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觀中院撰定事業灌頂具足支分第五

首頁
    如如來遠離一切過 如是而觀想思惟啰字門 □然光□鬘淨□□法色 謂下彩色時。

    阿□梨當想□□□□或印。

    此印即是廣大法界印也(爾時當想自身即是大日如來)如是想已先下白色。

    想其身即法界體明白無染。

    一切衆生亦複如是。

    自等如來謂白色也。

    白是法界離一切過。

    此非無方便。

    謂入啰字門能令己身弟子衆生等如來身永離諸過。

    故雲想啰白如車璖(或雲商佉。

    師雲。

    此中有阿字有縛字也。

    故啰字白色炎光寂然。

    光出如乳。

    以此淨之成無垢色離一切過也)及君奶華(西方白色)或如皓月。

    如是想時又誦嚩字至百遍或千遍方下色也(阿利荼也)凡加持色法先于色中想啰字。

    字成已即轉為佛也。

    此有二種阿利荼。

    謂定手當胸上為拳。

    而申風指直豎右臂如系物。

    直申舉之。

    其左腳向前。

    右腳相去三尺以來長引即是也。

    白朱黃青皆用之。

    當想佛形而作此印也。

    凡作印有二種威儀。

    若立作印時皆須作此威儀也。

    四佛皆作寂然之形用此印也。

     第二布赤色行者當憶持 思惟字明照本無大空點 煥炳初日輝最勝無能壞 次下赤色時當想麼字。

    或作啰字阿字。

    此字照如日初出。

    或赤或黃赤黃雜也。

    光明赫奕此字是寶幢佛種子字也。

    此是無能降伏。

    最勝無比之佛。

    兼想自身即同此佛。

    餘方便準前。

    赤色啰字安點加之。

    不合是阿字也。

    義合用啰字加點耳。

     第三真言者次運布黃色 定意迦字門當随于法教 身相猶金色正受害諸毒 光明遍一切金色同牟尼 次下黃色時。

    當想迦字作真金色。

    其炎然。

    是金色牟尼佛也(牟尼是佛都号也) 次當布青色超度于生死 思惟麼字門大寂菩提座 身色如虹霓除一切怖畏 次下青色時。

    當想麼字(彼上思惟麼字。

    謂于青色上想之也)是度生死義。

    釋迦牟尼佛坐大菩提座。

    一切佛用此字。

    除衆生恐怖降諸魔軍衆。

    其字如虹之外輪。

    有青暈之色。

    其光亦爾。

    餘方便如前。

    西方名虹為帝釋宮。

     最後布黑色其彩甚玄妙 思惟诃字門周遍生圓光 如劫災猛火寶冠舉手印 能怖一切惡降伏諸魔軍 次下黑色想诃字。

    如劫火盛作紫黑光。

    字光亦爾。

    此是阿閦如來。

    以大慈悲為護一切伏諸障故作毗俱胝怒形。

    兼作印拟于作障之者(此俱胝眉皺如前說也)此尊名缽羅底(丁以反)哩荼梵字也。

    此印舉左手申左腳屈右腳也。

    此是降伏通用印也。

    作金剛忿怒形。

    不須作佛形也。

    此二尊是通一切用身印也。

    餘方便如前(高野本此五字在說胝注下雲。

    此一段當在前) 私謂。

    此下色法未指其處。

    準都會壇自有二種。

    一畫界道二圖諸尊。

    此文未至圖尊之處而猶通總二處而已。

    義準前壇此中先須安布界道。

    又前壇中本義釋說五色。

    如次白赤黃青黑色。

    日。

    幢。

    華。

    彌。

    音佛。

    又法全本啰(白中)囕(赤幢)迦(黃華)麼(青彌)诃(黑音) 界道金剛慧印。

    真言。

    義釋中胎初重五色。

    二重三色。

    三重一色。

    對受中胎用五股印。

    想布五色。

    三重用五股印。

    準布三股金剛。

    今此壇中白赤黃青黑。

    如次啰囕迦麼诃五種子。

    如次日幢都釋閦佛。

    □有種□有利荼印。

    前□□□阿利荼後一左印名缽羅底哩□□。

    然經第五色文中雲。

    寶冠舉手印也。

    法全四處布字輪雲。

    寶冠舉手印也。

    對受即用外縛五股。

    故知對受用五股印。

    是依此寶冠舉手文。

    又此壇前悉地成就義釋中雲。

    此壇三重作。

    皆以金剛為界。

    其所方神諸佛菩薩等。

    在後有說處。

    此中未分别也。

    此中布列諸尊總同前例。

    但倍以金剛相連結為異耳。

    所畫金剛周匝為界。

    經雲。

     四方相周匝一門及通道 金剛互連屬金剛結相應 門門二守護不可越相向 拟手而上指朱目奮怒形 殷勤畫隅角輸羅炎光印 中妙金剛座方位正相直 其上大蓮華八葉須蕊敷 當結金剛手金剛之慧印 本義釋雲。

