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下卷不審十四(攝化分齊)

首頁
    本覺之義。

    既引為證之論文。

    指本覺智名無垢無礙智。

    爾者今妙智為法身之妙智。

    豈亦非本覺智耶答。

    彼起信疏雲。

    在纏出障性恒無二故。

    雲法界一相也。

    欲明覺義。

    出纏相顯故。

    雲即是如來平等法身。

    既法身之覺理非新成故。

    雲依此法身為本覺。

    無性攝論雲。

    無挂礙智名為法身。

    金光明經名圓鏡智為法身等。

     皆此義也(已上)此疏意亦為證出纏相顯等義故引之。

    細思可知問。

    若是修生智者。

    四智中何智耶。

    為當通四智欤答。

    諸記異釋。

    若依義苑。

    雲此教所談即寂而照。

    即照而寂故。

    以本覺智故照也。

    修智同本故寂也。

    寂照無礙故以智為法身(已上)通一切修智欤。

    若依複古。

    雲以妙智合本覺理故。

    妙觀察智即修生智也。

    大圓鏡智即本覺智也。

    今以修生同本覺故亦攝法身。

    引攝論為據(已上)準此。

    今雲妙智者。

    别指妙觀察智也。

    以斷惑證理偏是此智德用故雲爾欤。

    起信疏釋生滅門。

    初雲。

    此識有二義之文中雲。

    本覺本不覺在本識中。

    餘二在生起識中等(文)然轉本識得圓鏡智。

    故雲大圓鏡智。

    即本覺智欤。

     一。

    金光明經中四智攝三身以鏡智攝法身故(文)金光明經四智攝三身義說欤答。

    爾也難雲。

    金光明經以四智為能攝攝三身文全未見。

    何引為證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一義雲。

    了簡彼經雲。

    彼經雲。

    一者法身法身。

    二者應身。

    三者化身。

    說畢還第一法身釋時。

    雲唯有如如及如如智名為法身。

    知以智為法身義無遮之。

    若以智為法身可圓鏡智故。

    鏡智攝法身義分明也。

    餘三智攝餘身事。

    其文雖不分明。

    義必攝餘身道理必然也。

    其上諸經論中。

    餘三智攝餘二身文理顯然也。

    故章主取意如此釋也。

    一義雲。

    有記雲。

    彼經正文如何答。

    新經第二卷雲。

     如是三身具足攝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今得此文意雲四智攝三身也。

     十日 一。

    此二句如性起品說(文)今此二句者。

    如次配同别二教欤答。

    爾也難雲。

    自宗意立六句。

    第五句是解境。

    第六句是行境。

    雖解行異而同就一教中可辨之。

    今此二句全同彼第五六句之兩句。

    何分配二教耶答。

    義苑複古共雲。

    初句是同教。

    以攝前諸教為此經方便故。

    義苑雲。

    或具合前四句以具德者。

    謂總收諸說。

    或境或智。

    或雙存或俱泯。

    就此門中融成性德。

    此猶約同教一乘說(文)約同别二教釋之也。

    但于難者。

    一教中開四句六句。

    則如所難。

    而今随教門之淺深分義味于濃淡。

    其前四句約三乘辨。

    後二句約一乘辨。

    就此中第五句。

    總收全諸教。

    故是同頓同實義也。

    第六句别明圓融義迥異前諸句。

    唯一相一性故。

    正當别教一乘也。

    未必全同彼解行之兩句欤。

    非相違。

     一。

    次别約釋迦身明者(文)就釋迦身釋五教不同欤答。

    爾也難雲。

    如上既于一個法身論教淺深。

    今亦于一個報身。

    論有為無為等之不同。

    可論本有始有等義也。

    何約釋迦身釋耶答。

    當段但于難勢者。

    于一釋迦身或說報。

    或說化等。

    舉此諸教之施設。

    彼報應二身義自所顯也。

    非相違。

    此義纂釋不審不審(雲雲)一義雲。

    是則不必專三身。

    反破三身之局執也。

    廣通三身十身故。

    上雲俱絕前五者。

    意顯不局境智亦通人法教義等故。

    如釋一大法身具十佛故也。

    今釋非法非報化等也無相違。

    此會通可然也。

    纂釋可見之。

     一。

    生身化身此約小乘說(文)小乘教可立法報應三身欤答。

    可立三身也難雲。

    當段雲。

    生身化身(雲雲)何立三身雲耶答。

    當章前時分義立法身生生。

    今立生身化身。

    前後合論自成三身。

    以生身是報身故專可立三身也。

    何況行願記第二雲。

    一小乘教有三。

    謂佛法僧。

    一佛寶自有三。

     初法身即五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二報身(即丈六身)三化身(謂随類化身已上雲雲)但于難勢者。

    小乘教佛身開合不一準。

    是毗昙成實之诤論也。

     猶難雲。

    孔目章第四雲。

    若小乘人但立二佛。

    一生身佛。

    二化身佛(文)要問答上雲。

    問。

    諸教立佛相貌如何。

    答。

    依小乘教。

    以人相為佛。

    一切智等即屬于法(文)故知。

    小乘教意非不立法身。

    但屬法寶攝。

    不立為佛身。

    故雲不立法身。

    争雲立三身耶答尋雲。

    小乘部計不同也。

    今章依何宗耶答。

    時分義中既雲依婆娑等。

    三寶章雲。

    若小乘中毗昙等宗有二佛。

    一生身。

    謂父母生相好之形○二法身。

    以五分功德為法身。

    此中唯取無漏功德等(雲雲)故彼依毗昙宗欤尋雲。

    小乘教意許智法身欤答。

    不許也疑雲。

    五分慧·解脫知見俱是智也。

    何不立智法身耶答。

    義聖律師私記雲。

    言法身者。

    戒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