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華嚴五教章問答抄上(上)

首頁
    文)。

     問。

    于界内直授大白牛車之義可有耶。

    答。

    (雲雲)付之。

    章四衢别授大白牛車等(文)。

    略文義。

    答。

    一義雲。

    下教義攝益章雲。

    界内通見聞解行(等文)可知有界内直授之義也。

    但今章約法花大都雲界外授(等欤)。

     十三。

    問。

    索車人者限界外機欤。

    通界内機欤。

    答。

    當章心界外索車。

    付之。

    既三乘共索車。

    法花會上菩薩。

    豈可限地上菩薩哉。

    若地前菩薩索車者。

    何無界内索車之義耶。

    何況三乘權教菩薩。

    初地以上必入一乘雲事。

    一宗所定也。

    爾者索車之義尤可地前界内。

    初地以上全不可有索車之義耶。

    答。

    當章(并)抄二(下)等釋。

    全無界内索車之義。

    若依現文者。

    法花會上索車三乘人者。

    皆可自位究竟出過三界之機欤。

    縱雖于初住證入一乘。

    依終教心一分出世機故。

    法花第二又門外索車(見)。

     一義雲。

    經釋等為破三乘果約大都。

    故雲界外索車。

    而實三乘菩薩中十信地前等。

    可通界内索車之義欤。

    故法花序品中曰衆共作疑念。

    何可限地上出世等耶。

    尋雲。

    菩薩索車之義可有耶。

    答。

    自宗心三乘共索也。

     抄二(下)雲。

    言機索者。

    三乘之人以佛教門出三界苦。

    謂為究竟不解索乘。

    已被陶練一乘機發機宜。

    叩聖義言索耳○彌勒序品。

    陳曰衆疑。

    征佛定因。

    已是索義。

    文殊雲。

    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當為除斷。

    令盡無有餘已許等賜○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即是歡喜(文)。

    指事雲。

    若三乘菩薩到十住以上。

    不限住離分段系業。

    分見法身故名為露地(文)。

    尋雲二乘無餘還生之時。

    可有索車義耶。

    答。

     十四。

    問。

    妙經文。

    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文)。

    爾者索大白牛車欤。

    為當索三車欤。

    答。

    索一乘大白牛車也。

    付之。

    經文既别三車了。

    願時賜與雲全索大白牛車之義所不見也。

    是以章文引經文了。

    以此得知三車同索(文)雲經文。

    雲釋文。

    索白牛雲事。

    依憑在何耶。

    答。

     抄二(下)雲。

    索車是喻約法。

    雲何古有多釋。

    略要有二。

    一者機索。

    二者口索○二口索者。

    已集靈山。

    三乘三根皆悉啟言求法求記。

    即是索車。

    若說與記令其修證。

    即是等賜。

    彌勒序品。

    陳曰衆疑。

    征佛定因。

    已是索義。

    文殊雲。

    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當為除斷。

    令盡無有餘已許等賜。

    方便品初告諸聲聞衆。

    及求緣覺乘。

    我令脫苦縛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

    衆生處處着引之。

    令得出已是開權。

    又雲。

    舍利弗當知。

    諸佛語無異。

    于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

    即是顯實開權。

    顯實已是略賜。

    亦是許與身子三請法說。

    索車(文)。

    答。

    趣準此釋。

    已聞略開權顯實了。

    身子請法說。

    何隻可索本三車耶。

    但未得授記之間。

    于一乘修證難作決定心。

    于自乘果生虛指之思。

    故雖言舉三車。

    心索白牛也。

     十五。

    問。

    章文此中三車約彼三乘所求果說(文)。

    爾者三乘共指極果欤。

    答(雲雲)。

    如略文義。

    一義雲。

    今所求果者。

    菩薩初住已上得出世淨心。

    故乃至佛果名所求果。

    含教證二道也。

    但雲自位究竟者。

    未必極果。

    一乘進入之時。

    三乘自位究竟故雲爾也。

    二乘亦初果以上。

    乃至無餘皆所求果也。

    指事以至自位究竟處故之下釋義。

    委細可見。

     法花第二雲。

    長行合牛車。

    雲求一切智。

    佛自然智。

    無師智。

    如來智見○為求牛車出火宅(文)。

    偈頌合雲是諸子等。

    若心決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

    有得緣覺不退菩薩(文)。

     指事雲。

    問。

    若爾此位未究竟位。

    雲何名為自究竟位。

    答。

    古德雲。

    雖未到極位。

    依彼三乘教。

    出系業三界。

    得出世益故。

    三乘教益已究竟故。

    到十住以上自位不退處。

    住大乘自位。

    究竟不退故。

    由此義故名究竟也○又疏雲。

    心不退者。

    論釋自住處畢竟智。

    謂大乘法是菩薩住處。

    住于大乘心不退轉。

    名畢竟智(解雲。

    此明不退心。

    為自位究竟。

    由是明知。

    三乘菩薩得不退位。

    住于大乘自位。

    以畢竟不退故。

    是故名為自位究竟也)○梁論第七品雲。

    究竟道有二種。

    一有學究竟。

    二無學究竟○諸地乃至如來地。

    皆有此究竟義(文)。

    一乘進入位分(并)教證二道等。

    次下可抄之。

     臨門三車為實不實事。

    指事雲。

    問。

    上已明權實訖。

    何更問實不。

    答。

    此非問權實。

    但問虛實(文)。

     問。

    教義差别者。

    指教理行果之四法名教欤。

    為當指唯教欤。

    答。

     複古雲。

    二教義差别者。

    教者因大也。

    義者果大也(文)。

     指事雲。

    三乘教為教。

    一乘教為義○問○答如手持一果。

    言有三果子。

    唯有三言。

    無三言之所诠三果。

    三乘亦爾○唯有三教。

    無三教之所诠三義○如開三果方便。

    令示一果實語實義。

    一乘亦爾○是故一乘教義望于三乘唯為義也(文)。

    一義雲。

    權實差别中開出下九門。

    故教義者權實也。

    而然章但有其名(雲雲)。

    名者教也。

    故四法中以教法為本。

    雲教義差别欤。

    尋雲。

    尋教至義(文)。

    義者一乘欤。

    三乘欤。

    答。

    指事雲。

    界内示教得出為義(文)。

    一義雲。

    一乘雲義欤。

     孔目第三雲。

    證教者。

    即約因果二分說二大也○為果是所克之位。

    義大是所證之法。

    義位相似故。

    約之以顯所以。

    約因明教大者。

    因是能生之位。

    教是能自方便。

    義位相似故。

    約顯之教證二分。

    德量非小故名為大(文)。

     章。

    聖言無失故(文)。

    若人會雲。

    雖經不簡非本所望者。

    唯二乘也雲者。

    經何不簡耶。

    若經無由不簡别雲者。

    汝于聖言付未盡理之失者也。

    若言總意别雲者。

    經若唯雲三車願與者。

    可有言總之義。

    已羊鹿牛願時賜與(雲雲)。

    三人别索是言别也。

     章。

    體具德(等文)指事雲。

    此章家釋經文。

    謂一乘體具恒沙性功德。

    故雲寶網等○言白牛肥壯等者。

    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