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部分

首頁
    獨改?”予曰:“鑽遂改。

    汝何不鑽?”回曰:“非不鑽,但鑽之彌堅耳。

    ”予曰:“鑽差矣。

    何不鑽彌遠?” 有以賄改庶吉士者,假托故事嘲之曰:孔子昔日曾為館選座師,齊宣王餽缣金萬镒,因簪筆而就試焉。

    卷呈,孔子曰:“王庶幾改。

    ”宰我食稻衣錦,私饷舊谷新谷若幹。

    試日,倩遊、夏代筆,予直晝寝而已。

    已而送卷,孔子曰:“于予與改。

    ”顔淵善言德行,乃曰:“鑽之彌堅,不若既竭吾才,吾見其進也。

    ”試畢閱卷,孔子以如愚置之,曰:“回也不改。

    ”他日回請故。

    曰:“汝箪瓢陋巷,出寄百裡之命足矣,何複望華選乎?”回因痛哭而死。

    《笑林評》曰:“孔子非仲尼,乃孔方兄耳!” 孔門弟子 嘉定間,選人淹滞。

    遇内宴,優人扮古衣冠數人,皆稱待選,系是孔門弟子。

    既而通名,有曰“常從事”者,有曰“于從政”者,有曰“吾将仕”者,各相歎惋,曰:“吾輩久淹于此,日月逝矣,奈何!”旁有一人謂曰:“汝等不在七十二人之列,盍詣顔、闵而請教焉?”諸人一時俱往。

