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部分

首頁
    “幾乎敗壺。

    ” 尹字 蘇颋幼時,有京兆令詠“尹”字。

    乃雲:“醜雖有足,甲不全身。

    見君無口,知伊無人。

    ” 姓名谑 郭忠恕嘲司業聶崇義雲:“近貴全為聩,攀龍隻是聾。

    雖然三個耳,其奈不成聰!”聶應聲曰:“莫笑有三耳,何如蓄二心!” 王、甘姓 唐時有甘洽者,與王仙客友善,因以姓相嘲。

    洽曰:“王,計爾應姓田,為你面憊懶,抽卻你兩邊。

    ”仙客應聲曰;“甘,計爾應姓丹,為你頭不曲,回腳向上安。

    ” 王、盧 北齊徐之才善谑,嘗嘲王昕姓雲:“有言則【言王】,近犬則狂,加頸足為馬,拖角尾成羊。

    ”嘲盧元明雲:“卿姓在亡為虐,在丘為虛,生男為虜,配馬成驢。

    ” 麥、窦 隋麥鐵杖為汝南太守,因朝集,考功郎窦威嘲之曰:“麥是何姓?”鐵杖曰:“麥豆不殊,何忽見怪?”威赧然無以應。

     沈、陳姓對 歸安沈筠谿先生少絕敏穎,弱冠補博士弟子,與弟偕之城。

    時風雨暴作,遇陳方伯兄弟于邸。

    方伯戲曰:“大雨沉沉,二沈伸頭不出。

    ”公矢口曰:“狂風陣陣,兩陳搖尾不開。

    ”人稱巧絕。

     乂名 張乂入太學為齋長,其人渺小,動以苛禮律諸生。

    林叔弓作賦嘲雲:“身材短小,欠曹交六尺之長;腹内空虛,乏劉義一點之墨。

    ”又詩雲:“中分爻兩段,風使十橫斜,文上全無分,人前強出些。

    ” 安石名 劉邠與王安石最為故舊,嘗拆安石名戲之曰:“失女便成宕,無宀真是妬。

    下交亂真如,上頭誤當甯。

    ”王大慚。

    宀,音綿。

     王汾、劉攽、王觌 王彥和汾與劉貢父攽同趨朝。

    王戲劉曰:“内朝日日須呼汝。

    ”蓋常朝知班吏,多雲“班班”,謂之“喚班”。

    攽音班,故戲之。

    劉應聲曰:“寒食年年必上公。

    ”汾、墳音近。

    劉又嘗戲王觌雲:“公何故見賣?”王答曰:“賣公值甚分文!” 治平初,濮安懿王原寝皆用紅泥雜飾。

    劉貢父渭王汾曰:“頃聞王墳賜绯,得非子有銀章之命耶?” 陳亞、蔡襄 陳少卿亞,維揚人,善詩,滑稽尤甚。

    嘗與蔡君谟會于僧舍。

    君谟題詩屏間曰:“陳亞有心終是惡。

    ”亞即索筆對曰:“蔡襄無口便成衰。

    ” 上官弼 陳亞知潤州,幕中有上官弼,為亞所親。

    任滿将去,謂亞曰:“郎中才行無玷,宜簡調谑。

    ”亞曰:“君乃上官弼也,如下官口何?”弼笑而去。

     賈黃中、盧多遜 賈黃中與盧多遜俱在政府。

    一日,京中有蝗蟲,盧笑曰:“某聞所有乃假蝗蟲。

    ”賈應聲曰:“亦聞不傷禾,但蘆多損耳。

    ” 蘇子瞻、姜制之 蘇子瞻與姜制之飲。

    姜舉令雲:“坐中各要一物,是藥名。

    ”乃指子瞻曰:“蘇子。

    ”子瞻應聲曰:“君亦藥名也。

    若非半夏,定是厚樸。

    ”衆請其故。

    子瞻曰:“非半夏,非厚樸,何故曰姜制之?” 章得象 章郇公得象,與石資政中立素相善。

