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記卷第十四

首頁
    種有情種性等。

    此則三乘所觀無性是一故。

    密意說此。

    以為一乘。

    理實三乘各證涅槃。

    非是一也。

    依此義故。

    故雲同許三乘不成佛。

    所以合為始教。

    今約不空理故。

    又三性三無性。

    顯中道故。

    雲終教也。

    後至探玄中。

    方并以深密後二時。

    為始教也。

    今文上下。

    若宗若教。

    皆許第三時。

    為終教理無疑也(已上)複古雲。

    約大乘初淺後深。

    故開為二。

    會深密者。

    以三時收漸教也。

    五時則于後開出法花涅槃常住妙典。

    為四五時。

    今合五作三。

    第三時中。

    收經甚寬。

    又持法輪義。

    亦通也。

    深密經。

    亦說真如妙有。

    但奘師所宗。

    宗于不變湛然有耳。

    今約通義。

    略分教耳(已上)集成引今所引複古記文已雲。

    釋曰。

    此得章意。

    若承探玄大經疏等者。

    即如起信論演奧鈔曰。

    始·分兩名。

    可有二說。

    一雲。

    始則破相教。

    分則法相教。

    此約說中文勢然也。

    二雲。

    破相法相。

    各有兩名。

    此約清涼意也。

    應雲于中但說諸法皆空。

    未盡大乘法理。

    故名為始。

    有不成佛。

    故為分。

    于中但說一切法相。

    未盡大乘法理。

    故名為始。

    有不成佛。

    故名為分。

    花嚴疏雲。

    以深密第二第三時教。

    同許定性俱不成佛。

    合為一教。

    此既未盡大乘法理。

    故立為初。

    有不成佛。

    故名為分。

    問。

    彼既分為第二第三。

    何故此中。

    合為一教。

    答。

    此且據皆說定性不成。

    又皆未盡理。

    故合為一。

    彼自約攝生寬狹等義。

    故分為二。

    故清涼雲。

    深密對般若。

    更高一級。

    般若一向不說有五果回心。

    深密說定性者不得菩提。

    不定性者。

    五果回心。

    名漸悟菩薩(雲雲)終實教。

    依所诠立名。

    依主釋。

    清涼曰。

    夫能诠教。

    皆從所诠以立(已上)集成所引。

    演奧鈔者。

    正俊法師。

    作演奧鈔十卷。

    解圭山起信論注。

    圭山取賢首起信疏。

    注本論之下。

    有四卷焉。

    大宋人師。

    長水子璇等。

    作記釋注。

    乃其之一也。

    子璇解釋。

    名筆削記。

    現行于世。

    正俊演奧。

    未傳日域。

     章依是義故下。

    二依法鼓。

    明始終教。

    亦三。

    初标舉經意。

    二具引經文。

    三釋成經意今初。

    法鼓經者。

    具名大法鼓經。

    有二卷矣。

    宋求那跋摩譯。

    波斯匿王。

    擊鼓吹貝。

    往詣佛所。

    如來因此說法鼓經。

    此經具說如來藏性。

    不空實德。

    常恒不變。

    如是等義。

    以為至極。

    呵叱無常空寂之義。

    故依彼經。

    以義陳空不空門。

    始終二教。

    折薪雲。

    依是下。

    依照法輪中。

    說諸法空故。

    法鼓經中。

    以空為始。

    依持法輪中。

    不空義故。

    法鼓經中。

    以不空為終也(已上)以深密經第二三時。

    與法鼓經空不空門。

    相連成立。

    是故持言依是義。

    複古雲。

    依是義者。

    則依二教始終不同也。

    以空為始。

    不空為終者。

    然此五教。

    草創于帝心。

    因循于至相。

    修飾于賢首也。

    如此則開判于奘師未歸之前。

    且竺汰之時。

    三論新翻。

    空性并行。

    各符宗旨。

    遂于大乘。

    有性空二教。

    聖賢繼踵。

    權實遂分。

    今家五教。

    囊括諸宗。

    故以空為大乘之初門。

    不空為終也。

    始者初始也。

    終者終極也。

    空不空。

    乃二教所顯之理也。

    非立名之因。

    然此始終。

    且顯一理空有相望。

    如圭峰略辨十對淺深不同。

    雲花曰。

    始教門者。

    複有二種。

    言始門者。

    如百法明門論。

    六種無為。

    屬一切法攝。

    人法二空。

    方入空攝得知。

    真如不及二空。

    二空為上。

    言終門者。

    維摩弟子品。

    不生不滅。

    是無常義等。

    金剛微塵。

    即非微塵等。

    又雲。

    今初教門中。

    真如但是空義。

    不同終教始終二門。

    并具空有二門。

    奘師還自天竺。

    執定性闡提并不成佛。

    故以深密第二第三時。

    合為始教。

    有不成佛。

    故得居分。

    亦是大乘初門。

    所顯之如義。

    同百法。

    是始之初門也(已上)始終各二。

    義理可見。

     章故彼經雲下。

    二具引經文也。

    此在彼經下卷。

    義苑雲。

    故彼下。

    引經證成。

    複次下設喻。

    諸佛下。

    舉法。

    摩诃衍。

    此雲大乘。

    多說空者。

    諸部般若所說。

    八十餘科法門。

    悉皆清淨。

    一切空經。

    是有餘者。

    以空覆于中道妙理。

    餘此法故。

    波斯匿。

    此雲和悅。

    為大施主。

    設四種人。

    則可畏·無财·勤息·淨志。

    幽顯以兼濟。

    貴賤皆沾。

    譬彼如來無私普化。

    故次雲諸佛世尊亦複如是。

    常住妙典者。

    诠常住法故。

    以文從義。

    故有斯名(已上)言乃至廣說者。

    章引文次下。

    彼經續雲。

    或随句字說。

    或增異句字。

    所以者何。

    彼如是言。

    一切佛經。

    皆說無我。

    而彼不知空無我義。

    彼無慧人。

    趣向滅盡。

    然空無我說。

    亦是佛語。

    所以者何。

    無量塵垢。

    諸煩惱藏。

    常空涅槃。

    如是涅槃。

    是句一切句。

    彼常住安樂。

    是佛所得。

    大般涅槃。

    迦葉白佛言。

    世尊雲何離于斷常。

    佛告迦葉。

    乃至衆生。

    輪回生死。

    我不自在。

    是故我為說無我義。

    然諸佛所得。

    大般涅槃。

    常住安樂。

    以是義故。

    壞彼斷常(已上)此經前後。

    所說意者。

    佛随衆生種種根宜。

    說種種法。

    令得利潤。

    衆生着我。

    輪回生死故。

    說諸法空無我理。

    而實唯有涅槃常住大我樂淨四德妙理。

    湛然恒寂。

    以是名為無上無餘巧妙所說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