    顔、闵同聲答曰:“此夫子事。

    爾輩須見夫子。

    ”及進見祈哀,夫子不答。

    衆人因退,而相謂曰:“鑽隧改火,期可已矣。

    吾輩有文學,且留中國教授。

    有圭田者,不若退而耕于野也。

    ”于是烘然而散。

     韓侂胄 韓侂胄兄弟專權。

    優人為日者,有問官祿之期。

    日者厲聲曰:“若要大官,須到大寒!要小官,須到小寒!” 嘉泰末年,平原公恃有扶日之功,凡事自作威福,政事皆不由内出。

    會内宴,伶人王公瑾曰:“今日政如客人賣傘,不油裡面。

    ” 又韓侂胄嘗以冬月攜家遊西湖,置宴南園。

    有獻絲傀儡為土偶小兒者,名為“迎春黃胖”。

    韓命族子判院者詠之。

    即賦一絕雲:“腳踏虛空手弄春,一人頭上要安身。

    忽然線斷兒童手,骨肉都為陌上塵。

    ”韓怫然。

     五經題 孝宗時,程學士敏政主試,鬻題。

    優人持雞出曰:“此雞價值千金。

    ”問曰:“何雞而價高如此?”對曰:“程學士家名為五更啼也。

    ” 頭場題 萬曆丙午浙試,一有力者以錢神買初場題中式。

    主試者鎖闱日,得罪杭郡公,郡公銜之。

    撤棘後,郡公宴主試,密令優人刺之。

    其日演《荊钗記》,無從發揮。

    至“承局寄書”出,李成問:“足下何來?”局答曰:“京城來。

    ”成曰:“有新聞否?”曰:“關白内款矣。

    ”成曰:“舊聞。

    ”曰:“貢方物矣。

    ”成曰:“何物?”曰:“一豬。

    ”成曰:“豬何奇而貢之?”曰:“絕大。

    ”成曰:“驢大乎?”曰:“不止。

    ”“牛大乎?”又曰:“不止。

    ”“象大乎?”又曰:“不止。

    ”成曰:“大無過此矣!”曰:“大不可言。

    且無論其全體,隻豬頭、豬腸、豬蹄,你道易價幾何?”成曰:“多少?”曰:“隻頭腸蹄亦賣千金!”成曰:“何人買得起?”曰:“一收古董人家。

    ”蓋指中式者董姓耳。

    主試聞之,赤頰,不歡而罷。

     鐘庸大鶴 魏了翁既當路,未及有經略而罷。

    臨安優人裝一生儒,手持一鶴。

    别一生儒與之邂逅,問其姓名,曰:“姓鐘名庸。

    ”問所持何物。

    曰:“大鶴也。

    ”因傾蓋歡然,呼酒對飲。

    其人大嚼洪吸,酒肉靡有孑遺,忽颠撲于地,群數人曳之不動。

    一人乃批其頰,大罵曰:“說甚《中庸》、《大學》,吃了許多酒食,一動也動不得!”遂一笑而罷。

    或謂有使其為此以姗侮君子者,京尹乃悉黥其人。

     刺大言 光化中,朱樸好大言,自《毛詩》博士登庸。

    對敭之日,面陳時事數條,每言“臣為陛下緻之”。

    洎操大柄,一無施展,自是恩澤日衰,中外騰沸。

    内優穆刁陵作念經行者,至禦前,曰:“若是朱相,即是非相。

    ”翌日出官。

     胡昉大言誇誕,當國者以為天下奇才,力加薦引。

    一日語坐客雲:“朝廷官爵,是買吾曹頭顱,豈不可畏!”一客趨前雲:“也買脫空。

    ”衆大笑。

     一片白雲 金華一詩人遊食四方,實幹谒朱紫。

    私印雲“芙蓉山頂一片白雲。

    ”商履之曰:“此雲每日飛到府堂上。

    ” 半日閑 有貴人遊僧舍,酒酣,誦唐人詩雲:“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僧聞而笑之。