    而石喜談谑,嘗戲章雲:“昔時名畫有戴嵩牛、韓幹馬,今又有章得象也!” 華嵩 京衛指揮華嵩以宿娼枷示。

    時中書夏仲昭以畫竹名,适過馬師桓家,因教坊相近,欲易便服,拉師桓往遊。

    師桓戲曰:“你不見華嵩事,又來畫竹!” 黑齒常之 張文成工為俳諧詩賦。

    時大将軍黑齒常之将出征,或勉之曰:“公官卑,何不從行?”文成曰:“甯可且将朱唇飲酒,誰能逐你黑齒嘗脂?” 許敬宗 吏部侍郎楊思玄,貴恃外戚,倨待選流,為選者夏侯彪所訟,又為禦史中丞郎餘慶奏免。

    時中書許敬宗曰:“楊必敗矣!”人問之。

    許曰:“一彪一狼,共着一羊,豈得不敗!” 李素、杜兼 李素替杜兼時,韓吏部愈自河南令除職方員外郎歸朝。

    問:“前後之政如何!”對曰:“将缣來比素。

    ” 羽晴 裴子羽為下邳令,張晴為縣丞。

    二人俱有聲氣而善言語。

    論事移時,一吏竊議曰:“縣官甚不和。

    ”或問其故。

    答曰:“長官稱雨,贊府道晴,終日如此,那得和!” 謝伋、司馬伋 紹興末,謝景思守括蒼,司馬季思佐之,皆名伋。

    劉季高以書與景思曰;“公作守,司馬九作倅,想事事皆如律令也。

    ”聞者絕倒。

     陸遠 陸楚生遠,系進士陸大成從堂叔。

    大成發解南畿,頗有聲望。

    遠每對人呼“大成舍侄”,人多厭之。

    時弇州在座,谑雲:“當不得他還一句‘遠阿叔’也。

    ”衆為捧腹。

     戚胡、陳鑒 戚學士瀾美髯,院中呼戚胡。

    與陳司成鑒會宴,投漆木壺。

    陳顧戚曰:“戚胡投漆壺,真壺也,假壺也?”戚應聲曰:“陳鑒看臣鑒,善鑒與,惡鑒與?” 馬承學、錢同愛 吳人馬承學,性好乘馬,喜馳驟。

    同學錢同愛戲曰:“馬承學,學乘馬,汲汲而來,”馬應曰:“錢同愛,愛銅錢,孳孳為利。

    ” 佀鐘、強珍 都憲佀鐘與通政強珍同席。

    強執壺勸曰:“要你飲四鐘。

    ”佀應聲曰:“你莫要強斟。

    ” 林瑀、王軌 林瑀、王軌同作直講。

    林謂王曰:“何相見之闊也?”王曰:“遭此霖雨。

    ”瑀雲;“今後轉更疏闊。

    ”王問其故。

    瑀雲:“逢此短晷。

    ”蓋譏王之侏儒。

     才寬、葉琪、史瓘 郡守才寬善諧谑。

    嘗與尚書葉琪、知州史瓘同飲,各以名為戲。

    才曰;“作就衣裳穿不得,裁寬。

    ”葉曰:“鑼鳴鼓響軍不動,拽旗。

    ”史默無以應。

    才以大觥罰史,飲畢,才曰:“拼死吃河豚,屎灌。

    ” 聶豹、鄭洛書 永豐聶豹、三山鄭洛書,為華亭、上海知縣,同時有俊聲,然議論殊不相下。

    一日同坐察院門側,人報上海秋試罕中式者。

    聶公笑曰:“上海秀才下第,隻為落書。

    ”鄭公應聲曰:“華亭百姓當災,皆因業報。

    ”人鹹以為妙對。

     張更生、方千裡 方千裡一日會張更生。

    方作一令戲曰:“古人是劉更生,今人是張更生。

    手内執一卷《金剛經》,問爾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張答曰:“古人是馬千裡,今人是方千裡。

