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二 章 神仙失寶

首頁
    題,大家在台面上說話,—是—,二是二,玉猴答應與不答應,當場可見分曉。

    如果他願意歸化,最好,倘不願意,我們也不必勉強。

    最重要的,現在我們切不可提起“神仙失寶”的案件。

    隻當若無其事,否則他作賊心虛。

    可能藉放不來‘就宴’,反而誤事。

    這是上策,必須先用,成與不成,未可逆料。

    談到下策之前。

    貧道先講一段故事。

    聽說玉猴雖是好色,但并非真正的好色。

    不久以前,通天教主為了博取他的歡心,業已用過美人計,所謂美人,就是以美貌聞名于魔國的玉面狐女。

    以九尾玉面狐女匹配玉面神猴,原是門當戶對,旗鼓媲美,不料那玉猴眼高于頂,理想遠大,當狐女正想親近時,立即被他斥退。

    他說道:“狐臊太臭!”經此一舉,通天教主弄巧成拙,計劃頓成畫餅。

    衆所周知,通天教主的個性何等堅強,他野心正濃,千方百計又正在物色佳麗,企圖再施美人汁,因此,貧道疑心,這次瑤池失蹤了十二名仙女,必是通天教主所幹。

    所以,現在我們談到下策,必須先注意玉猴好色的程度如何。

    根據貧道鬥膽推測,玉猴不一定肯接受那些瑤池仙女,因她們雖是仙家之女,身份要比玉面孤女高貴得多,但仙級較低,道行不深,何況劫奪之女,來路不正,必為他所拒絕……” “鎮元子,不要說下去了,你為何把玉猴的色欲估計得這樣純正,豈有此理?”天罡星君聽不順耳,揚眉怒目,打斷鎮元子的話鋒,并且他的語氣也很不客氣。

     涵養功夫極好,鎮元子并不生氣,反而笑道:“星君且莫心急,容貧道慢慢解釋。

    玉猴拒絕或接受瑤池仙女。

    我們就能确定玉猴好色的程度。

    如果他拒絕,那證明貧道的推測正确,同時我們也可了解他是好色而不淫;假如接受,我們也可知他好色而淫,至于貧道的推測錯誤或正确,都是無關宏旨……”“呸!我可以與你打賭,他一定會将十二仙女照單全收,豈有妖精不喜仙女之理?”天罡星君站起身來,以手指指着鎮元子,高聲插嘴,使鎮元子的發言又告中斷。

     天魁星君道:“賢弟暫且忍耐,不要打擾。

    ” 天罡星君怒氣未息,哼了一聲,坐了下去。

     地母娘娘和幽冥教主的心裡暗道:“天罡真是粗魯。

    ”于是鎮元子接着道:“不論玉猴‘好色而不淫’。

    或‘不但好色,而且好淫’,我們就要立刻使用下策,因好色而不淫,我們可用正色去打動玉猴,使他就範的機會是五五之比;好色而淫,那就是玉猴見色憂色,使他就範機會是十足的。

    現在貧道想起來了,剛才到靈霄寶殿來的那位仙子叫什麼名字?” 玉帝道:“她是朕的内宮女官,封為逍遙仙子,主管文書翰牍,為玉後所愛,視若已女。

    ” 鎮元子欣然道:“那好極了!我皇在上,恕臣鬥膽狂言,剛才貧道在寶殿中見到此女,姿态美妙絕倫,但她美目中眼波流動,似乎已動桃花,因此貧道提議:‘請我皇作主,轉向玉後商量,正式把逍遙仙子認為義女,然後在舉行禦宴時,待玉猴到來,正式向他議親,招他為婿,可能有賴此女挽救宇宙的浩劫’。

    不知我皇的意見如何?” 玉皇聽了,心頭震了一下,沉吟不語。

     太白金星道:“以帝女而婚妖魔,有礙天譽,這事如何使得?” 這時。

    天罡星君聽到鎮元子還是采用自己的美人計,覺得心裡安慰,不過鎮元子的确想得比自己周到。

    于是他說道:“這計策好是好的,也就是我的計策,隻可惜了一朵鮮花插在牛糞裡。

    ” 這時,玉帝向群仙衆神聖瞟了—眼,然後把目光停在李老君的面部上,問道:“李卿的高見如何?” 太上老君答道:“全憑我皇作主。

    ” 玉帝問道:“地母賢卿有何高見?”地母眉頭一皺:“不知逍遙仙子是否願意?” 地母是女人,深知女人的個性,選擇配偶,以稱心如意為主。

    所以她并不正面問答玉帝的問題,反而問了—句“逍遙仙子是否願意?” 玉帝的目光向幽冥教主—掠而過。

    看到他閉着眼睛,心中明白:”他是和尚,不便談論女人的事。

    ”因此,玉帝也不去問他。

     于是玉帝問道:“金星你的看法如何?” 金星稽首答道:“老臣不敢苟同。

    ” 玉帝問道:“天魁!卿是衆星君之首,何不表示意見?” 天魁星君起身稽首,答道:“美人計是老套,又為人間慣用,天上效法,似乎大不好聽……” “什麼好聽不好聽!那麼,除了此計之外,你有否别的更好辦法?”天罡星君喝斷天魁星君的音,接着又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我皇不必多問,我們決定用這美人計,對付玉猴。

    ” 玉帝聽了,隻得同意,當即下旨,吩咐太白金星與鎮元子同往妖魔國,邀請玉猴,前來天宮享受禦宴。

     這時太白金星心裡實在不願,因去做心與願違的事。

    一定做得不讨好,但玉帝有旨,他哪敢反對,隻得怏怏地準備起程,好在有鎮元子作伴同行,諸事可以互相商量,不緻有負使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