    貴人問僧何笑。

    僧曰:“尊官得半日閑,老僧卻忙了三日。

    ” 送吏部郎 《宋書》[注:應是南史]:何尚之遷吏部郎,告休定省,傾朝送别于冶渚。

    及至郡,父叔度問:“相送幾客?”答曰:“殆數百人。

    ”叔度笑曰:“此是送吏部郎耳,何關何彥德事?” 孫鳳洲詩 長沙有朝士某者,還鄉,意氣盈滿,賓至鼓吹喧阗。

    一摯友來訪。

    朝士問曰;“翁素好誦詩,近日誦得何詩?”答曰:“近誦孫鳳洲贈歐陽圭齋詩,甚有味。

    ”乃朗誦曰:“圭齋還是舊圭齋,不帶些兒官樣回。

    若使他人登二品,門前箫鼓鬧如雷。

    ”朝士大慚,即辍鼓吹。

     照樣應容庵 臨海金贲亨、仙居應大猷以道義相友善。

    金謝事家居。

    應複起用,詣金言别。

    金曰:“君此出,他日回來,要将一照樣應容庵還我。

    ” 惜人品 《諧史》雲:某司寇講學著名。

    一日于酒次得遠信,讀畢慘然欲淚。

    坐中一少年問其故。

    答曰:“書中雲某老生捐館,不佞悲之,非為其官,惜其人品佳耳。

    ”少年應曰:“不然,近日官大的人品都自佳。

    ”司寇默然。

     封公便請鄉飲,富家便舉善人,中解元、會元便推文脈。

    末世通弊,賢者不免。

    悲夫! 元祐錢 崇甯初,斥遠元祐忠賢,禁锢學術。

    凡偶涉其時所為所行,無論大小,一切不得志。

    伶者對禦為戲,推一參軍作宰相,據坐宣揚朝政之美。

    一僧乞給公憑遊方。

    視其戒牒,則元祐三年者,立塗毀之,而加以冠巾。

    一道士失亡度牒,問其披戴時,亦元祐也,剝其羽衣使為民。

    一士人以元祐五年獲薦,當免舉,禮部不為引用;來自言,即押送所屬屏斥。

    已而主管宅庫者附耳語曰:“今日于左藏庫請得相公料錢一千貫,盡是元祐錢,合取鈞旨。

    ”其人俯首久之,曰:“從後門搬入去。

    ”副者舉所持梃杖其背曰:“你做到宰相,元來也隻好錢!”是時至尊亦解頤。

     善天文 張循王名俊。

    善貨殖。

    伶為術人善天文者,雲;“世間貴人,必應天象。

    用渾天儀窺之,則見星不見人。

    今可用一銅錢代。

    ”令窺帝,曰:“此帝星也。

    ”窺秦桧,曰:“相星。

    ”韓世忠,曰:“将星。

    ”至循王,則曰:“不見星。

    ”衆駭,再令窺之,曰:“終不見星,但見張王在錢眼裡坐。

    ”滿坐大噱。

     按張循王家多銀,每千兩鑄一毬,目為“沒奈何”。

    子猶曰:本是臭腐之物,而父非此不雲慈,子非此不雲孝,生非此不遂,名非此不立,雖大聖、大賢、大英雄到此,隻得喚他作“沒奈何”也! 動手 商則為廪丘尉,值縣令丞多貪。