    手執一卷《刑法志》,問爾是三千裡、二千裡、一千裡?” 石員外 石中立員外,嘗與同列觀上南園所蓄獅子。

    主者曰:“縣官日破肉十斤飼之。

    ”同列曰:“吾侪反不及此。

    ”石曰:“吾輩皆員外郎,敢比園内獅子?” 職方、翰林 陸式齊在水部最久,複還職方。

    李西涯戲之曰:“先生其知幾乎,曷為又入職方也?”陸應曰:“太史非附熱者,奈何隻管翰林耶?” 給事、尚書 夏忠靖公與給谏周大有同事治水。

    一日偕宿天甯寺,周早如廁,夏戲曰:“披衣拖履而行,急事急事!”周應聲曰:“棄甲曳兵而起,嘗輸嘗輸,” 先生、提舉 浙江花提舉與鄞縣學官交往,後升佥事提舉至鄞,以舊誼,戲出對曰:“雞卵與鴨卵同窠,雞卵先生,鴨卵先生?”學官乃福建人,姓顔,應聲曰:“馬兒與驢兒并走,馬兒蹄舉,驢兒蹄舉?” 陸、陳谑語 陸文量參政浙藩,與陳啟東震飲,見其寡發,戲之曰:“陳教授數莖頭發,無計可施。

