。
”上知其遺賂,大笑。
大小胡孫
劉貢父送墨與孫莘老,吏誤送孫巨源。
劉責吏。
吏曰:“皆姓孫而同為館職,莫能别耳。
”劉曰:“何不取其髯别之?”吏曰:“又皆髯。
’劉曰:“既皆髯,宜以身之大小别之。
”于是館中以莘老為“大胡孫學士”,巨源為“小胡孫學士”。
兩頭羝
鐘會、鐘毓皆多髯。
兄弟盛飾,同坐車上,行至城西門,逢一女子微笑曰:“此車中央殊高。
”二鐘殊不覺。
車後門生曰:“有女子戲公雲‘中央高’。
”公問:“雲何?”答曰:“夫中央高者,兩頭低。
此戲公二人為‘兩頭羝’也!”後二鐘更不同車,畏逢此女子。
麻胡
成郎中貌陋多者。
再娶之夕,嶽母陋之,曰:“我女一菩薩,乃嫁麻胡!”索成催妝詩。
成便書雲:“一樁兩好世間無,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簾明點燭,試教菩薩看麻胡。
”
青衣須出
屠赤水有青衣漸長。
友曰:“須出矣!”屠笑曰:“西出陽關無故人。
”
偏盲
杜欽字子夏,目偏盲。
茂陵杜邺與欽同姓字,俱以材能稱。
京師謂欽為“盲杜子夏”以相别。
欽諱之,乃為小冠,高廣才二寸。
由是更謂欽為“小冠杜子夏”,而邺為“大冠杜子夏”雲。
桓南郡玄與殷荊州仲堪語次,因共作危語。
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
”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
”顧曰:“井上辘轳卧嬰兒。
”殷有參軍在坐,雲:“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殷曰:“咄咄逼人!”殷侍父疾,誤以藥手拭淚,遂眇一目。
湘東王眇一目,邵陵王綸賦詩戲之,曰:“湘東有一病,非啞複非聾。
相思下隻淚,望直有全功。
”又嘗與劉諒遊江濱,歎秋望之美。
諒對曰:“今日可謂‘帝子降于北渚!’”王覺其刺己,從此銜之。
《離騷》:“帝子降于北渚,目渺渺而愁予。
”
湘東王兵起,王偉為侯景作檄,雲:“項羽重瞳,尚有烏江之敗,湘東一目,甯為赤縣所歸?”後竟以此伏誅。
徐妃以帝眇一目,知帝将至,為半面妝。
帝見之,大怒而出。
聶天年眇一目,聘至京,有欲識之者。
童大章曰:“何必識其人?彼但多一耳,少一目而己。
”
徐篠庵和眇一目,嘗贊千眼觀音雲:“汝有千目,衆皆了了。
我有雙目,一明一眇。
多者忒多,少者忒少。
”
烏珠如此值錢,師曠薰目以精音,又何也?
