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青是成辨諸事随類之形故第四。
黑是攝召即奉教等所為衆務故第五(私謂。
并是有容之義)世間彩畫不過五色出生萬像。
今此法界色不過五字發揮曼荼羅。
若得此意觸類而長。
寂滅真如當有何次經雲。
先安布内色非安布外色者凡圖畫法當先建立内心秘密蓮華藏竟。
次造第一重伊字三點諸内眷屬。
次造第二重四菩薩等諸大眷屬。
次造第三重一切世天眷屬。
又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當具五色。
先以白色為周界竟。
次于其外布赤色界。
次外又布黃色。
次外又布青色。
最外布黑色。
其第二重亦依如上次第布白赤黃三色。
第三重周界但布純白一色皆極令均調正直。
漸次右旋布之。
其行道及供養處外緣等随作一純色界。
瞿醯雲。
但用白色也。
所以先白色從中向外者明菩提心五根漸增乃至涅槃遍一切處也。
若從淺至深自迹歸本則佛俯同六趣為初開菩提心。
故第三重唯白色為界也。
第二重白之上加赤黃者。
赤是勤勇進修。
黃是念處開敷入重玄門居寂光土迹居補處不識一人。
故第二重以三色為界也。
第一重三色上加青黑者青是如來三密無盡加持故作大空色。
黑是如來壽量常住之身故作深玄色。
此二句秘密藏非普為一切故名内眷屬。
又此深玄色中胎華藏見五智色一法界色。
何有淺深。
而諸衆生有漸入者有超升者有頓入者。
然所趣同歸故雲一切内深玄也。
私謂。
準此釋文絣定之後先畫中胎諸尊便布界道。
次畫第一重尊便布界道。
次畫第二重尊便布界道。
次畫第三重尊便布界道。
又文中五字門者五佛種子。
無畏三藏儀軌山上羯磨蓮華。
次雲。
次應布五色。
啰·(口*藍)·迦·麼·賀白赤黃青黑。
染彼衆生界。
次布金剛印。
三界金剛道結金剛慧印。
真言曰。
吽字。
法全和上儀軌華藏上置羯磨上置蓮華上置宮殿莊嚴。
次雲。
次衆色界道。
啰(白色中)囕(赤色幢)迦(黃色華)麼(青色彌)诃(黑色音)界道金剛慧印真言。
對受先用玄法寺本次第。
中胎界道結五股印安布五色。
各觀字色各誦種子。
以印右轉三持安布。
三重界道唯布三股。
則結前印唯誦阿字。
各持一聲各右一轉。
有說用吽布法同前。
今三藏本布五色界。
五金剛道并用吽字。
而和上本五色五字。
三界吽字。
此二本中未安諸尊。
先布諸界中胎五色三界三股。
似違義釋。
私詳道理準下文雲。
下撅繞線出入通門不越線道。
若布界道後畫諸尊。
越界布色于義似違。
故依經雲先布内色非布外色義釋為正。
三重三股三藏正文。
義釋用色亦是師授。
應雲此法自有二途。
經雲。
建立門标幟量同中胎藏。
廂衛亦如是者。
曼荼羅夾門皆豎幢旗以為标志謂之門。
二标相距尺量。
令與中胎正等。
上置橫括其廣亦然。
幢竿上皆置偃月。
月下置旗幟像。
取缯帛裁令正方。
可隅角破之以為兩幟。
各附幢竿之外。
上銳下垂也。
四維際亦置幢竿偃月。
其标幟兩向置之。
于大勤勇門偃月上各置如意寶。
金剛手門偃月上各置拔折羅。
蓮華手門偃月上各置商佉。
其四維上皆置寶也。
夾門廂衛處如亞字形。
而于中間通道。
每于曲際皆置金剛撅。
撅首如一股拔折羅。
其下铦銳。
一廂六撅兩邊總十二撅。
四門并四角。
總五十二枚。
三重例爾。
并備五色線。