    ”啟東曰:“陸大人滿臉髭髯,何須如此。

    ”陸大賞歎,笑曰:“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會對鋸。

    ”啟東曰:“有犯,幸公勿罪。

    ”乃雲:“匹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相與撫掌竟日。

     佛經語 隋令盧思道聘陳。

    陳主用《觀世音》語弄思道曰:“是何商人,赍持重寶?”思道即以《觀世音》語報曰:“忽遇惡風,漂堕羅刹鬼國。

    ”陳主大慚。

     薛道衡為聘南使。

    時南朝一僧甚辯捷,道衡向寺禮拜,至佛堂門,僧大聲讀《法華經》雲:“鸠盤荼鬼,今在門外。

    ”道衡即應聲還以《法華經》答雲:“毗舍阇鬼,乃在其中。

    ”衆僧愧服。

     《四書》語 虞集未遇時,為許衡門客。

    虞有所私,午後辄出館。

    許每往不遇,因書于簡雲:“夜夜出遊,知虞公之不可谏。

    ”虞回,即對雲:“時時來擾,何許子之不憚煩!” 秦少遊自負髯美,語東坡曰:“君子多乎哉!”東坡應聲曰;“小人樊須也!”一座絕倒。

     餘進士田,與湯進士日新相善,因戲曰:“湯之《盤銘》曰‘苟者’,君乎?”湯即應聲曰:“‘卿以下必有圭’者,君也。

    ” 詹侍禦與蘇大行五鼓行長安街,呵道聲相近。

    蘇問:“前行為誰?”從者曰;“通裡詹爺。

    ”蘇曰:“詹之在前。

    ”詹問:“後來為誰?”從者曰:“行人司蘇爺。

    ”回首曰:“後來其蘇。

    ”相顧一笑。

     袁太沖七歲時,與群兒戲,自稱“小相公”。

    彭魯溪公出對雲。

    “願為小相。

    ”袁應聲曰:“竊比老彭。

    ” 呂望之提舉市易,曾子宣劾其違法。

    曾反坐,呂治事如故。

    劉貢父曰:“豈意曾子避席,望之俨然。

    ” 浙解張巽才,名平等。

    郡守王公試題“暮春者至風乎舞雩”,破中有“天地”二字,王賞其恰當,取居首。

    及鄉試,總裁王公、監臨王公皆無異賞。

    守力薦拔解,中丞公亦若不滿,謂張曰;“贈汝一對曰: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

    ”聞者絕倒。

     沈括字存中,方就浴,劉貢父遽哭之曰:“存中可憐已矣!”衆驚問之。

    曰:“死矣盆成括!” 石動筩嘗詣國學,問博士曰:“孔門達者七十二人,幾人冠?幾人未冠?”博士曰:“經傳無文。

    ”動筩曰:“先生讀書,豈合不解?冠者三十人,未冠者四十二人。

    ”博士曰:“據何文解之?”動莆曰:“‘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

    ”皆大笑。

     一說:又問“三千弟子,後來作何結果?”答曰:“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

    ” 二劉谑語 龍圖劉烨,嘗與劉筠聚會飲茗,問左右:“湯滾未?”皆言已滾。

    筠曰:“佥曰鲧哉!”烨應聲曰:“吾與點也。

    ”一日連騎趨朝,筠馬病足行遲。

    烨問:“馬何遲?”均曰:“隻為五更三。

    ”烨曰;“何不七上八?”言馬蹄既點,該落步行。

     俗語歇後 吳中黃秀才相掀唇,人呼“小黃竅嘴”,讀書寺中。

    一日寺僧進面,因熱,傷手忒地。

    黃作歇後語谑之曰:“光頭滑,光頭浪,光頭練,光頭勒。

    ”謂“面蕩捵忒”也。

    僧即應聲戲曰:“七大八,七青八,七孔八,七張八。

    ”蓋隐“小黃竅嘴”四字。

    黃亦絕倒。

     《五經》語 王三名觀,恃才放誕。

    陸子履行四,性慎默,于事無所可否。

    觀嘗以方直少之,然二人極相善。

    觀嘗寝疾,子履往候之。

    觀以方帽包裹坐複帳中。

    子履笑曰:“體中小不佳,何至是?所謂王三惜命也。

    ”觀厲聲曰:“王三借命,何如六四括囊?”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

    嘗怒一婢,拽着泥中。

    一婢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齊王儉為吏部尚書時,客有姓譚者,詣儉求官。

    儉曰:“齊桓滅譚,那得有汝?”答曰:“譚子奔莒,所以有仆。

    ”卒得職焉。

     古文語 一士人家貧,與其友上壽,無從得酒,乃持水一瓶稱觞曰:“君子之交淡如。

    ”友應聲曰:“醉翁之意不在。

    ” 楊大年億方與客棋,石曼卿自外至,坐于一隅。

    大年因誦賈誼《鵩賦》以戲之曰:“止于坐隅,貌甚閑暇。

    ”石遽答雲:“口不能言,請對以臆。

    ” 黃州黃解元庥,荊州張狀元茂修,相遇薊門。

    黃年少有貌,而張相君之子。

    黃故谑之曰:“思公子兮未敢言。

    ”張即應聲曰:“懷佳人兮不能忘。

    ” 西昌劇賊劉富年七十餘,子侄六七人,曰堯,曰舜,暨禹、湯、文、武、盤庚輩,時時行劫。

    張職方大來令西昌時,懸賞捕獲,悉斃之杖下,盜警始息。

    監司郡侯語次及之,張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猶龍氏己雲矣!”衆大笑。

     先儒成語 李本建嘗與文士飲汪司馬齋中。

    有巧樣蘇制嵌銅錫壺,以火猛,燒流而化。

    李曰:“此所謂‘流而不息,合同而化’也。

    ”汪方停杯嗔仆,聞之大笑,其怒遂解。

     陸通明世居洞庭,有吳生客于山。

    一日,陸内人臨蓐。

    吳訊曰:“曾弄璋未?”陸曰:“暮生一女,己溺之矣。

    ”吳嘲其諱曰:“先生極明,這事欠通了。

    ”陸訝之。

    吳曰:“豈不聞‘溺愛者不明’耶?” 李可及 《唐阙史》:鹹通中,優人李可及,因延慶節缁黃講論畢,次及倡優為戲,乃褒衣博帶,齋心升座,自稱“三教論衡”。

    上問:“釋迦是何人?”可及曰:“婦人也。

    ”上駭曰:“有據乎?”可及曰:“《金剛經》雲:‘趺坐而坐’。

    有夫有兒,非婦人而何?”上為啟齒,又問:“太上老君是何人?”可及曰:“婦人也。

    ”上曰:“此何據?”可及曰:“《道德經》雲:‘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若非婦人,安得有娠乎?”又問:“文宣王何如人?”可及曰:“亦婦人也。