假睛
唐立武選,以高上擊毬,較其能否而黜陟之。
至有置鐵鈎于毬仗以相擊。
周寶嘗與此選,為鐵鈎所摘,一目睛失。
寶取睛吞之,複擊毬,獲頭籌,遂授泾原,敕賜木睛代之。
注:木睛莫知何木,置目中無所礙,視之如真睛矣。
施肩吾與趙嘏同年,不睦。
舊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睛。
故施嘲之曰:“二十九個人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
聾
北齊杜台卿為尚書左丞。
省中以其耳聾,戲弄之。
下辭不得理者,至大罵。
台卿見其口動,謂為自陳,訓對每緻乖越。
令史不曉谕,反以為笑端。
卷耳
韋慶本兩耳如卷,朝士多呼為“卷耳”。
适女選為妃,長安令杜松壽見而賀之,曰:“仆固知足下女得妃。
”韋曰:“何以知之?”杜乃自摸其耳而卷之曰:“《卷耳》,後妃之德也。
”
三耳秀才
隋董慎為冥府追為右曹錄事,仍辟常州張審通為管記。
慎令作判申天府。
後有天符來雲:“申甚允當。
”慎乃取方寸肉擘為耳,安審通額上,曰:“與君三耳,可乎?”審通複活,後數日,覺額癢,湧出一耳,尤聰。
時人笑曰:“天有九頭鳥,地有三耳秀才。
”亦呼“雞冠秀才”。
口吃
魏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晉文王戲之曰:“卿言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
後周鄭偉口吃,少時逐鹿,失之。
問牧豎,牧豎亦吃。
偉以牧故為效己,竟撲殺之。
吾吳俞漳永工畫藝而足跛。
嘗過王府基,有跛妪先行,傍一童子戲效之。
妪方怒詈,俞适踵至,遂大恚曰:“彼頑童作短命事耳,乃衣冠者亦複為之耶?”因極口罵辱。
俞自陳再四,終不聽信。
事類此。
唐時進士及第放榜後,即谒宰相。
其導詞答語,一出榜元。
時盧肇有故不赴,次及丁棱,口吃。
迨引見緻詞,本欲言“棱等登科”。
而棱乃言“棱等登、梭等登”,竟不能發其後語。
翌日,友人戲之曰:“聞君善筝,可得聞乎?”棱曰:“無之。
”友曰:“昨日聞‘棱等登、棱等登’,豈非筝聲耶?”
黃山谷與趙挺之等同在館修書。
每日庖丁請食品。
趙口吃,曰:“來日吃蒸餅。
”山谷笑之。
一日酒會,拟以三字離合成字為令。
趙首雲:“禾女委鬼魏。
”一雲“戊丁成皿盛”。
一雲“王白珀石碧”。
一雲“裡予野土墅”。
末當山谷,應聲曰:“來力敕正整。
”與“來日吃蒸餅”同聲。
衆哄堂大笑。
趙赧然。
華原令崔思海口吃,每與表弟杜延業遞相戲弄。
杜嘗語崔雲:“弟能遣兄作雞鳴。
但有所問,兄須即報。
”傍人訝之,與杜私賭,杜将谷一把,問崔雲:“此是何物?”崔雲:“谷谷谷。
”傍人大笑,因輸延業。
劉貢父、王汾同在館中。
汾病口吃,貢父為之贊曰:“恐是昌家周,又疑非類韓。
未聞雄名揚,隻有艾氣鄧。
”
有禦史茂彪者,舌秃言澀,侍西班。
有東班禦史誤入西班,彪乃面糾曰:“臣是西班禦史茂彪,有東班與臣一般禦史,不合走入西班。
”然“彪”言為“包”,“班”言為“邦”。
滑稽者因其言為一絕,曰:“阊阖門開紫氣高,含笑嘗得近神堯。
東邦莫入西邦去,從此人人憚茂包。
”
王少卿
鴻胪王少卿,善宣玉音,洪亮抑揚,殊聳觀聽,而所讀多吃誤,其貌美髯而秃頂。
朝士遂為詩以嘲之曰:“傳制聲無敵,宣章字有訛。
後邊頭發少,前面口須多。
”有問京師新事者,或誦此詩。
其人遽曰:“此必王少卿也!’’
沒牙兒
馬都督老而無牙。
郭定襄戲曰:“昨聞鄰婦哭甚哀。
”馬問:“何哭?”郭曰:“其婦喪夫,撫孤哭曰:‘痛汝沒爺兒。
’”
損臂
興化诜公城居三十餘年,老矣,猶迎送不己。
雲峰悅禅師嘗誡之。
郡僚多愛诜,久不果。
一日送大官出郊,堕馬損臂,以書訴悅。
悅作偈戲雲:“大悲菩薩有千手,大丈夫兒誰不有?興化和尚折一枝,猶有九百九十九。
”
枝指
祝枝山右手骈拇指。
或戲曰:“君之富于筆劄,應以多指。
”枝山應曰:“誠不以富,亦祗指以異。
”
臀大
唐左司郎中封道弘臀最大。
嘗入内奏事,步履蹒跚。
李勣後曳道弘曰:“一言語公。
”道弘驚轉,斂容曰:“敬聞教。
”勣曰:“尊臀斟酌坐得即休,何須爾許大!”