    周匝金剛股股相連。

    是金剛結一門并緣即開一路空處為緣。

    獨股金剛角處皆置最中十字羯磨金剛上。

    作大蓮八葉并蕊。

    是金剛座。

    當結金剛五股印也(雲雲)故知對受三重界道用五股印。

    唯布金剛。

    依此悉地出現品文。

    又經諸壇無此二護。

    而二儀軌用二守門。

    二依此品二守門文。

    然于下色可有三密。

    準白色釋用法界印。

    身同大日。

    次觀啰字誦百遍。

    雖雲此中有阿啰字故啰字白色中想啰轉為佛也。

    下色之時用阿利荼(雲雲)故知先用大日三密身同大日。

    即加色字轉為佛也。

    次用金剛薩埵三密轉作薩埵。

    用阿利荼方。

    □□□□□下四色文皆雲方便同前故可皆如此中。

    今詳道理五佛各有一一别印。

    故于大日出法界印。

    以例令知四佛有印。

    金剛薩埵唯有一印。

    故後總出寶冠舉手。

    而義釋中下色□加二利荼印。

    其五佛印。

    一無所不至。

    二大威德生。

    三金剛不壞。

    四蓮華藏印。

    五萬德莊嚴。

    其五真言一暗二嚂三鑁四糁五唅。

    故知此中五色五字非此五字。

    此中義釋囕為寶幢。

    麼為釋迦。

    诃為阿閦。

    是一北方阿閦佛義非東阿閦。

    而餘二字不指别佛。

    是無理矣。

    前壇五色即五佛文恐未經文。

    若是自成五佛各用三密。

    次加五色乃用五字。

    名為五佛之色而已。

     爾時世尊從三昧起。

    住于無量勝三昧。

    定中顯示遍一切無能害力明妃。

    于一切如來境界中生。

    其明曰。

     南麼薩婆怛他(引)蘖帝弊(毗也反。

    一)薩婆目契弊(同上二)阿娑迷(三)缽啰迷(四)阿者麗(五)伽伽泥薩麼(二合)啰奶(平。

    六)薩婆怛啰(引。

    二合)弩蘖帝(七)莎诃。

     本義釋雲。

    如來前住于甘露三昧而說如上法門。

    複從定起更入三昧生此明妃。

    名一切如來境界生。

    即佛境界真言。

    菩薩由此明妃即同如來境界。

    亦遍一切聲聞緣覺境界。

    乃至初心修此明妃即入如來境。

     南谟薩縛怛他竭多(歸命一切如來等)薩嚩目佉弊也(二合。

    一切諸佛以為首望。

    )阿娑弭(無等)跛羅弭(第一)阿遮黎(不動)伽伽稱(空)薩麼(二合)啰奶(尋念)薩縛怛啰(二合引)奴揭底(遍至)娑嚩(二合。

    引。

    自也)诃(引。

    本也) 梵本雲。

     ● 無畏本無。

    法全本大都同梵本。

    着字小異。

    次調彩色。

    頂禮世尊及般若波羅蜜。

    持此明妃八遍。

    從座而起。

    旋繞曼荼羅入于内心。

    以大慈大悲力念諸弟子。

    阿阇梨複以羯磨金剛薩埵加持自身。

    以嚩字門及施願金剛已。

     次調彩色法佛般若波羅蜜多作禮。

    誦此明妃八遍。

    誦之者。

    謂調彩色時。

    将圖本尊先當讀誦大般若經恭敬供養。

    即作禮義。

    凡調色時須如是作。

    又想彼色中字類(謂字作啰等)誦此●字或百或千。

    又誦明妃八遍師調色(從定起繞已入中。

    于弟子想念大慈悲力。

    師即自作金剛及字印也)從字起繞曼荼羅。

    發大慈悲心加被弟子已。

    阿阇梨作成事金剛薩埵加持嚩字。

    願金剛等菩薩之者。

    此阿阇梨以如來加持及阿字故。

    即是毗盧遮那如來。

    以自作成事所不應故。

    更以縛字加持作金剛薩埵身而畫諸尊也(嚩字并施願吉祥金剛殊也。

    種子是●麼字即空點也。

    用加縛為鍐字耳)當作時想同己身。

    如上說之。

    又誦此縛字百返或千返。

     私謂。

    前壇白中行者座處置般若經。

    相傳圖中有般若尊。

    二本儀軌亦有此尊。

    元起此文故置佛室。

    二本儀軌有其三密印相。

    梵夾兩手右覆左仰當心。

    具如彼文。

    法全本中此明妃印雲。

    以梵夾八反其羯磨金剛印。

    對受外縛火叉同内。

    空地各拄開掌伏之。

    此華藏界持地之印。

    非是圖尊作事之印。

    前出五股金剛印。

    是此中轉大日身作薩埵印。

    其文殊印。

    法全本雲。

    三補吒掌。

    二火反押二水背。

