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風流誇未了,雞鳴殘月五更寒。
檻竹敲聲入小齋,滿腔春事浩無涯。
一身徑藉東君愛,不管床頭墜玉钗。
正是:解凍東鳳,紅雨亂飛春雁字;偷香粉蝶,花房深宿夜風流。
玉貞為情所困,乃藏生于内閣下十餘日,夫人不之知。
所知者,惟蘭英、桂英而已。
吾知其不謂天上姓名播揚于許子,隻知兩心娛合見慣于司空。
時命桂英取酒于生飲。
玉貞口占一絕句,以勤生雲:
日月相催似跳丸,請君莫強素杯難。
扁舟老叟今何在?難買生前一笑歡。
生亦吟一絕句以複玉貞雲:
臨鳳随意薦露杯,笑指桃花上臉來。
且問醉鄉佳景好,绛紗深處玉山頹。
時酒初闌,生曰:“憶昔河都之會,于載幾更,豈期得遇今日。
”因以神語一節告之,玉貞歎而異曰:“心親則千裡晤對,情異則連屋不相往來。
以神語而觀,信其然耳。
”生又曰:“昔者,吾燈前所遇卿時,尚會之初,亦能表意否?”玉貞曰:“眉尖目角之意雖有,緣不知及此。
但以詩詞自抑,不下百首。
”生曰:“彼此皆然。
”遂俱出前遇所作絕句詩章,錄一二以呈。
玉貞詩曰:
十分春上小桃紅,謾有靈犀一點通。
閉戶固将蹤迹避,幾回無語立東風。
又
野花狼藉怨胭脂,垂卻疏簾不忍窺。
試把銀缸聊一照,從容吟徹四愁詩。
又
隔樓掩映夏雲峰,寫景無文亦不工。
粉蝶不随春去也,飛來池館舞薰風。
又
新留一點綠枝頭,手撚花枝獨自羞。
此恨付随流水去,長江不斷許多愁。
又
渭水滔滔空自流,落霞飛斷楚江秋。
玉樓深鎖薄情種,何處逢人喚莫愁。
又
繡帏展轉奈何孤,壁上殘燈半有無。
遼闊莫嗔音問少,楚天沙漠雁來稀。
又
細雨飄飄入紙窗,地爐灰盡冷侵床。
個中正罷相思夢,風撲梅花鬥帳香。
又
雨打芭蕉竹動風,無聊欹枕聽僧鐘。
不禁夜雨清人骨,一笑開門雪滿松。
蘇生詩曰:
我生非醉亦非癡,何事無憂每皺眉。
凝望階前誰是怨,杜鵑啼在落花枝。
又
滿眼風光轉眼移,殘花委地欲成泥。
舍琴暫息商陵操,靜聽山禽繞樹啼。
又
綠蔭松蘿暑氣涼,清泉瀉入小池塘。
人閑晝永無聊賴,一朵荷花滿院香。
又
新篁小閣午風飄,何處朱唇印洞箫。
鴛鴦慣從花下立,一雙添出許多嬌。
又
飒飒西風金鐵鳴,黃花落地寂無聲。
清秋莫道無顔色,一葉殘荷罩□□。
又
明月荷花遠近洲,堪驚又是搗衣秋。
暗中不道流年換,底事青春也白頭。
又
玉宇微茫白雪傾,疏簾淡月照人清。
凄涼睡到無聊處,怪殺寒雞不肯鳴。
又
鐵馬喧風菊盡殘,起來和夢倚欄杆。
修心不到梅花地,耐得山中一夜寒。
既而覽畢,生乘醉,與玉貞攜手,縱步于繡金亭,進雪月軒中。
生見石壁深高,幽篁邃密,林障秀阻,人迹罕交。
生欲與之構歡,玉貞不從。
且笑曰:“如此日麗中天何?”生強之,乃從。
但見豔體露楊妃之玉,朱唇點漢署之香,其兩情吻合,弗克名狀。
時玉貞卯酒未醒,随生遣興。
酒醒之後,钗橫鬓亂。
生曰:“卿子亦所謂海棠睡未足也。
”玉貞号為海棠紅,遂綴一律詩與生雲:
帶雨籠煙匝樹奇,妖嬌身勢似難支。
紅推西國無雙色,春占河陽第一枝。
濃豔正宜吟鄭子,工夫何用寫王維。
含情欲把芳心束,留在東風不放歸。
生亦作古風短篇一首,答玉貞雲:
洞庭昨夜春風起,又見海棠花吐蕊。
幽姿淑态最風流,一枝低帶鴛鴦睡。
朱唇得酒猩猩足,太真亭外涼新浴。
