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章 一點精神(7)

首頁
    天真,有點返老還童的意味!正像是對國家負責表示: “你不管我們生活,不尊重學術,好,我也不管!”所以照習慣風氣,讀書人不自重的行為,還好像含有不合作反抗現實的精神,看不慣社會的不公正,才如此如彼。

    負軍事責任的,常說隻要有飛機大炮,即可望有把握打個大勝仗,料不到一部分知識階級的行為,恰恰就表示在民族精神上業已打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敗仗。

     然而對于這個問題,卻似乎和目前許多别的問題一樣,不許人開口。

    觸事多忌諱,不能說。

    用沉默阿谀事實,竟是必要的。

     或有人看不過意,要提出讨論讨論,或想法改善,結果終亦等于捕風,近于好事。

    好事過分或熱心過分,說不定轉而會被這些讀書人指為有“神經病”。

    以為不看大處看小處,而且把小事放大,挑剔自家人何苦來。

    “小子何知,吾人以此自溷耳。

    ”因此一切照常。

     這種知識分子,事實上對生命既無一較高的理想或目的,必用剛正犧牲精神去求實現,生活越困難,自然越來越不濟事。

    消極消極,竟如命裡注定,他人好事熱心,都是多餘了。

    不過我們若想起二十年前,王四前輩痛罵遺老官僚為何事,真不能不為這種“神經衰弱”的知識階級悲憫! 我于是妄想從病理學上去治療這種人,由衛生署派出大批醫生給這些讀書人打打針,從心理學方面對付這種人,即簡簡單單,當頑童辦理,用戒尺打手心。

    兩個辦法中也許後面一法還直截簡單而有效果,為的是活了三四十歲的讀書人,不知尊重自己,耗費生命的方法,還一如頑童。

    不當頑童處治,是不會有作用的! 細想知識階級的過去,意忽有所悟。

    這類人大多中産家庭出身,或襲先人之餘蔭,或因緣時會,不大費力即得到當前地位。

     這些人環境背景,便等于業已注定為“守常”,适宜于在常态社會中過日子。

    才智聰明,且可望在一有秩序上軌道的國家中作一有用公民,長處是維持現狀,并在優良環境中好好發展。

     不湊巧就是他們活在當前的中國,戰前即顯得有點不易适應。

     他們夢想“民治主義”,可是卻更适宜生活在一個“專制制度”中,隻要這專制者不限制他們的言論,并不斷絕他們的供給,他們贊同改變一切不良現狀的計劃,可是到實行時,卻又常常為新的事實而厭惡,因此這些計劃即使可逐漸達到真正的民主政治,他們還會用否定加以反對與懷疑。

    可是反對與懷疑盡管存在,一面又照例承認事實。

    在事實上任何形式的政治制度,隻要不餓死他們,總可望安于現狀活下去。

    雖活得有點屈辱,要他們領導革命,可辦不到。

    所以過去稍有頭腦的軍閥,當前的有手腕的政客,都明白不必擔心知識階級不合作。

    這些人目前也有好處,即私人公民道德無可疵議,研究學問也能循序漸進慢慢見出成績,雖間或有點自私,所夢想的好社會,好政治,都是不必自己出力即可實現,而且不能将生活标準降到某種程度。

    可是更大的好處,也許還是他們的可塑性,無所謂性,即以自我中心出發,發展自己穩定自己的人生觀。

    因此聰明的政治家,易于運用他們的知識和社會地位,從事政治上的一切建設。

    不必真正如何重視他們,但不妨作成事事請教的神氣,一半客氣用在津貼研究費上,即可使他們感覺當事者的賢明。

    如運用得法,這些人至某一時無形中且會成為專制的“擁護者”,甚至于“阿谀”。

    正因為這些人在某一點上,常常是真正“個人主義者”,對國家“關心”相當抽象,對個人生命“照常”卻極其具體。

    書本知識雖多,人生知識實不多。

    至于犧牲地位,完成理想,或為實證理想,自然是不可能的。

    話說回來,這些人又還可愛,可愛處也就是在他那種坦白而明朗的唯實哲學,得過且過的人生觀,老實性格,單純生命在溫室長大而又加以修理過的禮貌儀範。

    讀的書雖常常是世界第一等腦子作的,過日子卻是英美普通公民的生活打算。

    ……我好像重新明白一個問題,即前面所說,遇到這種人不自愛與不自重時,就打手心的辦法了。

    因為這麼一種人活到當前變動社會中實在是一種悲劇。

    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幻想,已完全毀了,完全給戰争毀了,讀書由于分工習慣,除了本行别的書又無多大興味,他們從“集團自殺”方式上找娛樂,還能做什麼?我幻想廿年後國家會有個新的制度,每個中國人不必花錢,都有機會由小學讀到大學畢業。

    到那時,所謂“知識階級”和“政客”,同樣已成為一個無多意義的名詞。

    國家一切設計全由專門家負責,新的淘汰制度,卻把一切真正優秀分子,從低微社會中提出來,成為專門家的準備人材,到那時,對于知識階級,将不是少說話,卻是無話可說,那就太好了。

     我們實需要一種美和愛的新的宗教,來煽起更年青一輩做人的熱誠,激發其生命的抽象搜尋,對人類明日未來向上合理的一切設計,都能産生一種崇高莊嚴感情。

    國家民族的重造問題,方不至于成為具文,為空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