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行布門。
和機熟故。
何必頂直依一乘。
修習圓融之行耶。
答三乘教人。
久久遂入。
迀回經曆。
期限難憑。
一乘别教。
頓證自在。
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
頓遊法界。
忽入深教。
十十無盡。
因果交徹。
三生究竟。
現身成佛。
頓成萬行。
念劫圓融。
三乘一乘。
遲速天别。
非對論例。
三乘漸入。
雖後冥同。
懇辛玄違。
久居邊域。
豈同直入寶都。
頓受法樂者乎。
章三者以臨門下。
三同教教義。
苑雲。
攝末歸本也。
所以約教。
則廢三立一。
三教虛般。
既為虛說則實義全無。
但為一乘之先容。
故雲以臨門三車。
為開方便教。
就然後于界外四衢道中。
别授大白牛車。
七寶莊嚴。
具衆德量。
顯一乘中正之道。
斯為實義。
破令諸乘。
故當同教(已上)折薪雲。
以臨門三車為開方便教者。
昔說三乘。
不言是權是方便。
閉于一實。
今說三乘是權。
則方便門開也。
清涼雲。
開方便門有二。
一于一佛乘分别說三。
名之為開。
即初于權故。
于一乘道。
随宜說三乘等是也。
二開除開發故。
第四經雲。
此經開方便門。
示真實相。
斯則說三為方便。
名之為門。
今當後義。
既無三乘果證。
則昔日但以佛教門。
出三界苦也。
言别授牛車者。
三既無實。
并獲一乘。
即前四句中。
多三句亦三亦一為同教也。
亦是泯權歸實義也(已上)複古雲。
三同教為開方便教者。
以三乘解行位地等。
皆為超一乘。
方便因果等法。
皆是阿含施設故。
皆是教。
孔目曰。
又諸三乘經論所明位地。
及差别次第。
法相門等。
并約信解門中。
作如是說。
若據行法行解。
亦入解門。
界外等者。
露地等賜大車。
皆與記别。
方為示真實實義。
此當同教一乘。
即前亦三亦一之同教也。
要問曰。
法花經宗義是一乘經也。
三乘在三界内。
成其行故。
三乘三界外。
與三界為見聞故。
吾宗諸祖。
皆以法花。
為同教一乘者多矣。
此章自有十餘處文。
有謂此同教。
是終頓說也(已上)三種教義。
諸記名釋。
互顯眉目。
故備載之。
章二開合者下二開合。
亦二。
初标分。
二别中二乘三乘下。
随釋。
亦二。
初标分。
二三乘三句者下。
随釋。
即有二門。
一三乘三句。
二一乘三句。
今初。
所言三乘三句者。
即以三乘。
或約自體。
或望于他。
而明有無。
是故三乘。
有此三句。
義苑雲。
界内通示為教。
同出為義。
三乘自宗。
作如是說。
若乃三乘假說。
一實方真。
縱義亦教。
故雲唯教非義。
真開一實方便無無。
非唯無義。
教亦不成。
故曰但非教義。
雖非教義。
不壞縱名。
故為彼所目也(已上)折薪雲。
為彼所目故者。
出所以也。
三乘何故。
俱非教義。
為彼别教一乘之所目爾。
意雲。
雖有三乘名目。
脫體并是一乘故。
下複出所以。
更無異事故。
正是三乘本來悉是别教一乘意也(已上)此釋意雲。
為一乘宗之所體達三乘名目故。
名所目。
複古雲。
為彼所目者。
為(平聲)者被雲。
如重空三昧。
若為一乘目。
即屬一乘。
若為三乘目。
即屬于三乘。
今為一乘所目。
一一圓融。
而彼一乘。
更無異事。
則自宗失于教義也。
目者。
狀目诠目也。
植濕在石頭。
謂諸公曰。
若能目此城者。
當贈二姬。
孔目曰。
教是能目之方便。
又曰。
有名之教。
目有名之義等雲雲。
如教分齊義(已上)此釋意雲。
為彼所管。
名為所目。
三乘諸法。
即是一乘所具之物。
全屬一乘。
集成雲。
目者诠目。
如大樹葉。
不離本莖。
一外無三。
樹言目盡。
桓溫在石頭曰。
若能目此城者。
當贈二姬(已上)大同複古釋也。
指事雲。
為彼所目故也者。
有雲。
一乘教義。
以為細網。
三乘名為綱目。
以綱之外無别目故。
三乘教義。
為彼一乘教義綱之所目。
故雲。
經雲。
說大教網。
亘生死海等。
有雲。
三乘教義。
為彼三乘所目。
非為别教一乘所目。
故約别教一乘。
俱非教義。
今解雲。
三乘教義。
為彼一乘之所目故。
一乘教義外。
别無三乘教義故。
是故下雲。
或有衆生。
于三乘法。
根不定故。
堪可進入别教一乘者。
即知三乘等法。
本來不異别教一乘。
何以故。
為彼所目故。
更無異事故。
又孔目。
說十義方便說雲。
由依究竟一乘教成。
何以故。
從一乘流故。
又為一乘教所目故。
又與彼究竟圓通一乘。
為方便故。
故說一乘。
非即圓通自在義也(已上)此中先出二師有義。
後出正義。
初有義意。
一乘為綱。
三乘為網。
而亦一乘為綱。
所喻有濫。
義是不定。
第二有說。
以所目。
屬三乘。
即為三乘所目。
大乖宗旨。
壽靈正義。
彼者一乘。
為一乘之所目。
能目是一。
所目是三。
是故一切三乘等法。
皆是一乘之所管法。
一乘之外。
無有别法。
章一乘二句者下。
二一章三句。
所言一乘三句者。
此以一乘望于三乘。
即後二句。
初句自教。
無所應望。
于自于他。
總成三句。
義苑雲。
以别教中。
教之與義。
不分能所之殊。
但十十法門。
主伴無盡故。
一字法門。
海墨書而不盡。
此唯自别教。
或唯義非教者。
良以别教。
望同教亦成義。
蓋不談海印炳現。
故不盡知教體故。
或俱非教義。
隐實彰權。
約三乘教。
如文自釋(已上)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