    一日宴會,起舞。

    令丞皆動手,則但回身而已。

    令問其故。

    則曰:“長官動手,贊府亦動手,唯有一個尉,又動手,百姓何容活耶?” 趙良臣 《西堂紀聞》:梅西野嘗與邑大夫會飲。

    論及時事,雲:“先時百姓稱官長,止雲某老爹。

    今則不問尊卑,俱呼爺爺矣。

    ”因言吾鄉有趙良臣者,延一西賓教子。

    其賓避主人諱,至《孟子》“我能辟土地”章,改“良臣”二字為“爺爺”,命其子讀雲:“今之所為爺爺,古之所為民賊也。

    ” 江菉蘿刺時語 田大年主政丁優家居,語江盈科曰:“裡中人見我貧,有兩種議論。

    一曰:這人蠢,作縣六年,尚無房住。

    一曰:這人巧,富而不露。

    說蠢可耐,說巧不可耐也!”江曰:“裡中俗兒重富不重廉,說我巧倒耐得。

    ” 割碑 穎川有姚尚書墓,其神道碑穹窿高厚,四面均焉。

    國初州人侍郎某者,欲割三分之一以刻墓表,告之州守。

    守曰:“何不割三分之二?”或問其故。

    守曰:“吾欲使後人割侍郎碑者,猶得中分耳。

    ”侍郎聞之,慚悔。

     《道餘錄》 姚廣孝著《道餘錄》,識者非之。

    張洪曰:“少師于我厚,今死矣,吾無以報,但見《道餘錄》,辄為焚棄耳。

    ” 趙挺之嘗曰:“鄉中最重潤筆,每一志文成,則大平車中滿載相贈。

    ”黃山谷笑曰:“想俱是蘿蔔瓜齑耳!”趙銜之,自是擠排不遺餘力,卒有宜州之貶。

     明文天話 近日有達官自刻其文,且問于作者曰:“吾文何如古人?”或對曰:“一代之興,有一代之文。

    故漢曰漢文,唐曰唐文。

    公之文可謂明文也。

    ”其人不悟。

     楊升庵雲:滇中有一先輩,谕諸生讀書為文之法甚悉。

    語畢,問諸生曰:“吾言是否?”一人應曰:“公天人,所言皆天話也!”吳下謂大言曰天話。

     鞋底 楊文公億在翰林時草制,為執政者多所塗削。

    楊甚不平,因取塗處加以濃墨,如鞋底樣,題其旁曰:“世業楊家鞋底。

    ”人問之,楊曰:“此語見别人腳迹。

    ”當時傳以為笑。

    後草制被墨黜者,相谑曰:“又遭鞋底。

    ” 恥見妻子 吏部侍郎李迥秀好機警。

    有選人被放,訴雲:“羞見來路。

    ”李曰:“從何來?”曰:“從浦津關來。

    ”李曰:“取潼關路去。

    ”曰:“恥見妻子。

    ”李曰:“賢室本是相谙,亦應不怪。

    ” 羅隐不第 沈嵩與羅隐從事浙西幕下。

    主帥出妙妓,衆以嫦娥譽之。

    嵩曰:“嫦娥甚陋,安可及?”帥驚曰:“書記識嫦娥乎?”曰:“嵩兩度到月宮折桂,何為不識?” 或雲:嵩此言,蓋譏隐之不第也。

    又,江南李氏嘗遣使聘越。

    越人問;“見羅隐給事否?”使人雲:“不識,亦不聞名。

    ”越人雲:“四海聞有羅江東,何拙之甚!”使人雲:“隻為榜上無名。

    ”子猶曰:我愛心中錦,人尊榜上名。

     腹負 黨太尉嘗食飽,扪腹歎曰:“我不負汝!”左右曰:“将軍不負此腹,恨此腹負将軍。

    ”言未嘗少出智慮。

     書午字 李義安谒富人鄭生,生辭以出。

    義安乃于門上大書一“午”字而去。

    蓋譏“牛不出頭”也。

     書牛可對題鳳。

     納粟 岐山王生,循故例納粟三千斛,授官助教。

    以厚價市駿馬騎乘,每不惬意。

    醫者李生故稱壯健,以為價賤。

    王怪問之。

    李曰:“馱得三千斛谷,豈非壯健耶?” 邊面 武臣陳理從軍三十餘年,立功十次,謂賀子忱曰:“朝廷推賞,一次輕一次。

    ”賀笑曰:“隻為邊面一次近一次。

    ”。

     理宗朝,欲舉推排田畝之令,廷紳有言,未行。

    至賈似道當國,卒行之。

    時人嘲之曰:“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

    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

    ”亦此意。

     太平幸民 康定中,西戎寇邊,王師失律。

    當國一相以老謝去,親知就第為賀。

    飲酣,自矜曰:“某,一山民耳。

    遭時得君,告老于家,當天下無事之辰,可謂太平幸民矣!”石中立曰:“隻有陝西一夥竊盜未獲。

    ” 庾亮 庾亮擊蘇峻,屢敗。

    陶侃曰:“古人三敗,君侯始二。

    當今事急,不宜數敗。

    ” 叢公厲禁 叢蘭巡撫淮安,務汰冗費,未免已甚。

    一滑稽生進言曰:“公尚有禁革未盡者。

    ”叢忻然請教。

    曰:“褲以蔽形,今兩股是虛費也。

    去一存一,所有多矣。

    ”叢良久曰:“得無不便于行乎?”生曰:“公但禁之,誰敢言不便者?”叢知刺己,乃稍弛厲禁。

     六千兵 國朝保國私役營二千治第。

    伶人為誦詩句曰:“楚歌吹散六千兵。

    ”一人曰:“八千也!”解者曰:“那二幹兵為保國公蓋宅去矣!”。

     預借 《行都紀事》:某邑宰因預借違旨,遭按而歸。

    某府府将乃宰公之故舊,因留連而燕飲之。

    有妓慧黠,得宰罷官之由,時方仲秋,忽歌《漁家傲》:“十月小春梅蕊綻。

    ”宰曰:“何太早耶?”答曰:“乃預借也。

    ”宰大慚。

     妲己賜周公 五官将既納袁熙妻,孔文舉與曹公書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賜周公。

    ”曹公以文舉博學,信以為然。

    後問文舉。

    答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 滕甫類虞舜 滕甫有弟申,狠暴無禮,其母獨笃愛,用是數淩侮其兄,而阃政多紊。