    二風撚空輪。

    下秘密位品義釋雲。

    金剛二種。

    一者智金剛。

    二者業金剛也。

    以業金剛持智金剛。

    業金剛印持五輪座。

    上建四門八柱大蓮華等(雲雲)今此中雲。

    成事金剛并文殊者亦是尊位。

    存彼二種佛身佛器二種所成。

     當畫大悲藏生大曼荼羅。

    彼安詳在于内心而造大日世尊。

    坐白蓮華首戴發髺。

    缽吒為裙上被絹縠。

    身相金色周身炎鬘。

    或以如來頂印。

    或以字句。

    謂阿字門。

    師如是自加持已安詳而起入于中台。

    徐徐運布衆彩而作毗盧遮那之像也。

    其像本形坐于白蓮座上以發為冠。

    不加彩飾。

    用極細絹為下裙。

    更用極細羅縠輕細下服者用為上服。

    令肉色相映内現也。

    身作閻浮金色。

    色之深金極。

    光瑩者是也。

    其佛繞身皆生光炎。

    相合為發。

    連環不斷而遍身也。

    所以曼荼羅中須造此佛形者。

    為欲令彼弟子速生勝願及以加持之力成滿一切智身故先須造。

    複次造壇有上中下法。

    若弟子财力豐膽堪能廣辨者師即當作彩色像之壇為示本尊身印之相故。

    若力能辨而作字壇即犯秘法隐覆之罪。

    若觀弟子心極殷重乃至不惜身命。

    尚能舍身而奉于師。

    何況當有所吝。

    然資力不辨者聽作字曼荼羅。

    即于此置佛之處但畫作●字。

    即是如來之體也。

    置阿字竟。

     私謂。

    理趣釋說大三法羯四曼荼羅。

    畫五大色像是大曼荼羅。

    畫所持印物是三昧耶曼荼羅。

    若畫種子字是法曼荼羅。

    若刻鑄木銅等是羯磨曼荼羅。

    今此壇中出前三種。

    一畫尊像。

    二置印相。

    三置種子。

    而阙第四。

    然前壇中本義釋雲。

    凡曼荼羅轉字之法。

    一一諸尊用本種子。

    轉字成身。

    此壇初雲。

    須一一與三昧神通相應而敷。

    故畫尊像。

    先結尊印乃誦種子觀置尊位。

    次以五佛所加持色轉彼種子以作尊身。

    若不爾者何異畫師。

    此轉字法四說不同。

    一前壇中雲。

    凡曼荼羅轉字之法。

    一一諸尊皆用本種子字。

    或以諸部通用字。

    如三部阿娑嚩等。

    若恐淺行阿阇梨不能如是速疾旋轉者。

    但觀阿字門。

    □無道□□所至處即現彼尊身也。

    至法事亦皆放此。

    次觀大日文雲。

    觀作蓮台宮殿。

    于中敷座上置白蓮。

    以阿字門轉作大日。

    乃至諸尊轉字成身。

    二。

    一對受雲。

    先置諸尊座。

    蓮上置諸尊。

    月輪中置諸尊種子。

    中胎三種。

    一一種子。

    三昧耶形。

    尊像。

    月輪。

    分明安布。

    若不堪者月輪上觀安阿字。

    以為一一諸尊種子字。

    放金光照餘三重。

    此阿變成諸尊種子。

    諸種變成諸尊形像諸尊種像各成本色。

    四重色形皆悉顯烈。

    三。

    一對受雲。

    若有鈍根阿阇梨者。

    中胎外院皆觀月輪。

    中胎月輪觀置阿字。

    字放金光照諸尊位并諸種子。

    中胎阿字變成大日。

    此尊放金光照諸尊種子。

    種子變成諸尊形像。

    四。

    一對受雲。

    若有鈍者。

    先四院。

    各觀諸尊座蓮上各月輪。

    次中胎月輪觀置阿字。

    中台阿字放光遍照諸尊月輪。

    應光變成諸尊種子。

    次中胎阿字變成窣都婆形。

    窣都婆形放光遍照諸尊種子諸尊種子應光變成諸尊三昧耶形。

    次中胎窣都婆形變成大日。

    放光遍照諸尊三昧耶形。

    三昧耶形應光變成諸尊形像。

     私詳道理。

    義釋但雲蓮上置字轉字成尊。

    而上下文未見一處蓮上置月月上置字。

    亦複未見種子變成昧耶形三昧耶形變成諸尊。

    金剛頂相成身。

    十二神變。

    六種示現。

    廣說此義。

    非此經意。

    但無畏本摩诃薩意處。

    說名曼荼羅。

    持佛巧色形。

    深居圓鏡中。

    舒無量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