春雨晴天笑半開,紛紛桃李總媚俗。
詩方就,不覺夫人信步于後。
時生與玉貞方交體而坐,鬓發縱橫,見夫人至,大恐,莫能趨避。
玉貞顧生曰:“毋恐。
”因謂其母曰:“向者,天緣事合,兒女情多。
隔水賦梅花,非謂廣平之罪。
上樓見楊柳,乃知王子之愁。
伏以兒女犯私通之咎,非不節之名。
惟冀泰度包荒,庶幾以恩合者終于恩,以情合者終于情。
”生但鞠躬惶恐而已,不瞰翹首。
夫人寵愛玉貞與生,顔色如故,乃謂生曰:“吾見私奔竊娶者,當加犯法之名。
正娶明婚者,莫作違條之論。
顧玉貞,乃寡人今日之門楣,卻為郎明日之箕帚。
郎君毋恐也。
”遂擇吉完親。
玉貞因作律詩一首以贈生。
詩曰:
朱陳秦晉喜齊諧,剩把華筵月下排。
天意卻符人意好,惡緣向作好緣來。
香芬仲寶蓮花幕,光滿溫郎玉鏡台。
今夜洞房春萬種,不須蝶使與蜂媒。
生亦庚前韻,以答玉貞雲:
不事佳期卻偶諧,都緣天意巧安排。
野花有約常開落,浪蝶無心自往來。
靜與瑤笙陪绮席,醉乘佳趣上高台。
幾回惹得疏狂興,竟向東風獨自媒。
生既卒以合卺之後,置富貴于度外,不以試文為念。
玉貞常道之曰:“子幸衮龍殿上,曾誇獨對之三千,朱雀橋邊,不作尋常之百姓。
念予之賦情有日,期子之兼善及時。
方今,綱紀縱橫,民生塗炭,子可展擎天之手段,沛大旱之甘霖。
上可以柱石朝廷,下可以雨露海宇。
且龍以屈伸為神,鳳以嘉鳴為貴,何必隐形天外,潛鱗于重淵哉。
”生見其有道之語,亦委聽從之焉。
時在七夕,玉貞命價薦酒,遂與遣情。
乃口占律詩一首與生。
詩曰:
九霄高駕衆星橋,羅绮香濃步阿嬌。
玉樹三更雲漠漠,銀河一帶水迢迢。
歡娛隻恐催銀箭,情緒難禁倒翠翹。
都付兩天心地老,何妨暮暮與朝朝。
生見玉貞詠七夕,乃作惜花說以答雲:
餘生平,有詩酒琴棋之趣,兼耽風花雪月之懷。
嘗遍撰名花,而植于系春之堂。
莫不愛戀保護,而灌溉栽培,無所不至。
故其花,有紅沉而醉西施者,有含嘻而笑妃子者,有富貴而傲凡品者,有隐逸不染塵滓者,有先名而占春魁者,有獨秀而噴秋香者,有妖嬌而媚東風者,有冶豔而妝朝雨者。
獨見一朵,長颦有恨,如怨如訴。
餘乃進而解之曰:花呵,花呵,作盡為悅己之容,媚人之色,而何失顔不展,恨不擡頭耶?莫是為殘紅西飛,卻怨着五更風惡耶?莫是為紛紛點苔,卻怨着妒雨相摧耶?莫是為冉冉綠蔭卻怨着門外之無為借問耶?莫是為飄風萬點,卻怨着欲盡之無為經眼耶?在消長者,時也。
愛憎者,情也。
時不能常遇,情不能以無徇。
故姚公之恂于牡丹,不無富貴之懷。
周子之徇于蓮花,偏有隐逸之趣。
淵明之于菊,和靖之于梅,寶郎之于柳,王氏之于槐,各徇其情性之所安。
雖有異芳奇品,亦不為之移其所甚好。
爾亦随其所遇,随其所好而已。
于天,夫何怨。
于人,夫何尤?于是花,乃偏反。
葉垂露滴如啼淚,若有悟于相解之有感者矣。
但又未能釋然,消勃然興。
故餘又解之曰:“道當反之于己,變則委之于運。
但恨自枝之無葉,莫怨太陽之獨偏。
自恨花錦之無似,莫怨有花之無人。
可知東風不私被,雲雨無擇施。
或有惜此而起早者,有惱此而眠不得者。
或有葑菲無棄,下體拱把而兼所愛,則彼無專厚,此無獨薄。
花又何怨,花又何尤。
花乃一枝微動,随風上下,有若點頭道是者然,作惜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