    章子厚與甫舊狎,一日語之曰:“公多類虞舜,然亦有不似者。

    ”甫究其說。

    子厚曰:“類者父頑、母嚚、象傲。

    不類者,克諧以孝耳。

    ” 馬希聲 馬殷卒,子希聲居喪不戚,葬之日,頓食雞【月傕-亻】數盤。

    其臣潘起譏之曰:“昔阮藉居母喪,食蒸豚,何代無賢!” 鴛鴦樓 謝希孟每狎娼。

    陸象山責之曰:“士君子下昵賤娼,獨不愧名教乎?”希孟敬謝,請後不敢。

    他日複為娼建鴛鴦樓。

    陸又以為言。

    謝曰:“非特建樓,且有記。

    ”陸喜其文,不覺曰:“樓記雲何?”即口占首句雲:“自遜、抗、機、雲之死,而天地英靈之氣,不鐘于世之男子,而鐘于婦人。

    ”陸默然。

     妖鳥啼春 方圭好為惡詩,逢人即誦數千言,喋喋可憎。

    一日宋丞相宴客于平山堂,圭談詩座上。

    宋惡之。

    時望見野外一牛,就樹磨癢,宋顧坐客胡恢曰:“青牛恃力狂挨樹。

    ”恢應曰:“妖鳥啼春不避人。

    ”合席大笑。

    圭奮拳擊恢,衆護得免。

     河豚赝本 米元章精于臨摹,每借古畫,即以臨本并還,還使自擇,人不能辨其真赝也。

    楊次翁守丹陽,米過郡,留數日。

    将去,次翁曰:“今日為君作河豚羹。

    ”其實他魚,米遂疑而不食。

    次翁笑曰:“公勿疑,此河豚赝本耳。

    ” 米以臨摹奪人書無數。

    在漣水時,客鬻戴嵩牛圖。

    米借留數日,欲以摹本易之,竟不得。

    客謂原本牛目中有牧童,摹則無也。

    子猶曰:造僞工,有時窮。

    米南宮,輸戴嵩。

     元欽師 元欽,字思若,色甚黑,時人号為黑面仆射。

    欽曾托青州人高僧壽為子求師。

    師至,未幾逃去。

    欽以讓僧壽。

    僧壽性滑稽,反謂欽曰:“凡人絕粒七日乃死,始經五朝,便爾逃遁,去食就信,實有所阙。

    ”欽乃大慚,自是待客稍厚。

     棘刺丸 孫搴嘗服棘刺丸。

    李諧戲之曰:“卿應自足,何假外求?” 刺醫 王仲舒為郎官,與馬逢友善,責逢曰:“貧不可堪,何不尋碑志相救?”逢曰:“适見誰家走馬呼醫,君可待也。

    ” 光福地 袁了凡好談地理,曾訪地至光福,問一村農曰:“頗聞此處有佳穴否?”曰:“小人生長于斯,三十餘年矣。

    但見帶紗帽者來尋地,不見帶紗帽者來上墳。

    ”袁默然而去。

     陸念先 陸念先口無擇言,時出微詞,乃足絕倒。

    故與王太守中表戚。

    太守富甲吳中,而終日蹙迫,甚于窭人。

    嘗對念先憂貧,語次,念先忽拊髀大呼曰:“嗟乎!如某者,安得三千金以快吾意!”太守亦驚曰:“知兄居貧,唯是朝夕計急耳,胡所費,而驟須三千金?”念先曰:“然,故有所用之。

    ”因屈一指曰:“千金以贍三黨戚屬暨窮交兄弟。

    ”再屈一指曰:“千金以飯僧暨恤無告乞兒。

    ”又屈一指曰:“千金即以贈弟,令汝展一日眉頭也。

    ” 張伯起 蘇州王氏仆吳一郎,富而恣,以資得官。

    嘗乘四人轎赴姻家席。

    張伯起惡之,時有關白之警,乃遽謂吳曰:“近閱邸報,關白已就擒矣。

    ”吳欣然來問。

    張曰:“關白原是一怪,身長數丈,腰大百圍。

    截其頭,重數百斤,碎之而後能舉也。

    ”吳曰:“那有此事?”張曰:“隻一個鼻頭,亦用四人擡之。

    ”吳不終席而去。

    吳下稱奴為鼻頭。

     舜禹詩 元祐中,大官有婚于中表者,已涉溱洧之嫌。

    及夜深,女家索詩。

    傧者張仲素朗吟曰:“舜耕餘草木,禹鑿舊山川。

    ”坐有李程者應聲笑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忠孝奴 一人年老納二寵,托友祝枝山命名。

