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寺沙門凝然述
第七決擇前後意
于中分二。
初标章。
二辨相。
今初。
決擇前後意第七者。
宋本雲第七決擇其意。
如卷初标。
所言其者。
與次前門。
鈎而來。
前門具明教起前後。
一乘本教。
要是最先。
末教諸乘。
與根本教。
或是同時。
或是異時。
言異時者。
即是後時。
其教起處。
要是異處。
定無與一同處而說。
何故。
一乘三乘教起。
如是前後差别不同。
斯乃于此世中。
一三五教。
緣熟異故。
聞教初起。
随亦不同。
非唯初起。
其終起處。
随機趣入差别不同。
今立别門。
陳述其意。
是故次前。
此章而來。
故其意者。
即前後意。
令言顯了故。
言前後。
此門所立。
系屬前章。
與前合明。
義亦無妨。
而顯緣熟入法之相。
故立别章。
更開十門。
章然諸數前後下。
二辨相。
亦二。
初叙意分門。
二一或有衆生下。
随門明義。
十門星羅。
不科自分。
第一始終聞小。
言于此世中等者。
如來出世。
說法度生。
有緣之機。
聞法悟道。
事不卒感。
皆由宿因。
植因不同。
此世聞法得益亦異。
由今事故。
當來亦異。
然今不論前世當來。
唯于此世。
判悟入相。
過未不定。
機宜難定。
或轉根而來。
或下中而來。
或回心而來。
或勝進而往。
故以此世。
定其分齊。
義苑雲。
從初得道。
迄至涅槃。
同此類教。
則初度陳如。
後度須跋。
中間亦唯說小益小。
如四阿含經及五部律。
言于此世中者。
揀濫也。
恐有執言小乘始終定者。
豈非定性聲聞故。
今雲于此世中。
非約一人。
多世同聞一類之法。
以容轉根器故。
故非定性。
亦非通收不定性人。
但要約一世一類定者耳(已上)此所被者。
愚法小乘。
愚法教中。
不許回心。
終教見之。
皆入大乘。
但随定不足界内界外别。
始教之中。
有回不回。
定性不回。
不定回心。
今唯約就愚法教意。
三乘終歸皆灰類滅。
全如始教定性之人。
彼定性中。
有愚不愚。
愚法之者。
不信大乘。
二十部黨。
同彼愚法。
言小乘諸部執不信大乘者是者。
此諸部者。
滅後分部。
佛在世時。
始終既小。
彼徒師資。
相襲相承。
流至滅後。
乃至後代。
诤論分部。
五百部黨。
小乘異宗。
曾聞龍樹說畢竟空大乘深理。
如刀割胸。
諸部小乘。
弘敷五印。
各執自宗。
謗摩诃衍言。
大乘非佛說。
是壞正法者之說。
慈氏降下。
說大乘論。
建立七因。
成立大乘決定是佛說義。
及無著。
世親。
安惠。
難陀。
護法。
親光等。
諸大論師。
各造雅論。
陳大乘義。
互顯一實真正之理。
俱破小執。
弘大乘宗。
馬鳴菩薩。
出世已來。
破小顯大。
連續甚昌。
而彼諸部小乘黨類。
橫豎流布。
保執不止。
良由在世始終聞小。
不入大乘。
餘潤故耳。
章二或有衆生下。
是第二進入初教。
言中論初說者是者。
中論第一雲。
問曰何故造此中論。
答曰。
有人言。
萬物從大自在天生。
有人言。
從韋[*亡]。
有人言。
從和合生。
有人言。
從時生。
有人言。
從世性生。
有人言。
從變生。
有人言。
從自然生。
有人言。
從微塵生。
有如是等謬故。
堕于無因邪因斷常等邪見。
種種說我我所。
不知正法。
佛欲斷如是等諸邪見。
令知佛法故。
先于聲聞法中。
說十二因緣。
又為已習行。
有大心。
堪受深法者。
以大乘法。
說因緣相。
所謂一切法。
不生不滅。
不一不異等。
畢竟空無所有。
如般若波羅密中說。
佛告須菩提。
菩薩坐道場時。
觀十二因緣。
如虛空不可盡。
佛滅度後後五百歲。
像法中。
人根轉鈍。
深着諸法。
求十二因緣。
五陰。
十二入。
十八界等。
決定相。
不知佛意。
但著文字。
聞大乘法中。
說畢竟空。
不知何因緣故空。
即生見疑。
若都畢竟空。
雲何分别有罪福報應等。
如是。
則無世谛第一義谛。
取是空相。
而起貪着。
于畢竟空中。
生種種過。
龍樹菩薩為是等故。
造此中論(已上)折薪集成。
引中論文乃至畢竟空無所有。
如般若已下不引。
非當要故。
今為知其證據(并)問答始終。
具引一段。
壽靈大德。
即引餘段。
此青目論師。
作此問答。
顯龍樹菩薩造中論。
文意如來在世。
為破外見。
于小乘教。
說正因緣。
機根熟時。
說大乘空。
龍樹大士。
出佛滅後。
為莊嚴佛。
破見立正。
造此中論。
破邪顯正。
令諸衆生入正見道。
于此文中。
陳顯如來先說小乘。
後說大乘空教法門。
即是漸入二階次第。
章三或有衆生下。
第三進入終教。
此是解深密經所說。
三時次第。
彼經本意。
攝漸悟機。
不住二階。
即入第三。
雖彼第三時。
攝機是始教。
而該不空中道妙理。
是故此章。
頻屬終教。
已上三類。
不離三時。
唯住初時。
是第一類。
至第二時。
是第二類。
至第三時。
即此第三。
章四或有衆生下。
此是第四從漸不定為始為終。
答。
所引維摩三十二人。
不二法門。
并終教意。
從此勝進。
入頓即定。
故此漸者。
是終教漸。
問。
頗有從始教入頓教者耶。
答。
可有其事。
何無此機。
始教空門。
密示頓教升進便易。
緣熟必入。
問。
若爾。
非是漸入次第如何。
答。
此約漸頓次第為言。
不更細分。
故無所妨。
又不經終教。
有何妨難。
機根入法。
事不定故。
問。
頗有小始終頓進入。
及始終頓漸入者耶。
若有之者。
文何不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