    ”上曰:“此複何據?”可及曰:“《論語》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價者也。

    ’若非婦人,何乃待嫁?”上複大笑,寵赉有加。

     醫訣語 《諧史》:蜀進士熊敦樸号陸海。

    負才不羁,自史館改兵部,後左遷别駕。

    往辭座師江陵張相公。

    公曰:“公與我同館出身,痛癢相關,此後仕途宜着意。

    ”熊曰:“老師恐來見痛。

    ”公曰;“何以知之?”熊曰;“王叔和《醫訣》雲:‘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公大笑。

     《琵琶》、《荊钗記》成語 王元美為郎時,适有宴會,嚴世蕃與焉,候久方至。

    元美問之。

    曰:“忽傷風耳。

    ”元美笑曰:“爹居相位,怎說出傷風?”時客大笑,亦有為咋舌者。

     徐文貞公階婿顧某,谒一缙紳。

    有坐客問雲:“此君何人?缙紳戲曰:“當朝宰相為嶽丈。

    ” 文貞公弟達齋,初宦都下,南歸。

    江陵張居正為文貞門生,與諸君共餞之。

    臨别而達齋醉甚,乃拊江陵背曰:“去時還有張老來相送,來時不知張老死和存。

    ”張甚銜之。

    語亦出《琵琶記》。

     雜成語 尤延之為太常卿,楊誠齋為秘書監,皆善谑。

    一日延之誦一句請誠齋對,曰:“楊氏為我。

    ”出《孟子》。

    誠齋應曰:“尤物移人。

    ”出《左傳》。

     金給谏士希,本西域人。

    科中戲曰:“賢哉回也!”出《論語》。

    失偶再娶,又相賀曰:“這回好個風流婿!”出《琵琶記》。

     恒言 張磊塘善清言。

    一日赴徐文貞公席,食鲳魚、鳇魚。

    庖人誤不置醋。

    張雲:“倉惶失措。

    ”文貞腰扪一虱,以齒斃之,血濺齒上。

    張雲:“大率類此。

    ”文貞解頤。

     病瘧 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

    主人問:“何病?”曰:“患瘧也。

    ”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答曰:“來病君子,所以為瘧耳。

    ”。

     典《書經》 周願好諧谑,嘗谒尚書李巽。

    适李有故人子落魄不事。

    李遍問書籍古畫,悉雲賣去。

    複問雲:“有一本虞永興手寫《書經》在否?”其子不敢言賣,暫雲典錢。

    願曰:“此《尚書》大災。

    ”李問:“何災?”願曰:“已遭《堯典》、《舜典》,又被此子典之。

    ”李怒顔大開。

     李趨兒明鼓兒 陳亞少曾為于潛令,好以利口戲浪,人或厭之。

    太守馬忠肅召戒于庭。

    俄有通刺谒者,稱“大詞郎李過庭。

    ”公罵曰:“何人家子弟?”亞卒爾雲:“想是李趨兒。

    ”公徐悟之,大笑。

     蔡元城為谏議,論一執政,再三不降。

    朝路中見劉貢父,曰:“若遲回不去,當率全台論之,孔子所謂‘鳴鼓而攻之’者。

    ”劉應曰;“将謂暗箭子,元來鳴鼓兒。

    ”先生素嚴毅,亦有笑容。

     陸伯陽 潘滄浪邂逅一客,扣姓字。

    客曰:“姓陸字伯陽。

    ”潘笑曰:“齊景公有馬千驷,民無得而稱焉。