    祝以“忠奴”“孝奴”名之。

    其人曰:“何所取義?”祝曰:“孝當竭力,忠則盡命。

    ”衆大笑。

     鄉老墾荒 郎瑛與一鄉老遊山,見荒地數頃,土人曰:“欲送人召糧者。

    ”老人默然久之,語郎曰:“即當載米及鐵器,令若幹人來墾此地,數年可富矣。

    ”郎曰:“還須載生鐵數百斤。

    ”老人曰:“何用?”郎曰:“鑄汝不死耳。

    ” 三星 北京吏部前諸小兒賣食物者,常雲:“相公每都是三星的,才得到此。

    ”予初不知,問之。

    曰:“舉人進士是福星,歲貢是壽星,納監的是财星也。

    ” 洗兒詩 東坡頻年谪居,嘗作《洗兒詩》,曰:“人家養子愛聰明,我為聰明誤一生。

    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害到公卿。

    ” 國初瞿存齋宗吉一詩雲:“自古文章厄命窮,聰明未必勝愚蒙。

    筆端花語胸中錦,賺得相如四壁空。

    ”其意本東坡《洗兒詩》來。

    近時楊宗伯月湖,又反其意作詩曰:“東坡但願生兒蠢,隻為聰明自占多。

    愧我生平愚且蠢,生兒何怕過東坡。

    ” 打甲帳 凡交易事,居間者索私贈,名為“打夾帳”。

    馬仲良督浒墅關,出羨餘市田以贍學宮。

    其價稍厚,一時居間者皆乘之要利。

    或作語嘲之,雲:子路與申枨同坐。

    子路譏申曰:“枨也欲,焉得剛?”枨遂曰:“由也不得其死然。

    ”子路大怒,訴之夫子。

    夫子曰:“罪在枨。

    ”用牌大書“打申枨”三字送子夏。

    适子夏喪明,認宇不真,驚曰:‘誰人打甲帳?” 寓言 子思薦苟變于衛侯。

    一日子思适衛,變擁篲郊迎,執弟子儀甚恭。

    變有少子,亦從。

    子思訝問何人。

    左右曰:“此苟弟子孩兒。

    ” 有夢至上清谒天帝者,見一人戎服帶劍而無首,頸血淋漓,手持奏章,而進其詞曰:“訴冤臣秦國樊于期,得罪亡奔在燕,有不了事衛荊柯借去頭顱一個,至今本利未還。

    燕太子丹見證。

    伏乞追給。

    ”天帝覽之,蹙額而言曰:“渠自家手腳也沒讨處,何暇還你頭顱?” 鐘馗生日,其妹具禮賀之。

    一大鬼願挑擔去。

    妹作書雲:“酒一尊,鬼一個,挑來與兄作慶賀。

    兄若嫌鬼小,挑擔的湊兩個。

    ”馗喜,俱命庖人烹之。

    二鬼相向而泣。

    小鬼曰:“我被捉來無奈,誰教你挑這擔兒?” 明皇與貴妃雙陸,命力士伏地,以背承盤。

    明皇呼“紅”,貴妃呼“六”。

    久之,力士在下呼曰:“須放奴婢起來也擲擲幺!”隐“直直腰”。

     佛經:昔者菩薩身為雀王,慈心濟衆。

    有虎食獸,骨挂其齒,因饑将終。

    雀王入口啄骨,日日若茲,骨出虎活。

    雀飛登樹,說佛經曰:“殺為兇虐,其惡莫大。

    ”虎聞雀誡敕聲,勃然恚曰:“爾始離吾口,而敢多言!”雀速飛去。

     口碑部第三十一 子猶曰:古來不肖之人,皇靈不能使忌,天譴不能使霅,而獨畏匹夫匹婦之口。

    何也?皇靈天譴皆不必,而匹夫匹婦之口必也。

    鄭僑采鄉校之議,宋華避東門之讴,而輓近庸君如宋理宗,亦謂谏官曰:“盡忠由你,隻莫将副本傳将外去。

    ”人之多口,信可畏夫!而猶有甘心遺臭由人笑罵者,彼何人哉!集《口碑》第三十一。

     世修降表 蜀主孟昶命李昊草降表。

    前王蜀之亡于唐也,降表亦昊為之。

    蜀人夜書其門曰:“世修降表李家。

    ” 真正獨行生意。

     閻立本、姜恪 閻立本精于畫,朝野珍之。

    既輔政,但以俗材應務,無宰相器。

    時姜恪以戰功擢左相。

    時人為之語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 源休、郭倪 唐源休受朱泚僞官,自比蕭何之功,入長安日,首收圖籍。