三短
北魏李諧因瘿而舉頤,因跛而緩步,因蹇而徐言。
人言諧“善用三短。
”
善用,三短亦緻妍,不善用,三長反為累。
秃眇跛偻同聘
《谷梁傳》:季孫行父秃,晉郤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首偻,同時而聘于齊。
齊使秃者禦秃,使眇者禦眇,使跛者禦跛,使偻者禦偻。
蕭同叔子齊侯母。
從台上笑之,客怒。
三無
王廣文竹月者,年邁,須齒已落,更阙一耳。
其同僚戲為語曰:“竹月号三無,無齒之齒無,然而無有耳,則亦無有胡。
”偶禦史蒞府,各縣屬候見于官署中,談及斯語,以為笑谑。
及入谒,忽睹竹月狀,思及前語,不覺失笑。
禦史疑令慢己,诘之。
令因以實對。
禦史亦大笑。
惡疾
北齊崔氏,世有惡疾,多寡眉。
李庶無須,時呼為天阍。
崔谌調之曰:“教弟種須法:以錐遍刺颌作孔,插以馬尾。
”庶曰:“持此先施貴族,藝眉有驗,然後樹須。
”
劉貢父晚年得惡疾,須眉堕落,鼻梁斷壞。
一日與蘇東坡會飲,蘇引古人一聯戲曰:“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梁!”
風之始
吳給士女敏慧,後歸名儒陳子朝。
陳惑一妾,遂染風疾。
一日親戚來問,吳指妾曰:“此‘風之始’也。
”
陳癞子
《玉堂閑話》:唐營丘有豪民陳姓,病風疾,衆目之為“陳癞子”。
陳極諱之。
家人或誤言,必遭怒笞。
賓客亦不敢犯。
或言所苦減退,具得豐款。
有遊客谒之,初謂:“君疾近日尤減。
”陳欣然命酒。
将撤,又問:“某疾果退否?”客曰:“此亦添減病。
”曰:“何謂也?”客曰:“添者,面上添渤漚子。
減者,減卻鼻孔。
”長揖而去。
數日不怿。
又每年五月,值生辰,必召僧道啟齋宴,伶倫百戲俱備。
齋罷,贈錢數萬,一伶既去,複入,謂曰:“蒙君厚惠,偶憶短李相詩一聯,深葉聖德。
”陳曰:“試誦之。
”時陳坐碧紗帏中,左右環侍。
伶曰“詩雲:‘三十年前陳癞子,如今始得碧紗幪。
’”遭大诟而去。
夫婦
五代楊光遠病秃,婦又跛足。
後舉兵反,欲圖大事。
人語之曰:“世甯有癞痢天子、拐腳皇後耶?”
田元鈞狹而長。
其夫人,富彥國女弟也,闊而短。
石曼卿戲目之為“龜鶴夫妻”。
政和、景泰二榜
政和間,狀元何栗字文缜,次潘良貴,皆少年有風貌,而第三人郭孝友頗古怪。
時曰:“狀元真何郎,榜眼真潘郎,探花真郭郎也!”古有郭姓而秃者,故傀儡号為“郭郎”,亦曰“郭秃”。
景泰五年,狀元孫賢,河南人,面黑。
榜眼徐溥,宜興人,面白。
探花徐鎋,武進人,面黃。
時謂“鐵狀元,銀榜眼,金探花。
”
異相
《雲仙散錄》:郭汾陽每遷官,則面長二寸,額有光氣,久之乃複。
《桯史》:嘉定間,趙南仲為淮阃,貌古怪,兩眼高低,一眼觀天,一眼觀地。
人望而畏之,不敢仰視。
《異苑》:賈弼夢鬼易其頭,遂能半面笑,半面啼。
婦人異相
九真女子趙妪乳長數尺。
馮寶妻洗氏長二尺,暑熱,則擔于肩。
李光弼之母,須數十根。
皆異表也。
人疴