    六百羊值甚的?” 王和尚 吳僧姓王,因兄登第,還俗娶婦,而氣極驕。

    衆甚鄙厭。

    一日,偶同宴會。

    衆謂優人曰:“王和尚頗作怪,汝可诮之。

    ”因演《蘇季子》傳奇,起課者有“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之語。

    優念雲:“王和尚有成親日,起課人無得運時。

    ”衆大笑,王逃席去。

     鐵炮杖 萬曆初,吳中優人有鐵炮杖者,以黑短得名,善谑浪。

    某百戶以紅袍赴新親宴,坐客囑優嘲之。

    适演考試事,出“紙灰飛作白蝴蝶”。

    鐵炮杖對曰:“百戶變了紅蜻蜓。

    ”一座大笑。

     婁師德園 袁德師嘗買得婁師德故園地,起書樓。

    洛中人語曰:“昔日婁師德園,今乃袁德師樓。

    ” 無法無聊 都人陳延之,見一僧與中貴遊金陵諸刹,因叙款曲,戲曰:“二君不是無法,即是無聊。

    ” 家兄孔方 袁中郎與江菉蘿分宰長、吳二邑,中郎一無問。

    時兄石浦在翰林,江嘲中郎曰:“他人問餽,以孔方為家兄。

    君不問餽,以家兄為孔方耳。

    ” 吳妓張蘭 吳妓張蘭色麗而年已娘行。

    一日客攜遊山,陸龍石戲曰:“老便老,還是個小娘。

    ”陸有太醫劄付。

    張應聲曰;“小便小,也是個老爹。

    ”衆皆鼓掌。

    《耳談》作杜生、張好兒事。

     醜婦八字 南裡先生娶妻,求國色,故久而不就。

    一旦為媒氏所欺,反奇醜。

    艾子往賀,因詢其庚甲,欲為推算。

    南裡先生閉目搖首而答曰:“辛酉戊辰,乙巳癸醜!” 談資部第二十九 子猶曰:古人酒有令,句有對,燈有謎,字有離合,皆聰明之所寄也。

    工者不勝書,書其趣者,可以侈目,可以解頤。

    集《談資》第二十九。

     李先主雪令 李先主南唐烈主李昪。

    欲諷動僚屬,雪天大會,出一令,借雪取古人名,仍詞理通貫。

    時宋齊丘、徐融在座。

    昪舉杯為令曰:“雪下紛紛,便是白起。

    ”齊丘曰:“着屐過街,必須雍齒。

    ”融意欲挫昪,遽曰:“明朝日出,争奈蕭何!”昪大怒,是夜收融,投于江。

    自是唯齊丘與謀。

     卦名令 蘇子瞻倡酒令,以兩卦名證一故事。

    一人雲:“孟嘗門下三千客,大有同人。

    ”一人雲:“光武兵渡滹沱河,既濟未濟。

    ”一人雲:“劉寬婢羹污朝衣,家人小過。

    ”蘇雲:“牛僧孺父子犯罪,先斬小畜,後斬大畜。

    ”蓋為荊公父子雲。

     二十八宿令 東坡謂佛印起令曰:“要頭是曲名,尾是二十八宿,四個字不同。

    ”東坡曰:“黃莺兒,撲蝴蝶不着,虛張尾翼。

    ”佛印應聲答曰:“二郎神,繞佛閣,想是鬼奎危婁。

    ” 賈平章令 鹹淳中,賈平章似道宴馬丞相廷鸾、江丞相萬裡。

    賈舉令曰:“我有一局棋,寄與洞中仙。

    洞中仙不受,雲: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洞中仙》,曲名。

    下二句,古詩也。

    馬雲:“我有一漁竿,寄與漁家傲。

    漁家傲不受,雲:夜靜水寒漁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江雲:“我有一犁鋤,寄與使牛子。