皆以不動真言或降三世真言加持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
阿阇梨正作法夜既畫曼荼羅竟。
先觀中胎及第一院。
知無阙少即下金剛撅。
其金剛撅以金剛線周匝圍之。
至通門則止。
不須橫斷。
三重皆如是置之。
若不能爾其第三院必具此法勿得阙少。
至通門處當舉線随标屈曲而上。
使不閡頭。
既結界竟當依門出入。
不得辄越餘處。
每出入時仍須誦不動真言。
若是瑜伽阿阇梨亦可周匝。
以線圍斷。
若須出入時想舉此線而于下過過。
已則還如故。
或去門遠忽須出入者當觀自身作毗盧遮那。
以無挂礙身勿生越線之想。
随意出入無咎也。
六撅間回屈處皆令尺量均停。
仍須通行道往來界院。
最外門廂衛兩邊亦與中胎正等故雲廂衛亦如是也。
經雲。
華台十六指。
應知彼初門與内壇齊等者。
華台是灌頂處蓮華壇規制大同中胎八葉之藏。
極小者劑十六指。
餘義下說。
但開一門其門令向大壇也。
應知彼初門與内壇齊等。
謂第一重門相當準約九分令廣狹正齊。
使門之中道正當華藏心。
所餘第二第三門亦以此為率分之。
自然漸次增廣各得其所。
于第二重廂曲中置二龍王兄弟。
難陀在南跋難在北。
其餘莊嚴大同入秘密位品。
阿阇梨言。
秘密釋者(具如義釋雲)
私謂。
各随畫作三重尊訖各作界道。
每至方中須置門廂。
若随都畫曼荼羅訖不撅繞線。
今探始終此中出之。
又秘密位品中上方有蓋。
八方有幢。
下地有蓮華。
執金剛持在大海中。
周有諸天中有宮殿(雲雲)
誠心以殷重運布衆聖尊者。
謂圖畫時先住瑜伽觀此曼荼羅大會一一形色相貌威儀性類座位諸印皆悉現前具足明了。
然後以殷重心而彩畫之。
乃至小大疏密之處亦令均停相稱。
故雲如是造衆相均調善分别。
下文又雲。
阿阇梨言。
凡行者不住瑜伽不合為人建立曼荼羅也。
初欲畫時先用字門轉作諸尊。
座位形色性類一一相應。
即觀是大悲藏即我身方起手畫之。
如是深行阿阇梨必則于一切時常不離如是佛會也。
畫了作法事時如法次第起金剛地。
觀此寶王宮殿在須彌山頂。
所有一一莊嚴皆如下品。
如是明了方可請召。
私謂。
以前七日皆作金剛薩埵。
但第四日觀諸尊時則作毗盧遮那觀。
了後作薩埵造之。
又第五夜受持地時作大日身而持誦之。
前絣線時亦作毗盧遮那觀了後作絣之。
今圖尊時上有正文雲。
造曼荼羅時作薩埵。
而準玄法寺儀軌文初作三部則作薩埵。
次嚴五字即同大日。
以此觀作器界海會後作薩埵作供養等。
是轉字輪壇中無二相應形也。
故知今圖尊時先作大日觀了後作薩埵造之。
内心妙白蓮胎藏正均等
藏中造一切悲生曼荼羅
十六央具梨過此是其量
八葉正圓滿鬓蕊皆嚴好
金剛之智印遍出諸葉間
從此華台中大日勝尊現
金剛色具晖曜首持發髻冠
救世圓滿光離熱住三昧
内心妙白蓮者是衆生本心。
妙法芬陀利華。
台葉圓滿如正開敷蓮。
華台是實相智慧。
華葉是大悲方便。
正以此藏為大悲胎藏曼荼羅之體。
其餘三重從此自證流出諸善知識入法界門。
四葉四智四葉四行。
此八種善知識各持金剛慧印故雲遍出諸葉間也。
是十六法皆等法界略攝萬德為十六中而長之則無量無邊。
故此曼荼羅極小十六指大則無限也。
鬓蕊是一切三昧總持六度十八空等如般若說。
從此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