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略已竟。
金剛界灌頂法略有二種。
一入壇場灌頂。
二阿阇梨灌頂。
如金剛頂瑜伽祇經雲。
曾入金剛界大灌頂及受金剛界阿阇梨位應修此法(雲雲)又金剛頂略出法弟子忏悔歸依與系索塗香授華品雲。
爾時世尊告灌頂師言。
與金剛弟子入壇灌頂法。
其阿阇梨先已從師如法具足授灌頂法明解三摩地軌則(廣如别文)與金剛弟子授五部灌頂品雲。
次應與其灌頂。
先想弟子頂有婀字上有圓點。
義同前釋。
字放光焰熾然赫奕。
又想弟子心中有月輪相。
内有八葉蓮華台。
上亦有婀字。
若得金剛部于婀字内想有跋折羅。
若得寶部中有婀字者即有寶珠。
蓮華部中有婀字者亦如此蓮華。
羯磨部有婀字亦如此羯磨跋折羅。
毗盧遮那部想率堵波。
師應想己身如毗盧遮那像。
執弟子所得部瓶是各想其部物在瓶水内。
如跋折羅寶珠等各令結其所得部契置其頂上。
誦其部陀羅尼七遍而用灌之(雲雲)師與弟子授五股金剛杵品雲。
頭上所作五處置法契已。
複結毗盧遮那契誦大陀羅尼置契于弟子心上次頂上已即應谛想一切如來秘密勝上頭加彼金剛弟子頭上。
即結如上所說四種金剛寶鬘。
各随其得部法以系其額上。
若作阿阇梨灌頂法者應次第如上法遍用五瓶以四種鬘鱗次以系其額上(雲雲)複有四種。
如金剛頂經雲。
已廣說入一切曼荼羅儀則。
則問弟子言。
汝愛樂出生悉地智耶。
神通悉地智耶。
持明悉地耶。
乃至一切如來智最勝悉地智耶。
随彼所樂應說之(雲雲)複有四種。
如金剛頂經雲。
次當廣說金剛弟子入金剛大曼荼羅儀軌。
于中我先說令入盡無餘有情界拔濟利益安樂最勝悉地因果故入此大曼荼羅。
是器非器不應簡擇。
何以故。
世尊。
或有有情作大罪者彼入此金剛界大曼荼羅見已入已離一切惡趣。
世尊。
或有有情諸利飲食貪欲染着憎惡三昧耶為先行等。
如是等類随意愛樂入已則得滿一切意願。
世尊。
或有有情。
愛樂歌舞嬉戲飲食玩具由不曉晤一切如來大乘現證法性故入餘天旋曼荼羅。
于滿一切意願攝受無上能生愛樂歡喜。
一切如來旋曼荼羅禁戒怖畏不入。
為彼入惡趣壇路門應入此金剛界大曼荼羅。
為令一切适悅最勝悉地安樂悅意受用能轉一切惡趣現前道故。
世尊複有住正法有情為一切衆生求一切如來戒定慧最勝悉地方便佛菩提。
故久修禅定解脫地等勞倦。
彼等入此金剛界大曼荼羅。
才入已一切如來果尚不難。
何況餘悉地類(雲雲)
上來以前二種并後兩番四種合為十種。
但以兩番第四同是最勝悉地。
而前文唯雲最勝悉地。
後文亦雲。
有住正法有情為一切衆生求一切有如來最勝悉地。
久修勞倦。
彼等入此大曼荼羅一切如來果尚不難。
況餘悉地。
今據金剛頂義訣四種衆生同蒙此法。
初二謂二乘種性。
第三謂漸次回心入大乘者。
第四一門謂從初發心便成正覺。
故知有久行者有頓入者。
故今以為兩人(雲雲)複有内作灌頂并前以為十一。
如金剛頂瑜祇經金剛薩埵菩提心内作業灌頂悉地品雲。
爾時世尊複告金剛手言。
持真言行者觀身如佛形
根本命金剛釋輪以為座
多羅為二目毗俱胝為耳
吉祥為口舌喜戲為鼻端
金剛觀自在以成兩手臂
三世不動尊以為兩膝腳
心為遍照尊臍成虛空眼
虛空寶為冠相好金剛日
以此十五尊共為一佛身
如世月團圓佛性亦如月
從初作成就乃至得悉地
心心不間斷成就十五尊
是即極深密真言者當知
金剛薩埵心菩提密言曰
●
誦此成就明作法成尊身
然後入薩埵一字心密語
作薩埵業印安立自身分
以十五尊句密語種子字
一一布支分而成大悉地
金剛薩埵心一字密語曰
●吽。
金剛阿阇梨教授諸弟子
以绯缯掩面與彼作加持
令次阿阇梨教彼薩埵誓
置華于印中令彼散支分
随華所堕處行人而尊奉
教彼本明印令其作成就
此名金剛手内作業灌頂
極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
金剛即寶光蓮華即羯磨
如如同一體即此身五佛
右臂觀音部左臂金剛業
頂上摩尼屬多羅毗俱胝
并是羯磨部三世不動尊
即名四攝智喜戲名供養
虛空眼外持金剛光彼岸
即名三十七最上極深密
法佛秘成就(雲雲)
複有護摩灌頂。
并前以為十二。
如同品雲。
複次金剛手更說内大法。
次說遜婆明根本真言曰。
●
先住菩提大印已羯磨四印作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