大曆中,東都天津橋有乞兒,無雙手,以右足夾筆,寫經乞錢。
欲書時,先用擲筆高尺許,以足接之,未嘗失落。
書字端楷,若有神助。
《戒庵漫筆》:嘉靖間有丐婦,年二十許,自雲常州人,幼患風,雙手拳攣在胸,不能舉動;兩膝曼轉,著地而行;由膝之下,雙腳虛擎向上,遂能以雙腳指紡棉花、撚線、穿針、縫紉、飲食,凡事與手不異。
曾在予家試之,果然。
後四五年再來,生一兒,頗壯偉。
又能以腳戲弄,左右丢擲,及以筯夾飯食喂之,甚便。
《狯園》:京師有丐婦,年四十餘,全無兩臂,兩肩如削。
每梳頭鬃,右足夾栉,左足绾發。
及系衣洗面,亦如之,輕便比手無異。
或擲錢贈,亟伸足取貫繩上,略無礙滞。
又段文晔言:景德中至嶽下,見一婦人無雙肩,但用兩足刺繡鞋襪,織緻與巧手相若。
衣服頗潔。
每止處,觀者如堵,競以錢投之。
錢象先曰:世有無借之人,手足俱完,且不能自食,不如此二婦人之足也,悲夫!子猶曰:“俗眼愛奇僻,雖好不如醜,但求布施多,何須手足有?重瞳困箪瓢,骀駝貴無偶。
由來公道衰,千秋一漂母。
假髻先入官,吾亦願蓬首。
”
嘉靖中,京師有人手足俱無。
父盛以布囊,僅滿二尺,俨如魚形。
挾之出,觀者如堵。
面巨而聲雄,能就地打滾。
項下吹曲
嘉靖庚辰,趙憲伯鳳自曲江攜一道人歸三衢,項下有竅,能吹箫;凡飲食,則以物窒之,不然,水自孔中溢出。
每作口中語,則塞喉間;作喉間語,則以手掩口。
先是三十年,沙随程先生嘗于行在見一道人,以笛拄項下吹曲,其聲清暢而不近口。
不知所以然,疑即一人也。
陳錫玄曰: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
世問諸變化相,信有不可窮诘者,于二道人何異!
绛樹兩歌、黃華二牍
《志奇》:绛樹一聲能歌二曲,二人細聽,各聞一曲,一字不亂。
人疑一聲在鼻,竟不測其何術。
當時有黃華者,雙手能寫二牍,或楷或草,揮毫不辍,各自有意。
無頭人
崔廣宗為張守珪所殺,仍不死,饑渴即畫地作字,世情不替,更生一男。
四五年後,忽畫地雲:“後日當死。
”果然。
監左帑龍舒嘗言:有親戚官遊西蜀,路經湘漢。
晚投一店,忽見店左側上有一人無首,駭以為鬼。
主人曰:“尊官不須驚。
此人也,往年因患瘰疬,勢蔓衍,一旦頭忽墜脫。
家人以為不可救,竟不死。
自此每所需,則以手畫。
日以粥湯灌之,故至今猶存耳。
”又雲:嶽侯軍中一兵犯法袅首,妻方懷娠。
後誕一子,軀幹甚偉,而首極細,僅如拳,眉目皆如刻畫。
則知胞胎所系,父母相為應。
紹興二十五年,忠翊郎刁端禮随邵運使往江西,經嚴州淳安道上。
晚泊旅邸,日未暮,乃縱步村徑二三裡,入一村舍少憩。
其家夫婦舂谷。
問其姓氏,曰“姓潘”。
婦瀹茗以進。
聞傍舍啧啧有聲,試窺之,乃一無頭人織草履,運手快疾。
刁大驚愕。
潘生曰:“此吾父翁也。
宣和庚子歲,遭方賊之亂,斬首而死,手足猶能動,肌體皆溫。
不忍殓殡,用藥傅斷處。
其後瘡愈,别生一竅,欲飲食則啾啾然。
徐灌以粥湯,故賴以活。
今三十六年,翁已七十矣!”刁亟反僦邸,神志不甯者累日。
