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時的人以忠孝二字為天經地義。
孝經上說,夫孝者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可見能孝即能盡忠,孝的一字為人生的根本。
所以地方上出了忠臣、孝子,不但有司褒獎,闾裡增榮,也許要傳之史乘哩。
在那宜陽城裡有個陳孝子,鄉黨中莫不贊美敬重,譽為宜陽之光。
陳孝子名喚景歐,家住驸馬東街,自幼在襁褓中即喪椿蔭,家中又無片瓦之覆,一垅之埴,好使他們庇而為生,所以窮苦非常。
景歐的母親毛氏,守節撫孤,含辛茹苦,仗着她十個手指終日織布,賺下錢來度日。
景歐六七歲時,聰穎異常。
毛氏是個識字通文的婦女,很具歐母遺風,親自教他讀千家詩,琅琅上口,過目不忘。
又教他畫荻寫字,筆力矯健。
湊巧對鄰有個秦老先生,學問很好,卻恨功名無緣,考到頭童齒豁,依然是個白衣。
文章憎命,富貴無分,隻得在家中開館授徒。
見了景歐這樣聰慧,便願不取束修,教景歐到他館裡去念書。
從此景歐四書五經的讀上去。
到十三歲上已能斐然成章,對答如流,裡中有神童之譽。
東鄰西舍,而午夜夢回的時候,常聽得毛氏的機杼聲,和景歐的讀書聲,互相唱和。
一燈熒熒,好似忘記了疲倦和睡眠。
毛氏見景歐如此用功,心中差覺自慰。
景歐對待他的母親,能盡孝道,凡是母親所說的話,無不聽從。
毛氏有時想念丈夫,潸然淚下,景歐卻跪在地上,用好語安慰,和顔悅色,無微不至。
早上還要代他的母親工作灑掃,不讓老人家多勞。
有一次毛氏生病,卧倒在床,景歐昕夕服侍,目不交睫,醫藥親嘗,竭誠禱天。
果然不到數天,毛氏的病轉危為安。
漸漸好了。
因此大家稱呼他為孝子。
陳孝子的美名,幾乎無人不知。
及試時,秦老先生看了他的試作,說道:“此子非池中物也,我一生敲門不中,此子必能一試而捷。
”遂撫着他的背心道:“勉之勉之。
”等到榜發時,果然名列第一。
不但他們母子倆心中快活,連秦老先生也覺得吐氣揚眉,在他門下有了一個得意弟子了。
再試又中,青得一衿,戚鄰啧啧稱美,大家說陳氏有子,也不負毛氏燈影機聲,苦心撫子的辛勞。
便有方城地方一家姓周的老人,名喚守道,是個宿儒,家中也薄有一些财産。
膝下單生一個女兒,芳名衳香,姿容秀麗,體态輕盈,頗有豔名,正在待字之年。
鄉中一般少年,無不垂涎,到他家門上來乞婚的,踵趾相接。
可是周守道擇婿綦苛,一一回絕,所以衳香尚沒有許下人家。
現在周守道見了景歐才華絕代,孝子神童,一身兼全,當然是一鄉的俊士,鳳毛麟角,不可多得。
大有坦腹東床非此子莫屬之意。
所以托了一個朋友,向景歐代達他的意思,願将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庶幾郎才女貌,相得益彰。
景歐也聞得衳香豔名,自然很是滿意。
但因老母在堂,不敢擅自作主,遂向他母親毛氏禀白。
毛氏因為衳香出自書禮之家,與自己門當戶對,況且景歐雖然學問淵博,青得一衿,然而仍是個寒素子弟,難得有人家肯把愛女下嫁,這種好機會,豈可失之交臂。
便向周家來的媒妁詢問一遍,很率實的應諾。
周守道十分喜悅,兩家文定之後,便忙着擇選吉日良辰,要代兩人早諧琴瑟之好。
周守道代他愛女置辦妝奁,必美必精。
天孫下嫁,吉士求凰,一鄉傳為美談。
兩人婚後,風光旖旎,伉俪愛好,更是不必多說。
而衳香對待姑嫜,尤能體貼夫婿的孝心,晨昏問省,搔癢抑痛,無微不至。
大得毛氏的歡心,對此一雙佳兒佳婦,自不覺老顔生花,心頭甜适。
這樣似乎景歐已由惡劣困苦的環境,漸漸趨入美滿快樂的時日。
然而彼蒼天者,好象十分吝惜地不肯多給世人享受幸福,與其翼者斬其足,與其角者缺其齒。
景歐到鄉試的時候,再去考時,卻名落孫山了。
景歐唏噓而歸,把自己做的文章底稿給秦老先生披閱。
秦老先生讀了,拍案大罵道:“盲主師,如此錦繡文章,偏偏不取,屈殺天下英才了。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豎子得意,賢士無名。
吾道衰矣!”發了許多牢騷的話,景歐又去給他的嶽父周守道觀看,守道也跌足太息不已。
然而衳香卻對景歐說了許多安慰的話,叫他不要灰心,再接再厲,一次不中,再有第二次,不如耐心守候。
于是景歐深自勖免,朝夕用功。
衳香在旁伴讀,往往到宵深始止。
和以前他的母親篝燈紡織,寒夜勸讀時,景象依稀,而境地不同了。
哪知第二次考試的時候,景歐依然不售,十分懊喪,以為自己和功名無分。
其時秦老先生也已捐館。
周守道說他女婿脫穎太早,以緻奇才天妒,命途偃蹇了。
從此景歐仕進之心漸漸淡薄,每日吟詩飲酒,聊以自娛。
在宜陽城内有一家著名的酒肆,喚做一壺天。
家釀的好酒,遐迩聞名。
陳景歐即郁郁不得志,以酒澆愁,遂天天到一壺天來買醉。
有一天他在酒肆中,結識了一個能飲能弈的和尚,便是龍門山的黃鶴和尚了。
黃鶴和尚代他相面,說他不是個富貴中人,将來另有奇遇。
目下命途晦塞,且有禍殃,囑他明哲保身,不要多管閑事。
景歐知道黃鶴和尚是隐于佛的奇人,十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