    時人笑之,目曰:“火迫酂侯。

    ”宋南渡,有郭倪為将,自比諸葛。

    酒後辄詠“三顧頻繁,兩朝開濟”之句,而屏風、便面一一皆書此二句。

    未幾敗于江上,倉惶涕泣而匿。

    時謂之“帶汁諸葛”。

    正可作對也。

     姜師度、傅孝忠 唐河中尹姜師度好溝洫,所在必發衆穿鑿。

    雖時有不利,而成功益多。

    先是太師令傅孝忠善占星緯。

    時人為之語曰:“傅孝忠兩眼看天,姜師度一心穿地。

    ” 陳和叔、孔文仲 陳和叔為舉子,通率少檢;後舉制科,驟為質樸。

    時号“熱熟顔回”。

    時孔文仲對制策,言“天下有可歎息痛哭者”。

    既被斥,和叔曰:“孔生真杜園賈誼也。

    ”王平甫聞之曰:“‘杜園賈誼’,好對‘熱熟顔回’。

    ” 張鷟、董萬舉 張鷟,号“青錢學士”,以其萬選萬中。

    時有明經董萬舉,九土不第,時嘲曰“白臘明經”。

    時以為的對。

     孔太守 孔太守在任時,聶雙江初到,有“三耳無聞,一孔不竅”之謠。

    近年又有“松江同知貪酷,拚得重參;華亭知縣清廉,允宜光薦”之對。

    時潘天泉為同知,名仲骖;倪東洲為華亭縣尹,名光薦故也。

     嚴子陵 淩某拜嚴介溪為父,人稱“嚴子陵”。

    後有缙紳王姓者,抱他人子為孫,世即對為“王孫賈”。

     鸱鸮公 《水南翰記》:南京國子監有鸮鳴。

    祭酒周洪谟令監生能捕者,放假三日,人目為“鸱鸮公”。

    其後劉先生俊為祭酒,好食蚯蚓,監生名之曰“蚯蚓子”,以為對。

     陳儀、窦俨 梁颢在翰林時,胡旦知制诰院,趙昌言為樞密副使,陳儀、窦俨俱為三司鹽鐵副使。

    五人者且夕飲會,茶觞壺矢,未嘗虛日。

    每沉醉,夜分方歸。

    金吾吏逐夜候馬首聲喏。

    儀醉,以鞭指其吏曰:“金吾不惜夜,玉漏莫相催。

    ”于是諺曰:“陳三更,窦半夜”。

     湯一面 湯胤勣博學英發,成化初,言者薦以将才,有“才兼文武,可當一面”之語。

    時号“湯一面”。

    及鎮陝西孤山,有故人來谒,留飲。

    值報虜薄城下,湯語故人曰:“先生姑且酌,吾往,生擒胡雛來并睹。

    ”方出城,有胡匿溝中,一箭中咽而死。

    人又号曰“湯一箭”。

     沈度、許鳴鶴 永樂間,沈度以能書為學士,許鳴鶴以能文為中書。

    朝中語曰:“學士不能文,中書不能書。

    ” 晉帝奕 晉帝奕夙有瘘疾,使左右向龍與内侍接,生子以為己子。

    百姓歌之曰;“鳳凰生一雛,天下莫不喜。

    本言是馬駒,今定成龍子。

    ” 和事天子 中宗朝,監察禦史崔琬對彈宗楚客,楚客忿然作色。

    上命結為兄弟,以和解之。

    時人謂之“和事天子”。

     昭宗尊号 唐昭宗嘗曰:“朕東西所至,禍難随之。

    願避賢者路。

    ”人戲上尊号曰“避賢招難存三奉五皇帝”。

    三,謂一後二昭儀,五,謂朱全忠、王行瑜,李克用、李茂貞、韓建五鎮。

     惡發殿 錢武肅王镠所居殿,名“握發”。

    吳音“握”“惡”相亂。

    錢唐人遂謂曰;“此大王惡發殿也。

