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記卷第四

首頁
    。

    問章牒三車宗義。

    雲亦是實者。

    以亦之言。

    是有何意。

    答以非三車宗。

    應唱言之語。

    以四車宗意。

    置此亦之語。

    謂汝如吾宗白牛是實。

    以三中牛車。

    說為是實者。

    以此意故。

    置亦言也。

    問依經何文。

    立索車名。

    答折薪記主。

    釋此義雲。

    經文本無索寫。

    但取經中願賜我等三種寶車之辭。

    義言索耳(已上)此釋章文複更索耶之索字也。

    金陵大師。

    法華玄論六雲。

    文中無索字。

    但有賜言。

    長行明時賜與。

    偈中雲願賜我等三種寶車。

    雖無索字。

    言但願時賜與。

    即是索也(已上)光宅。

    天台。

    太子疏等。

    皆言索車。

    并此義也。

    慈恩疏中。

    亦用索字。

    問三車兩宗。

    牛車言實。

    準光宅意。

    有此三難。

    雲何三車會通此難。

    三種難者。

    牛若實者。

    可有其體。

    若有體者。

    可得牛車。

    若得牛車者。

    不可索牛車。

    然無體故。

    不得。

    不得故索牛車。

    答三車兩宗。

    各有所立。

    且法相師意者。

    門外三車。

    各有求索。

    以生空智。

    為羊鹿體。

    二乘之人各實得之。

    是故發智。

    斷惑得果。

    至自乘極。

    然其所餘種智定等。

    未能證得。

    為得此法。

    精勤修習。

    名索二車。

    今此牛車。

    菩薩乘人。

    無漏正智。

    以為牛體。

    無漏後智。

    為牛車體。

    自位後智。

    雖已證得。

    遠望佛果。

    求其妙智以佛果智未證得故。

    非謂彼牛及以牛車體都無故。

    本不可得。

    不可得故。

    即不得之。

    以不得故。

    即求索之。

    牛體是實。

    牛車體亦實。

    然車有未得之處。

    是故求之。

    故汝三難非難所攝所各異。

    互不相開。

    如是開決。

    無有所妨。

    玄贊第五。

    解諸子索車雲。

    随三乘機。

    皆于佛所。

    專意希求自乘妙智。

    義同。

    于父各索其車。

    二乘之人。

    離分段死。

    已得解脫。

    證于四谛。

    入于化城。

    已名出宅。

    專于佛所。

    聞思修習。

    種智了達。

    求證諸法名索羊鹿。

    菩薩之人。

    依此本論。

    初地已上。

    雖離分段。

    未證解脫。

    不名入城。

    不疲倦故。

    不入有餘。

    不說菩薩入化城故入無住涅槃。

    亦息分段死。

    縱名入城。

    未乖道理。

    若爾亦應許上羊鹿。

    故知但如初解為善。

    已伏煩惱。

    □出分段死。

    亦證四谛。

    亦名出宅坐四衢道。

    求佛妙智。

    亦名于父索其牛車(已上)壽靈大德。

    引此全文。

    為索車異解之一。

    攝釋施一問答。

    顯示要旨。

    今即載之。

    彼三本雲。

    疏随三乘。

    至各索其車者。

    問此中二乘。

    為回趣者。

    為未回心。

    若已回心。

    但合趣牛。

    何求羊鹿。

    若未回心。

    自果已滿。

    雲何疏雲皆于佛所。

    專意希求。

    答為二釋。

    一雲。

    未回心者。

    練根修定及餘功德。

    亦名希求。

    故疏次雲。

    求證諸德。

    名索羊鹿。

    諸德即彼禅定等也。

    二雲。

    佛指種智。

    名之為車。

    出宅不得。

    故專意求。

    先所許智。

    名為希未。

    希未種智。

    勇證諸法。

    議曰。

    順疏上下。

    此後釋善(已上)此中答意。

    就未回心之者為言。

    始出火宅。

    方得果證。

    未會一乘之已前故。

    問三乘宗義。

    如是成立。

    若爾此上章主意何。

    答章主意雲。

    三乘必從一乘流出。

    于一佛乘。

    立三乘故。

    并假施設。

    本無實體。

    然三乘人。

    執彼三果各有實體。

    以成情謂。

    克體言之。

    唯一佛乘。

    既同無體。

    豈獨牛車。

    得有實體。

    又羊鹿二種。

    一切無實豈得羊鹿并有實體。

    唯其二車。

    是假立乎。

    二乘因果。

    皆是菩薩。

    無生法忍。

    無二實果。

    皆是假設。

    生空無漏。

    非極果故。

    三中菩薩。

    斷證出界。

    淺近之果。

    皆同二乘。

    非是實故。

    由此義故。

    三中牛及以牛車。

    并皆假立。

    非離一乘有其别體。

    是故菩薩。

    亦入一實。

    三乘非實。

    同一類故。

    此乃法相大乘。

    五性差别。

    三乘各定。

    由此義勢故爾。

    章主之意。

    望法相宗。

    應如是知其順違相。

    然章中言。

    全依光宅。

    彼師義趣。

    所由爾故。

    其三論師意者。

    三乘之中。

    二乘是權。

    菩薩是實。

    昔于一乘。

    開為三乘。

    言其開者。

    一乘是本。

    其上分出聲聞緣覺。

    二乘是末。

    本末合論。

    以為三乘。

    不同餘宗一乘為本。

    其上開三。

    以為枝末。

    是故一乘。

    即根本法。

    三皆枝末。

    本末合四。

    今三論宗。

    總是三乘。

    智論鬥米一上。

    分二以合一。

    總為一鬥。

    即此意也。

    今法花時。

    見昔二乘。

    其體是無。

    無有真實。

    故出門外。

    望羊鹿車。

    其體皆無。

    其牛車體。

    本一實無有改變。

    始終是有。

    昔說三乘。

    其中菩薩。

    即是真實。

    今會二乘。

    即歸此一。

    是故羊鹿。

    其體并無。

    以體無故。

    俱不得之。

    以不得故。

    即求索之。

    其牛車者。

    既是一實體。

    是本有。

    以有實故無不得之。

    以獲得故。

    無有索之。

    所以然者。

    二乘之人。

    至許車處。

    不見其車。

    故索果車。

    菩薩之人。

    未至許處。

    是故無索。

    佛果大車。

    應索之時。

    未來至故。

    不同二乘至應得果之處。

    而不見果故。

    即索之。

    二體無。

    不得故索。

    牛車是體實。

    應得故不索。

    法花玄論建立十義。

    廣明二乘必定索車。

    菩薩必定無索車義。

    破邪立正。

    文義繁廣。

    今略引其最要玄文。

    彼第六雲。

    本以三車。

    譬于三果。

    故雲今此三車。

    皆在門外。

    二乘人出門外。

    至許車處。

    覓果不得。

    可言索果。

    菩薩之人。

    未至許處。

    覓佛果不得。

    何有索果耶(已上此十義中第一)又雲。

    小乘法中。

    尚無出三界菩薩。

    何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