    使牛子不受,雲: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蓋譏似道也。

     韓襄毅公令 韓襄毅公雍與夏公埙飲,各出酒令。

    公欲一字内有大人小人,複以諺語二句證之,曰:“傘字有五人。

    下列衆小人,上侍一大人。

    所謂有福之人人伏事,無福之人伏事人。

    ”夏雲:“爽字有五人。

    旁列衆小人,中藏一大人。

    所謂人前莫說人長短,始信人中更有人。

    ” 陳祭酒令 雲間陳祭酒詢,每酒酣耳熱,有不平事及人有過,辄面發之。

    在翰林時,忤一權貴,出為州同。

    同僚餞行,有倡酒令各用二字,分韻相協,以詩書一句結之。

    陳學士循雲:“轟字三個車,餘鬥字成斜。

    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

    ”高學士谷雲:“品字三個口,水酉字成酒。

    口口口,勸君更盡一杯酒。

    ”又一人雲:“犇字三個牛,田壽字成疇。

    牛牛牛,将有事乎田疇。

    ”陳雲;“矗字三個直,黑出字成黜。

    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合席大笑。

     梅、郭二令相同 蜀人杜渭江朝紳令麻城,居官執法,不敢幹以私。

    一日宴鄉紳,梅西野倡令,要拆字入俗語二句。

    梅雲:“單奚也是奚,加點也是溪,除卻溪邊點,加鳥卻為雞。

    俗語雲:得志貓兒雄似虎,敗翎鹦鹉不如雞。

    ”毛石崖雲:“單青也是青,加點也是清。

    除卻清邊點,加心卻為情。

    俗語雲:火燒紙馬鋪,落得做人情。

    ”杜答雲:“單相也是相,加點也是湘。

    除卻湘邊點,加雨卻為霜。

    俗語雲: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又雲:“單其也是其,加點也是淇。

    除卻淇邊點,加欠卻為欺。

    俗語雲:龍居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 蘇州錢兼山、郭劍泉二宦初甚相善,晚以小嫌成訟。

    袁節推斷之,未服。

    某官置酒解和,并邀袁公。

    郭為令曰:“良字本是良,加米也是糧。

    除卻糧邊米,加女便為娘。

    語雲:買田不買糧,嫁女不嫁娘。

    ”蓋有所刺也。

    錢曰:“其字本是其,加水也是淇。

    除卻淇邊水,加欠便成欺。

    語雲: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袁曰:“禾字本是禾,加口也是和。

    除卻和邊口,加鬥便成科。

    語雲:官無悔筆,罪不重科。

    ”某官執酒勸曰:“工字本是工,加力也是功。

    除卻功邊力,加系便成紅,語雲: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 劉端簡公令 古亭劉端簡公居鄉,邑大夫或慢之。

