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身。
住此總持身故于一切衆生前示所喜見身說應機法同入佛智。
入此大智灌頂門住菩薩種性故知心無量。
以知心無量故知身無量。
以知身無量故知智無量。
以知智無量。
故知虛空無量。
得此四無量心即成正覺。
具十力降四魔。
能無畏師子吼(雲雲)
私準義釋及瞿醯文編次第雲。
次阿阇梨頂禮大曼荼羅諸尊。
為灌頂故至誠啟白(今檢諸文其詞未見。
随意可陳。
)次持在前加持弟子之日召請持誦之瓶(文不雲數義準四瓶可持初一)繞曼荼羅三匝(在前明王真言加持。
正作曼荼羅日三時持誦。
文雲。
以不動加持。
次以四大菩薩真言加持一瓶。
今者繞曼荼羅之時義準宜以明王真言加持。
後檢念誦結護法雲。
持誦本尊真言繞行)次更如法加持四瓶。
(瞿醯雲。
以三種真言持誦其瓶者。
是随得三部者也。
今于傳法如前更以四菩薩真言加持)次至弟子之所先想弟子以為阿字。
阿字方壇中安弟子。
次用羅字為火燒之悉成灰已。
方用四瓶次第灌之(義釋随用四瓶可誦其瓶真言)即想鍐字之水猶如白乳。
而注死灰之中以生佛芽。
又想羅字火動之時即與诃字風俱。
又想鍐字空點即是佉字虛空。
微妙法水從空而注。
以淨心器即具五大。
然初阿字必無空點。
金剛座故。
嚩羅诃佉必具空點。
成就法故。
次以十二真言王字想布弟子身十二處以成法器等同諸佛。
次于弟子頂想暗字心想阿字胸想啰字。
或一阿字一切字用。
即想弟子心中阿字白蓮開敷大日如來坐其上。
即結一切支分生印兼誦真言頂上灌之。
然後亦以四瓶還誦支分生印真言灌之。
即想弟子同于大日。
亦想已同十方諸佛。
灌以法水授法王位(義釋雲。
當支分生印。
頂上灌之。
結是印已取瓶灌之者。
是大日傳法者也。
若金剛界結五部印用五瓶。
義準且以大日八印及無所作至印灌之。
又瞿醯雲。
繞三匝巳。
複以三種真言持誦其瓶。
于頂上而作手印并誦根本真言。
還誦此真言與彼灌頂者。
是得三部者也。
今以義準三部諸尊當随所得用其尊法。
若作傳法或得餘尊。
先授其尊後作傳法)次想弟子頂上暗字轉成中胎又從此字放百字光成三重焰。
以現三重百字之輪并中胎藏作四重輪種子之字。
如次布置頂咽心臍。
變此四處陀羅尼身現顯四重曼荼羅身已成普門法界身也(雲雲)
義釋次雲。
次當引至一處。
阿阇梨親着衣首冠白缯以香塗身飾以華鬘焚香燈明。
如法供養。
并絡膊系金剛線。
及臂钏指環其制作法如悉地供養中說(雲雲)今檢瞿醯雲。
灌頂畢已次其阿阇梨自手執衣與彼令着。
及以塗香塗彼身上。
并與華等供養。
亦以華鬘交絡兩肩。
複與臂钏令着其腕(雲雲)又檢蘇悉地儀軌雲。
次說臂钏之法。
其臂钏中穿一活兒子等珠。
以部母真言手印持誦香華而用供養。
及香水灑。
還以此部母真言印請來加持钏上。
複以部母真言手印次第供養乃至持誦千遍。
以捺婆草作環置無名指。
用部心真言如前作法成就。
乃至持誦千遍各依本部次第應知。
其腰線法令童女搓合。
以俱遜婆染(此雲紅藍華)或郁金染。
如前作法成就乃至持誦千遍。
于念誦時護摩時及以睡時繼于腰間能止失精(雲雲)
私準義釋及瞿醯文編次第雲。
次當引至一處。
(金剛頂雲。
引出壇外。
換去濕服别着淨衣。
若是刹利居士著本上衣。
即于壇内置下小床以儭其濕。
引入坐已。
師以親羽執五股拔折羅授其雙手。
應以種種方便言詞開誘安慰)今檢胎藏無此授拔折羅一文。
但善無畏儀軌用金剛頂授五股文在金篦前(雲雲)次阿阇梨在于壇外親執其衣令着。
次首冠白缯。
(前令坐蓮台飾以華鬘冠飾其身以為璎珞爾後未有脫鬘之文。
而今更雲首冠白缯應是前華鬘上着白缯)次以香塗身次飾以華鬘(是供養華)次焚香。
次燈明(次如法供養)次以華鬘交絡兩肩。
次系金剛線(腰線)次與臂钏令着其腕。
次以茅環置無名指。
次于壇内置下小床以儭其濕。
(都與十二法已)無畏儀軌雲。
觀羽持五智授與彼雙手。
諸佛金剛灌頂儀汝已如法灌頂竟。
為成如來體性故汝應受此金剛杵。
義釋次雲。
又阿阇梨先用啰字加持金錍瞞字加持明鏡。
法輪法螺真言加持輪及商佉。
複當弟子前以金錍瑩拭其目而為說偈。
當觀啰字門淨其目中垢障。
次又現前示彼明鏡而為說偈。
當觀瞞字門淨其心中垢障。
次持法輪置彼二足之間。
并授商佉于其右手中而為說偈。
各用彼真言持之。
所以然者。
若行人能以淨眼現前自觀心鏡即是成大菩提。
成大菩提已當轉法輪。
轉法輪者非為若幹數量衆生而作眼劑。
乃當覺悟一切衆生。
是故吹大法螺。
凡秘密宗中皆托因緣事相以喻深旨。
故作如是傳授也(雲雲)
金剛頂中先用五部真言令結五部印契。
各灌七遍。
次想弟子額上邏字兩目邏字二足間有千輻金輪。
次薩埵心加持塗香塗弟子胸。
次大日契及誦真言置弟子心。
次頂上已。
如來勝頭加弟子頭。
即用五瓶以四種鬘鱗次系額。
次引出外換去濕服别着淨服。
即于壇内置下小床以儭其濕引入坐已。
觀羽執五股杵授雙手。
說偈亦誦真言。
四部不同。
次以金篦決膜開眼說偈。
次執寶鏡說偈。
次授商佉說偈。
次大壇前說三昧耶。
次執五股說偈誦明。
次遮退失。
次遮厭離。
次修護摩。
今此胎藏前後增減。
今準經文及義釋文編次第雲。
先各用彼真言加持之。
謂錍啰鏡瞞。
(私謂。
可加歸命)法輪真言經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