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撰定事業灌頂具足支分第二

首頁
    目下視作寂滅三昧之形。

    諸佛例如是也。

    華台四維有四菩薩。

    如下文說。

    其一切如來位但觀一佛。

    在金檀上即同一切佛身。

    餘各依經中像位。

    皆應轉字成身使一一明了也(雲雲) 私謂。

    此中宜用慧日寺大儀軌轉字成尊密印真言。

    九尊三部尤是分明(雲雲)白檀曼荼羅法竟。

     義釋雲。

    行者住于佛室。

    如上觀諸尊竟。

    當轉阿為嚩以金剛薩埵加持自身奉塗香華等如法供養。

    皆如供養次第法中廣說。

    然後興大悲心至誠殷重誦請白阿利沙偈。

    如經文也。

    今存梵文如左。

     三漫縛(引)诃蘭(存念)睹迷(我也)薩羅鞞(二合。

    /一切也)爾曩(引。

    仁者也。

    /即諸佛也)迦嚧拏怛莽(二合)迦(入聲/悲者)部迷缽履蘖啰(二/合)诃(請受持/地也)迦(引)唎也(二合/作也)娑補怛[肄-聿+餘](二合。

    并/佛子也)濕務(二合)汝那底(丁治/反)曳(平明/白也) 此偈意言。

    諸佛悲愍者。

    唯願存念我等。

    我今請白當作受持地法。

    并佛子明日當共降臨為作證明。

    梵音于存念聲中即有請赴之意也(雲雲)經雲。

     奉塗香華等思念諸如來 至誠發殷重演說如是偈 諸佛慈悲者存念我等故 明日受持地并佛子當降(雲雲) 請白法竟。

    第四日訖。

     八者受持地。

    義釋雲。

    至第五日暮複當次第具諸法則。

    好自嚴身觀八曼荼羅位。

    奉請結護等一一周備竟。

     私謂。

    此中宜用大儀軌供養會棑批供養事也。

    當誦不動明王或降三世尊與密印相應。

    滿一百八遍加持此地。

    阿阇梨言。

    從第三日以去每日三時念誦時皆誦不動真言一百八遍。

    用加持此地。

    非獨此夜應一切處用也。

    又從初日至三日以來若有留難即當收攝停止。

    若已塗白檀位竟設有種種魔事兩不和合要當勤加方便必得成也。

    餘如瞿醯中說。

    其第五夜應誦不動真言。

    竟次當以大日如來身即誦持地真言及作三昧耶印。

    誦真言曰。

     私撿瞿醯雲。

    次以右手按其地上。

    持誦曼荼羅主真言以心受持。

    此名受持地法(雲雲)今謂。

    準下文雲諸尊真言結彼印者此中宜用大日三密。

     南麼三曼多勃馱喃(一。

    歸命/一切諸佛)薩婆怛他揭多(引。

    /一)地瑟姹(二合)耶(引)地瑟祉帝(三。

    以一切如來加持而加持之)阿者麗(四。

    不動義阿字為體)微麼麗(五。

    無垢義)娑麼(二合)啰奶(平。

    六。

    憶念持義)缽羅(二/合)吃?(二/合)底缽履輸(上)睇(七本性/淨義)莎诃(如僧羯磨竟更加忍可印成句) 時阿阇梨當往東方一切如來壇位之外東向誦持真言或三或七能多益善。

    次往南方次往西方次往北方。

    皆背白檀座位而誦持之。

    如是一周竟次往虛空眼位。

    面向東北亦背檀位誦之。

    次往東南次往西南次往西北。

    又一周竟更當至誠作禮種種供養。

    就阿阇梨座位面東而坐誦本受持真言。

    住于本尊三昧皆如供養次第中說。

    又次第持白壇位諸尊真言并結彼印。

    阿阇梨言。

    先持部主大日真言一百八遍。

    所餘八位觀真言大小持之。

    若更能誦者兼持第二院四菩薩第三院釋迦等上首諸尊乃至都誦諸位亦得也。

    其白壇位但塗泥幹香水灑竟即得作之。

    亦不克在第四日。

    自置了後皆須依此持誦至法事夜亦準此可知也(雲雲)受持地竟。

     九者得境界。

    義釋雲。

    其受持地夜阿阇梨如法持誦竟。

    乃至以金剛諷詠遍贊歎諸佛菩薩。

    宴坐疲極即于此置壇處如法護身。

    即于東面而卧當于所度弟子極生大悲憐愍之心。

    若瞿醯旦怛羅受持地竟又有結蘇多羅受持弟子名号法也。

    彼安寝時當思惟。

    心蓮華台中麼字門一切諸法我不可得故即是無障礙菩提心也。

    亦是如意寶珠。

    又雲。

    此如意珠隻是阿字門耳。

    彼阿阇梨當于夢中或見無量諸佛及菩薩大名稱者示現作諸事業。

    謂随種種應度衆生三輪化導或親自安布建立悲生曼荼羅。

    或以微妙音聲安慰勸囑言。

    汝今愍念衆生故造作此曼荼羅。

    善哉摩诃薩埵汝之所畫甚為微妙。

    如是種種境界阿阇梨當以慧心善決擇之。

    當知衆聖已共加持是地可随意作法也。

    若有障礙者應作相應護摩方便淨除。

    當發大勤勇心要令所作成就。

    若見谛阿阇梨蓮華三昧淨菩提心如意珠中明見心佛現前為決。

    如覺魔事大智方便作護摩法。

    不動不退堪建立法界曼荼羅也。

    複次阿阇梨自初警發地神以來便不應舍離如是道場之地。

    恒于是中加持念誦審谛觀察随有未平正處辄修治之。

    又思惟衆緣支分皆令素具。

    勿得臨事阙乏而生疑惑也(雲雲) 私謂。

    此中引瞿醯中結蘇多羅受持弟子之事。

    今撿瞿醯其文雖出受持地後而是受持弟子法故正屬第六日事非第五日受持地事(雲雲) 十者規畫界域。

    義釋雲。

    自受持地竟即應規畫界域布定方位至灌頂夜方造諸尊。

    若不能速成者持地已後漸次修之亦無咎也(雲雲) 私謂。

    準下文意拼線造尊本是第七夜法。

    而今此中預規定者此是不能速成者之所作。

    然其行法具如第七夜文。

    故于此中且阙不出(雲雲) 規畫界域法竟。

    第五日訖。

     上來并是第二治地支分以畢。

     卷第二 文和五年正月三十日以他本校點畢 杲寶(五十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