    ” 麒麟楦 唐楊炯每呼朝士為麒麟楦,或問之。

    曰:“今假裝麒麟,必修飾其形,覆之驢上。

    及去其皮,還是驢耳。

    ” 兩李益 李君虞以禮部尚書緻仕。

    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于姑臧。

    時人謂尚書為“文章李益”,庶子為“門戶李益”。

     李尚書門地不薄,而以文章獨伸。

    孰謂文章不值錢! 三不開相公 五代廢帝時,馬胤孫為相,時号“三不開相公”:入朝印不開,見客口不開,歸宅門不開。

    ” 三旨相公 王珪相神宗十六年,無所建明。

    時稱“三旨宰相”:進呈雲“取聖旨”,可否訖雲“領聖旨”,退谕察事者雲“已得聖旨矣”。

     三覺侍郎 趙叔問為天官侍郎,肥而喜睡,又厭賓客,在省還家,常挂歇息牌于門首。

    呼為“三覺侍郎”,謂“朝回、飯後、歸第”也。

     《外史梼杌》二事 徐光溥為相,喜論事,為李昊等所嫉。

    後不言,每聚議,但假寐而已,時号“睡相”。

     蜀韋嘏,唐相贻範之子。

    仕孟昶時,曆禦史中丞,性多依違,時号“軟餅中丞”。

     閣老餅 丘文莊自制餅,軟膩适口。

    托中官進上。

    食之,嘉,命司膳監效為之。

    不中式,俱被責,因請之丘。

    丘靳不以告。

    由是京師盛傳為“閣老餅”。

     劉棉花 成化中,内閣劉吉丁外艱起複,百媚科道以免彈劾。

    弘治改元,侍讀張升數其十罪,反為禦史魏璋所劾,左遷。

    世以吉耐彈,目為“劉棉花”。

     兩字尚書 成化間,上患舌澀,諸司禦前奏事,準行者苦答“是”字。

    鴻胪卿施純彥請易“照例”二字,上答甚便,尋擢尚書。

    時人嘲曰“兩字尚書”。

     襄樣節度 襄陽人善為漆器,天下取法,謂之“襄樣”。

    及于司空為帥多暴,鄭元鎮河中,亦暴。

    遠近呼為“襄樣節度”。

    見《國史補》。

     白兔禦史 王弘義始賤時,求傍舍瓜,不與。

    及為禦史,乃騰文言園有白兔。

    縣為集衆捕逐,畦蓏無遺。

    内史李昭德曰:“昔聞蒼鷹獄吏,今見白兔禦史。

    ” 馱官人 曹欽謀逆,己殺寇深,又索王尚書翺。

    王正在一室,窘迫。

    一主事長大多力,遽負之逸。

    王後擢此人要津。

    時呼為“馱官人”。

     楊仲嗣、魏伯起 《佥載》雲:楊仲嗣躁率,魏光乘目為“熱鏊上猢狲”。

    《北史》:魏伯起在京洛,輕薄尤甚,人号為“驚蛱蝶”。

     李拾遺 周右拾遺李良弼奉使北蕃,匈奴以木盤盛糞飼之,臨以白刃。

    弼懼,勉食,一盤并盡,乃放還。

    人诮之曰:“李拾遺能食突厥之遺。

    ” 度宗榜 度宗崩,幼君諒陰。

    榜第一名王龍潭,二名路萬裡,三名胡幼黃。

    京師為之語曰:“龍在潭,飛不得;萬裡路,行不得;幼而黃,醫不得。

    ” 城隍牆上畫 洪武間,有人畫僧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