後每思之,毛發辄驚。
半頭
段安節于天複中避亂出京,至商山中逆旅,見一老婦人。
無一半頭,坐床心緝麻,運手甚熟。
其兒婦言:“巢寇入京,為賊所傷,自鼻一半已上并随刃去。
有人以藥封裹之,手足微動,眷屬以米飲灌口中,久而無恙,今已二十餘年矣。
”
頭斷複連
正德時,濟下一秀才遭流賊亂,奔避不及被賊砍,覺頭落胸間而喉不斷,亟以手捧頭置之項上,熱血凝結,痛極遂死。
久之稍蘇,卧野田間。
寇退,家人求屍舁歸。
旬日不死,頗能咽湯粥。
百日痂脫,視其頸瘢痕如絙入腮下。
勇士廟
漢朱遵仕郡功曹。
公孫述僭号,遵擁郡人不伏。
述攻之,乃以兵拒述,埋車絆馬而戰死。
光武追贈輔漢将軍。
吳漢表為置祠。
一曰:遵失首,退至此地,絆馬訖,以手摸頭,始知失首。
于是士人感而義之,乃為置祠,号為“健兒廟”。
後改“勇士廟”。
見《新漢縣圖記》。
無頭亦佳
賈雍出界讨賊,為賊斫去頭,複上馬還營。
營中将士争來看。
雍從胸中語曰:“諸君視有頭佳、無頭佳乎?”吏泣曰:“有頭佳。
”雍曰:“不然,無頭亦佳!”言畢而絕。
人妖
宋卿家九代祖,如小兒,在雞窠中,不飲不食,不知年歲。
子孫朔望羅拜,垂頭下視。
太原王仁裕遠祖母約二百餘歲,形才三四尺,飲啖甚少,往來無迹。
唯床頭有柳箱,戒子弟勿啟。
一日無賴孫醉啟之,唯一鐵篦。
自此竟不回。
池州村祖翁媪二人,各長三尺,綿衾擁體,坐佛龛中。
兩眼能動,蘸酒口中,亦能舐之。
皮皆粘骨,不知年歲。
夏縣尉胡顼嘗至金城縣界,止于人家。
方具食,見一老母長二尺,來竊食。
新婦搏其耳,曳入戶。
雲是七代祖姑,壽三百餘矣。
苦其竊,常絷檻中,茲偶逸耳。
唐三原縣董橋店有孟媪,年百餘歲而卒。
店人皆呼為“張大夫店”。
媪自言:“二十六嫁張詧,詧為郭汾陽所任。
詧之貌酷類某,詧卒,吾遂為丈夫衣冠,投名為詧弟,得繼事汾陽。
寡居十五年。
自汾陽薨,吾已年七十二,軍中累奏兼禦史大夫。
忽思茕獨,遂嫁此店潘老為夫。
迩來複誕二子,曰滔、曰渠。
滔五十有五,渠五十有二雲。
見《乾【月巽】子》。
谲智部第二十一
子猶曰:人心之智,猶日月之光。
糞壤也,而光及焉,曲穴也,而光入焉。
智不廢谲,而有善有不善,亦宜耳。
小人以之機械,君子以之神明。
總是心靈,唯人所設,不得謂智偏屬君子,而谲偏歸小人也。
集《谲智》第二十一。
魏武
魏祖少遊蕩,叔父數言于其父嵩。
祖患之,僞敗面口偏。
叔父見,雲“中風”。
又告嵩,驚呼曰:“叔父言汝中風,已差乎?”對曰,“初不中風,但失愛于叔父,故見罔耳。
”自是叔父所告,嵩皆不信。
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動。
因語所親小人曰:“汝懷刃密來我側。
我必說心動,執汝行刑。
汝但勿言某使,無他,當厚相報。
”此人信之,被執不懼,遂斬之。
啖野葛,及夢中殺人,皆詐也。
獨此舉,三歲小兒恐亦難欺。
老瞞所親,夫豈木偶?必是此老有心,預擇一極愚蠢者,謬加親愛,而借之以實其詐耳。
智囊之首、黠賊之魁乎!
