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三十四

首頁
    東大寺沙門凝然述 章第二明種性差别者若依小乘等。

    □□□□羅。

    皆依心識。

    所依義理。

    前已辨明。

    能依種性。

    事須陳述。

    是故此門。

    次前而來。

    種謂因義。

    族義。

    類義。

    性謂體義。

    若作姓字即是類義。

    今以類族。

    約體名性。

    理實即是姓類通目。

    或是本性。

    或是積集。

    或是因種。

    或是姓類。

    随宜順緣。

    總名種姓。

    心識之上。

    有此姓類。

    是故以此為能依法。

    小乘教宗。

    文中為三。

    初标數列名。

    二别明不動。

    三餘義如小論說者。

    餘義指廣。

    今初。

    言種性有六謂退思護住等者。

    俱舍第二十五雲。

    于契經中。

    說阿羅漢。

    由種姓異故。

    有六種。

    一者退法。

    二思法。

    三者護法。

    四者安住法。

    五堪達法。

    六不動法(已上)章勝進者□□□□□種姓二相何。

    答言退法者。

    謂護法已若□□□□□法等。

    故名退法。

    言思法者。

    謂懼□□□□□□□□勞授持故。

    言護法者。

    謂于所得□□□□□□□□□深孫心。

    不遺忘故。

    言安住法者。

    離□□□□□□不自防。

    亦能不退。

    離勝加行。

    亦不增進。

    住所□法。

    不退轉故。

    言堪達法者。

    彼性堪能。

    好修練根。

    速達不動。

    言不動法者。

    彼必不退。

    問由何礙事。

    立此六種。

    答由學位中二種加行有無具阙。

    有此六種。

    俱舍雲。

    此六種姓。

    無學位中。

    初二阙恒時及尊重加行也。

    根有異故有差别。

    第三有恒時加行。

    第四唯有尊重加行。

    第五具二而是鈍。

    第六利根具二加行(已上)光師釋雲。

    恒時謂長時修。

    尊重謂起時猛利。

    尊勝殷重。

    初二阙二。

    後二具二。

    由根異故。

    餘文可知(已上)由此事故。

    六姓差别。

    □□□種姓。

    為唯在羅漢。

    為亦通在有學。

    □□□□□俱舍雲。

    有學異生種姓。

    亦六種應□□□□□□頌疏雲。

    有學與異生種姓皆有六。

    以應果六種。

    因有學異生種姓有六故。

    無學中。

    有六種也(已上)問此六種姓。

    何利何鈍。

    答前□□□□□□□□□□鈍根。

    第六不動。

    即利根性。

    前五種姓。

    □□□□□□□。

    名随信行。

    至修道時。

    轉名信解。

    至無學位。

    名□解脫。

    待六種時。

    方能入定及心解脫。

    名時解脫。

    言六種者。

    一得好衣。

    二得好食。

    三好卧具。

    四得好處。

    五得好說法。

    六得好問學是也。

    不動種姓。

    在見道時。

    名随法行。

    至修道位。

    轉名見至。

    至無學位。

    名不時解脫。

    阿羅漢根性利故。

    不待彼時。

    便能入定。

    及心解脫。

    故名不時解脫羅漢。

    問此六種姓。

    為先有不改。

    為是後得耶。

    又為如名定爾。

    為不爾耶。

    答俱舍雲。

    退法種姓。

    必是先有。

    思法礙五。

    亦有後得。

    謂有先來是思法姓。

    有先退法姓。

    後練根成思。

    乃至不動随□當說(已上)此六種性。

    并先有之。

    或亦練根□□□□□論亦雲。

    退法種姓。

    非必定退。

    乃至堪□□□□□□約容有。

    建立此名。

    故六羅漢。

    通三界皆□□□□□□必定應退。

    乃至堪達。

    必能達者。

    彼執欲界具足有六。

    色無色界中。

    唯安住不動。

    彼無退失自害自□及修練根故。

    唯有二(已上)此中意雲。

    若定退等。

    色無色界。

    唯有安住不動二種。

    應阙餘四。

    六通三界。

    故非定爾。

    問其所退法。

    是退何法。

    答薩婆多宗。

    即許退果。

    但預流果。

    畢竟無退。

    以斷迷理見道惑故。

    後之三果。

    許有退果。

    以修道惑是迷事故。

    若大衆部。

    預流果有退。

    阿羅漢無退。

    若經部宗。

    預流羅漢。

    二無退失。

    聖通證故。

    中間二果。

    許有漏證。

    故容有退。

    若超越二三果。

    亦無有退。

    問若經部宗。

    羅漢無退。

    何故得言有六種姓阿羅漢耶。

    答圓晖師雲。

    依經部宗。

    阿羅漢果。

    有六種者。

    約現法樂住。

    有退不退。

    非約退果。

    若得果性。

    皆名不動。

    無六種也。

    起法樂住者。

    有漏四靜慮也。

    退此靜慮。

    名為退法。

    思□□□□□□此靜慮。

    名為護法。

    安住靜慮。

    名安住法。

    堪達靜慮。

    名堪達法。

    不退靜慮。

    名不退法。

    約現法樂住。

    分六種姓(已上)略明六種姓。

    相如此。

    自外總□經性果退。

    果退種類。

    退果之相。

    練根不同。

    并如俱舍。

    恐繁不引。

    上明毗昙六種姓相。

    若成實宗。

    二十七賢聖中。

    有七羅漢。

    謂退相守相。

    死相。

    住相。

    可進相。

    不壞相。

    不退相。

    此即如次當毗昙宗退。

    護。

    思。

    住。

    升進。

    不動種姓。

    然不動姓。

    開出二種不壞即當毗昙練根不退。

    即當彼本來者。

    以名亦相當故。

    若合此二。

    成六種姓。

    毗昙宗中。

    不動有二。

    一本來不動。

    元來即是不動性故。

    二練根不動。

    從五種姓。

    練根來故。

    然練根進。

    即有漸次。

    且如退法。

    有練至思。

    或有至護。

    或有至住。

    或有至升。

    或有至不動。

    今約極至。

    名練根不動。

    又有本來退。

    本來思法。

    本來護等。

    各有所至。

    即成重重。

    前五鈍根。

    第六利根。

    本來不動。

    本居極姓。

    練根不動。

    從鈍而來。

    成實宗意。

    此利鈍性。

    從凡有之。

    故利根者。

    五方便位。

    名法行人。

    鈍根之人。

    五方便位。

    名為信行。

    而論且約念處之位。

    立信行名。

    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