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體性。
無覆無記。
問若爾。
何故内諸種子。
名為明了。
答種子當體。
雖是無記。
望當果故。
名善惡性。
既是賴耶所持之法。
能持識體。
即是無記。
所持種子。
當體無記。
是故能所扶契攝持。
問無漏種子。
如何攝持。
答無漏種子。
雖是所持。
體不扶契。
有漏無漏。
善及無記。
體性别故。
無漏種子。
唯寄托耳。
今就有漏。
同性扶攝。
言或以染污清淨為二者。
染污是有漏。
清淨是無漏。
第八所持。
具有有漏無漏種子。
是故體義。
作此解釋。
言外種子但是假名者。
谷麥等種。
非是實種。
是非情故。
假名種子。
言一切法以識為本故者。
是釋假名之義。
諸法既是以識為本。
故第八識。
頓變器界草木谷麥。
此谷麥種皆是第八所變境界。
内識為本。
變外物故。
據新論文。
如是成立。
言内種子則是真實者。
阿賴耶識。
諸法實種。
所持種子。
生諸法故。
阿毗達磨經雲。
無始已來。
界一切法等依。
界者。
因義。
種子識故。
是内種子。
真實種故。
言一切法以識為本故者。
此第八識。
正是種子。
與所持種。
非異法故。
由此本識。
生諸法故。
言内外種子不過六種者。
内種子。
具六義。
即是賴耶。
名言種子。
賴耶所持。
名言種中。
皆具六義。
成種子故。
其外種子。
何具六義。
今此中意。
五識緣五塵時。
兼熏相分及本質種。
第六意識緣五塵時。
亦兼熏成自相分種。
及本質種。
此六轉識。
所熏種子。
或各相分。
或是第八所變相分。
本質即是第八境故。
此五塵境。
即器界等。
稻谷麥等。
即在此中。
此相分本質等種子。
在阿賴耶自體分處。
此種子上。
亦具六義。
如是展轉次第言之。
谷麥等種。
約其本源。
有具六義。
又草木等種。
内種具足。
六義所生所變之法故。
推功歸本。
言外種子亦具六義。
若據此義。
谷麥根本。
唯是内種真實種子。
所具六議。
由此生現器界谷麥。
皆是第八所變相分。
約其影像。
即五識等。
所變法故。
其假種子。
既是外器内真種子所變之法。
此所變上。
有種生芽。
即是谷麥。
草木種子。
假名種子。
非實種子。
不具六義。
亦有少分具三四等。
唯識唯明内實種子故。
定具足六義成種。
攝大乘論。
具說假實種子六義。
雖非實種。
而假名種。
雖非實六義。
亦假名六義。
述記釋等。
具如下明。
若就教宗。
即有所約。
集成記六雲。
謂一切因皆有六義者。
海東記曰。
俨師攝論疏雲。
六因。
十因。
乃至二十因。
皆具六義。
是故此中。
名一切因。
問唯識論雲。
本識名言種上。
必具六義。
餘識間斷。
不具恒随轉果。
俱有義等。
何故此中。
言一切因皆具六耶。
答唯識論義。
約初教釋。
若約緣起秘密義。
離如來藏。
一切諸法為因生果之義。
永不可得故。
一切因皆具六義。
此約大乘實教義也(已上)述曰。
俨師攝論疏者。
至相大師。
作無性攝論疏四卷。
海東記中引之。
海東記者。
新羅先德。
作教章記。
于大宋國。
名之海東。
言六因十因二十因者。
六因本在薩婆多宗。
十因二十因。
在始教等。
今約終教因教之門。
彼論因等。
皆具六義。
望自果故。
無非親因言緣起秘密者。
此明七轉識中。
有真如為因義。
法性梨耶中之真如。
通轉識故。
此真如中。
即具六義。
既具六義。
是故亦有恒随轉等。
谷麥等種。
雖是假名。
從其根本理性。
言具六義。
無遮真如随緣。
成賴耶識。
賴耶變作。
成谷麥等。
本因必定周遍流故。
唐譯世親攝論第二雲。
外内不明了。
于二。
唯世俗勝義。
諸種子。
當知有六種(已上)釋論雲。
此中外者。
謂稻谷等。
内者即是阿賴耶識。
不明了者。
謂外種子。
是無義記(梁譯雲是有記故。
約内種故)言于二者。
阿賴耶識。
于善不善二性明了。
通有記故。
複有别義。
謂于雜染清淨明唯世俗者。
謂外種子。
唯就世俗。
說為種子。
所以者何。
彼亦皆是阿賴耶識所變現故。
勝義。
即是阿賴耶識。
所以者何。
是一切法真種子故。
應知。
如是一切種子。
複有六義(已上)言通有記故者。
通言二義。
一雲。
善惡二性。
通是有記。
一雲。
阿賴耶識内之種子。
總通三性。
非唯無記。
亦通善惡故。
雲通有記故。
無性攝論第二。
舉本頌雲。
内外不明了等。
釋論雲。
稻谷麥等。
名外種子。
阿賴耶識。
名内種子。
不明了者。
是無記故。
言二種者。
謂外及内。
或果與因。
此俱唯識。
由持因性。
雜染清淨。
二法轉故。
有本頌雲于二者。
彼應于因于果。
執麥等外種。
說名世俗。
阿賴耶識。
所變現故。
言勝義者。
阿賴耶識。
是實種子。
是一切種子。
實因緣性故。
及為彼體故。
此二種子。
六種差别。
法差别故(已上)外種子言阿賴耶識所變現故者。
外谷麥等。
皆是賴耶所變相分。
器界等境。
皆不了故。
疏一空有力不待緣等者。
此六義。
有三空。
三有。
四有力。
二無力。
四待緣。
二不待緣。
問此因六義。
所由根源。
依何為據。
以何建立。
答此種子因六義本者。
十地論中。
諸法因緣。
表裡有無。
生不生義。
雜集論中。
論法緣起。
自他與奪。
作不作義此等諸句。
亦後次第。
以成六義所具相貌。
以此六義。
即配攝論成唯識論。
種子六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