體認天理
《西堂紀聞》:湛甘泉若水,每教人随處體認天理。
居鄉時,凡山川佳勝、田莊膏腴者,假以建書院、置學田為名,必得之為自殖計,皆資勢于當路之門生。
鄉人常曰:“此甘泉随處體認天理也!”
不是随處體認天理,還是随處體認“地理"。
《朝野佥載》兩孝子事
東海孝子郭純喪母,每哭,則群烏大集。
使檢有實,旌表門闾。
後訊,乃是每哭即撒餅于地,群烏争來食之。
其後數如此,烏聞哭聲,莫不競湊,非有靈也。
田單妙計,可惜小用。
然撒餅亦資冥福,稱孝可矣。
河東孝子王燧家貓犬互乳其子,州縣上言,遂蒙旌表。
乃是貓犬同時産子,取貓兒置犬窠中,取犬子置貓窠内,飲慣其乳,遂以為常耳。
即使非僞,與孝何幹?
崔、張豪俠
進士崔涯、張祜下第後,遊江淮,嗜酒狂吟,以俠相許。
崔嘗有詩雲:“太行嶺上三尺雪,壯士懷中三尺鐵。
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門便與妻兒别。
”由是俠名播于人口。
一夕,有非常人,裝飾甚武,腰劍,手囊貯一物,流血于外,入門曰:“此張俠士居耶?”曰:“然。
”張揖客甚謹。
既坐,客曰:“有一仇人,十年莫得,今夜獲之,喜不可已。
”指囊曰:“此其首也!”問“有酒否?”張命酒,客飲嚼甚壯,曰:“聞公義氣,薄有所請,可乎?”張唯唯。
客曰:“此去三數裡,有一義士,餘所深德。
君可假十萬缗,立欲酬之。
若濟,則平生恩仇畢矣。
此後赴湯蹈火,亦無所憚。
”張且不吝,深喜其說,乃籌其缣素中品之物,罄以畀之。
客曰:“快哉!死無恨!”乃留囊首而去,期以卻回。
及期不至,五鼓絕聲,東曦既駕,杳無蹤迹。
張慮囊首彰露,客既不來,将遣家人埋之,開囊,乃豕首也。
方悟見欺,迩後豪俠之氣頓喪。
按張祜字承吉,苦吟時,妻孥喚之不應。
以責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豈惜汝輩?”後知南海罷,但載羅浮石歸,不治産。
雖一事見欺,不愧豪士矣。
幹紅貓
《夷堅支》:臨安北門外西巷,有賣熟肉翁孫三者,每出必戒其妻曰:“照管貓兒,都城并無此種,莫使外人聞見,或被竊,絕我命矣!我老無子,此當我子無異也!”日日申言不己。
鄰裡數聞其語,心竊異之,覓一見不得。
一日忽拽索出,到門,妻急抱回。
見者皆駭,貓幹紅深色,尾足毛須盡然,無不歎羨。
孫三歸,痛箠厥妻。
已而浸浸達于内侍之耳,即遣人啖以厚值。
孫峻拒。
内侍求之甚力,反複數四,竟以錢三百千取去。
孫涕淚,複箠其妻,竟日嗟怅。
内侍得貓喜極,欲調馴,然後進禦。
已而色澤漸淡,才及半月,全成白貓。
走訪孫氏,既徙居矣。
蓋用染馬纓绋之法,積日為僞,前之告戒箠怒,悉奸計也。
貸金
《耳譚》:嘉靖間,一士人候選京邸。
有官矣,然久客橐空,欲貸千金,為所故遊客談。
數日,報命曰:“某中貴允爾五百。
”士人猶恨少。
客曰:“凡貸者,例以厚贽先。
内相家性,苟得其歡,何不可?”士人拮據湊貸器币,約值百金。
為期入谒。
及門,堂軒麗巨,蒼頭廬兒,皆曳绮缟,兩壁米袋充棟,皆有“禦用”字。
久之,主人出。