    值宴會,端簡公出令佐酒,各用唐詩一句,附以方言,上下相屬。

    劉雲;“一枝紅杏出牆來,見一半,不見一半。

    ”含有诮意。

    一士夫雲:“旋斫松柴帶葉燒,熱竈一把,冷竈一把。

    ”邑大夫雲:“杖藜扶我過橋東,我也要你,你也要我。

    ”一時喧傳,以為絕唱。

     一說又雲:“隔斷紅塵三十裡,你也看不見我,我也看不見你。

    ”解之者曰:“點溪荷葉疊青錢,你也使不得,他也使不得。

    ” 沈石田令 沈石田、文衡山、陳白陽、王雅宜遊飲虎丘千人石上。

    時中秋,月色大佳,石田行令雲:“取上一字,下拆兩字,字義相協。

    ”倡雲:“山上有明光,不知是日光、月光。

    ”文雲:“堂上挂珠簾,不知是王家的、朱家的。

    ”陳雲:“有客到舘驿,不知是舍人、官人。

    ”王雲:“半夜生孩兒,不知是子時、亥時。

    ”各賞大觥。

     高麗僧令 高麗一僧陪宴朝使,戲行一令曰:“張良、項羽争一傘。

    良曰涼傘,羽曰雨傘。

    ”朝使信口曰:“許由、晁錯争一葫蘆。

    由曰油葫蘆,錯曰醋葫蘆。

    ” 都憲令 有鎮邊都憲與兵官不合。

    都憲于酒席間出令雲:“天上有天河,地下有蕭何。

    蕭何手裡持一本律,口稱:犯法之事莫做,發病之物莫吃。

    ”有所指于兵官也。

    兵官雲:“天上有太陽,地下有張良。

    張良手裡持一把劍,口稱: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

    ”時一太監在座欲為分解,即雲:“天上有雪山,地下有寒山。

    寒山手裡持一把掃帚,口稱: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遂一笑而散。

     羅狀元令 《豫章詩話》雲:羅狀元念庵,與鄒公、某公有寺觀之集。

    鄒指塑像出令曰:“祖師買巾,價隻要輕。

    以是買不成,披發到于今。

    ”某曰:“玉皇買傘,價隻要減。

    以是買不成,頭頂一片闆。

    ”羅曰;“觀音買鞋,價隻要捱。

    以是買不成,赤腳上蓮台。

    ” 《四書》令 有人為令雲:“子路百裡負米,不知是熟米、糙米?若是熟米,子路不對;若是糙米,子路請禱。

    ”一人雲:“子路宿于石門,不知開門、閉門?若是開門,由也升堂;若是閉門,子路拱而立。

    ” 薛濤令 薛濤辨慧。

    有黎州刺史作《千字文》令,帶魚禽鳥獸。

    乃曰:“有虞陶唐。

    ”濤曰:“佐時阿衡。

    ”其人謂語中無魚鳥,行罰。

    薛曰:“衡字内有小魚字。

    使君‘有虞陶唐’,都無一魚。

    ”坐客大笑。

    又高骈鎮成都,命濤為一字令,曰:“須得一字象形,又須逐韻。

    ”高曰:“口,有似沒梁鬥。

    ”濤曰:“川,有似三條椽。

    ”節度曰:“如何一條曲?”濤曰:“相公為西川節度使,尚使一沒梁鬥。

    至于窮酒佐,三條椽内一條曲,又何足怪?” 各言土産 昔周益公、洪容齋嘗侍壽皇宴,因談肴核。

    上問:“洪卿鄉裡所産?”洪,番陽人也。

    對曰:“沙地馬蹄鼈,雪天牛尾狸。

    ”又問周。

    周,廬陵人也。

    對曰;“金柑玉版筍,銀杏水晶蔥。

    ”上吟賞。

    又問一侍從,忘其名,浙人也。

    對曰:“螺頭新婦臂,龜腳老婆牙。

    ”四者皆海鮮也。

    上為之一笑。

     昔人以“四海習鑿齒,彌天釋道安”,及“雲間陸士龍,日下荀鳴鶴”為美談。

    當是創者易為工耳。

     仙對 江西有提學出對雲:“風擺棕榈,千手佛搖摺疊扇。

    ”諸生不能應,乃相與祈鸾仙。

    降書自稱李太白,對雲:“霜凋荷葉,獨腳鬼戴逍遙巾。

    ” 刑部郎中黃緯亦嘗召仙,令對“羊脂白玉天”。

    雲:“當出丁家巷田夫口。

    ”公明日往試之,其一耕者鋤土甚力。

    問:“此何土?”耕者曰:“此鳝血黃泥土也。

    ”公大嗟異。

    他如“雪消獅子瘦,月滿兔兒肥”,“七裡山塘,行到半塘三裡半,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菱角三尖,鐵裹一團白玉,石榴獨蒂,錦包萬顆珍珠”,皆乩仙筆,可稱名對。

     又相傳有俗對雲:“塔頂葫蘆,尖捏拳頭捶白日;城頭箭垛,倒生牙齒咬青天。

    ”亦工而可笑。

     鬼對 舊一舉子,旅店中聞樓下一人出對雲:“鼠偷蠶繭,渾如獅子抛毬。

    ”思之不能對。

    至死,魂常往來樓中,誦此對,人不敢止。

    後一舉子強欲上樓,夜中果有誦此對者。

    乃對曰:“蟹入魚罾,卻似蜘蛛結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