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忽聽閣上長嘯一聲,有一人飛躍而下,手中挺着兩口明晃晃的寶劍,向他們喝道:“強徒!膽敢行刺太守!這真是飛蛾投火,自來送死了。
”
楊乃光認識此人就是日間所見的那個紫袍少年,大概便是鄭耀華所說的奇人公孫龍了。
遂說道:“你休要發狂,我們今日前來,是要代鄧氏弟兄複仇的。
狗官究竟在哪裡躲避?快快獻出,方饒你的性命!”
楊乃光的話還未說完,一道白光已到了他的頸邊。
他急忙把手中劍去招架,和那人交戰起來。
那人的劍光閃爍不定,把楊乃光裹在裡面。
蓮姑知道遇了能人,不可輕視,連忙舞動寶劍,跳過去相助。
項雷也掄起雙刀,刺入白光裡面,三個人一齊向那人狠鬥。
那人不慌不忙,施展身手,雙劍如龍飛鳳舞,不可捉摸。
鬥到十數回合,當的一聲,項雷的左手刀早已削作兩截,一劍向項雷頭上掃去。
項雷急忙閃避時,肩上已被劍鋒帶着,削去一小條肉,鮮血淋漓,隻得忍痛退下,自己撕了一小塊布去紮縛傷口。
楊乃光見那人如此厲害。
确乎是生平第一次遇到的勁敵,咬着牙齒,用盡平生本領去和那人肉搏。
蓮姑也是如此,且覺得此人的劍術尚在李天豪之上,看來今天不能取勝了。
三人在閣前走馬燈般又鬥了三十餘合,又聽得閣下一片聲喧,有許多人擁至,燈籠火把,照耀如晝,高聲大喊:“捉刺客哪,不要放走了刺客!”此時楊乃光和蓮姑心中都有些驚慌,那人的劍光格外矯捷。
楊乃光估料久戰下去一定都要失風,不得已虛晃一劍,跳出圈子,對蓮姑說一聲:“走吧!”蓮姑也就跟着退走。
三人齊望原處奔逃,那人在後追來。
到得牆邊,三人翻身跳下,見背後兩道白光在桐樹上旋繞一轉,桐樹葉紛紛下堕,楊乃光等見了更是吃驚。
幸虧不再追來,三人方才很狼狽地逃回客寓。
坐定後,楊乃光透了一口氣,向二人低聲說道:“今夜我們遇見了真的劍俠了,大概那人就是公孫龍,果然不錯,姓譚的有此人保護,自可高枕無憂,無怪鄭耀華要請人相助了。
我們幸虧逃遁得快,否則恐怕一個也休想回來。
”
蓮姑歎道:“隻是送去了鄭耀華,我們怎能對得起他?将來給人家知道了,要責備我們不講義氣,丢了他各自逃生。
”
8
楊乃光道:“我心裡也是難過得很,且待明天探明白了消息,再想營救耀華兄的道理吧。
”又問項雷肩上的傷勢如何,項雷答道:“傷勢還輕,沒有大礙。
不過這一遭我們大大地吃虧了。
”三人一齊長籲短歎,更不定心去安睡,坐守到天明。
楊乃光早餐也沒有吃,披上長衣溜到外邊去探聽消息。
聽人家都在講論此事,方知昨夜鄭耀華被擒獲後,太守立刻審問口供,要他招出羽黨。
但是鄭耀華隻說大丈夫做事一身當,此來是想為他的妹妹複仇的。
既然不幸被擒,情願速死。
又把太守罵了一頓。
太守恐怕餘黨劫獄,連夜即把耀華在衙門内正法,先斬後奏。
楊乃光聽了這消息,心中又驚又悲,隻得回去報告與蓮姑、項雷二人知道。
原來公孫龍自助譚永清破滅鄧家堡以後,荒江女俠等一行人當時就動身上昆侖山去了。
薛煥、滕固住了兼旬,也北上赴龍骧寨去了,剩下公孫龍一人侍衛譚永清。
他因鄧氏七怪那時尚未盡行誅滅,漏網的羽黨尚多,所以特地在那閣上,将棉花和布紮扮好一個假人,耳目口鼻酷肖譚永清的狀貌,常常坐在那裡。
身上做好機關,倘有人來行刺時,隻要這棉花人一倒下去,上面就有一個大鐵罩落下來,可将刺客活活擒住。
自從他裝置了這個機關以後,一直太平無事,一向沒有人來。
昨天恰巧他侍衛着譚永清出去,回衙時他在馬上一眼瞧見了旁邊站着的楊乃光等三人,見他們目光灼灼,盡向轎中注視,行徑非常可疑。
暗想今夜不可不防,遂去告訴了譚永清,請他安坐卧室,室内前後派着許多捕役們暗中保護。
又在閣上點亮明燈,重行布置一番,以釣魚兒一鈎。
他自己挾雙劍,着黑衣,伏在閣子的屋面上,等候刺客到來。
果然魚兒上鈎了。
他因楊乃光等三人武藝都不平常,抱着窮寇莫追之旨,恐防他們或有什麼暗器,所以并不窮追。
回至閣上,将鄭耀華從罩内取出捆縛了,即請譚永清當夜坐堂審問口供。
耀華氣得一句話也都不肯說。
譚永清把他上了刑罰後,鄭耀華不過承認自己是個刺客,為他的妹妹複仇。
又對譚永清、公孫龍亂罵數句。
依着譚永清的意思,要将鄭耀華暫行收監,等到捉得羽黨後一同發落。
但是公孫龍卻勸譚永清趕緊把刺客治以死刑,因恐餘黨要來劫獄,反而不美。
譚永清聽了這話,立刻吩咐将鄭耀華推出去枭首示衆,一面又令捕役到城内外去,嚴加緝拿刺客的餘黨到案。
楊乃光等得到這個消息以後,覺得此間不可逗留,不如歸去,以後再來想法複仇。
于是三人付了房飯錢,懷着鬼胎,離了客寓,溜出城關。
幸喜沒有人知覺,一路回金雞山去。
三人都覺得十分乏味,因為此行不但沒有成功,反送去了活閻王鄭耀華,是大大恥辱的事。
楊乃光很想去找幾個朋友,一同再到洛陽去對付那個奇人公孫龍,隻因項雷受了傷,不得不先回山寨。
然而等到他們回到山頭時,在山下忽然遇見一個喽羅,徘徊道旁,瞧見項雷等回來,便伏在地上向他們大哭。
項雷等三人不知因何事情,一齊呆呆地發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