主人橫肥,以兩童子頭抵背而行。
享禮微笑,許貸八百。
廬兒曰:“已晚,須明日。
”主人曰:“可。
”士人既出,喜不自任。
客複屬耳:“當早至,我俟于此。
”明日至,寥然空宅,堂下兩堆煤土,皆袋所傾。
問主宅者,曰:“昨有内相賃宅半日,知是誰何?”客亦失迹,方知中詐。
一錢诓百金
《湖海奇聞》:胠箧唯京師為最黠。
有盜能以一錢诓百金者,作貴遊衣冠,先詣馬市,呼賣胡床者,與一錢,戒曰:“吾即乘馬,爾以胡床侍。
”其人許諾。
乃謂馬主:“吾欲市駿馬,試可乃已。
”馬主謹奉羁靮。
其人設胡床而上,盜上馬疾馳而去。
馬主追之。
盜徑扣官店,維馬于門,雲:“吾某太監家人,欲段匹若幹,以馬為質,用則奉價。
”店睹其良馬,不之疑,如數畀之。
負而去。
俄而馬主迹至店,與之争馬,成訟。
有司不能決,為平分其馬價雲。
乘驢婦
《耳譚》:有三婦人雇驢騎行,一男子随之。
忽少婦欲下驢擇便地,呼二婦曰:“緩行俟我!”方其下驢,男子佐之,少婦即與調谑若相悅者。
已乘驢,曰:“我心痛,不能急行。
”男子既不欲強少婦,追二婦又不可得,乃憩道旁,而不知少婦反走久矣。
是日三驢皆失。
京都道人
北宋時,有道人至京都,稱得丹砂之妙,顔如弱冠,自言三百餘歲。
貴賤鹹争慕之,輸貨求丹、橫經請益者,門如市肆。
時有朝士數人造其第,飲啜方酣,阍者報曰:“郎君從莊上來,欲參觐。
”道士作色叱之。
坐客或曰:“賢郎遠來,何妨一見?”道士颦蹙移時,乃曰:“但令入來。
”俄見一老叟,須發如銀,昏耄伛偻,趨前而拜。
拜訖,叱入中門,徐謂坐客曰:“小兒愚騃,不肯服食丹砂,以至此,都未及百歲,枯槁如斯。
常日斥至村墅間耳。
”坐客愈更神之。
後有人私诘道者親知,乃雲:“伛偻者,即其父也。
”
丹客
客有以丹術行騙局者,假造銀器,盛輿從,複典妓為妾,日飲于西湖。
鹢首所羅列器皿,望之皆朱提白镪。
一富翁見而心豔之,前揖間曰:“公何術而富若此?”客曰:“丹成,特一長物耳!”富翁遂延客并其妾。
至家,出二千金為母,使煉之。
客入鉛藥,煉十餘日,密約一長髯突至绐曰:“家罹内艱,盍急往!”客大哭,謂主人曰:“事出無奈何,煩主君同餘婢守爐,餘不日來耳。
”客實竊丹去,又囑妓私與主媾。
而不悟也,遂堕計中,與妓綢缪數宵而客至。
啟爐視之,佯驚曰:“敗矣!汝侵餘妾,丹已壞矣!”主君無以應,複出厚镪酬客。
客作怏怏狀去。
主君猶以得遣為幸。
嘉靖中,松江一監生,博學有口,而酷信丹術。
有丹士先以小試取信,乃大出其金,而盡竊之。
生慚憤甚,欲廣遊以冀一遇。
忽一日,值于吳之阊門。
丹士不俟啟齒,即邀飲肆中,殷勤謝過。
既而謀曰:“吾侪得金,随手費去。
今東山一大姓,業有成約,侯吾師來舉事。
君肯權作吾師,取償于彼,易易耳!”生急于得金,許之。
乃令剪發為頭陀,事以師禮。
大姓接其談鋒,深相欽服,日與款接,而以丹事委其徒輩,且謂師在,無慮也。
一旦複竊金去,執其師,欲訟之官。
生号泣自明,僅而得釋。
及歸,親知見其發種種,皆讪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