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以定慧手五輪皆等疊翻相鈎。
二虛空輪首俱相向。
真言曰。
南麼三曼多勃馱喃。
伐折啰(引。
二合)咀麼(二合)句痕。
(二合)
法螺真言。
經雲。
複以定慧二手作虛心合掌屈二風輪以空輪絞之。
形如商佉。
真言曰。
南麼三曼多勃馱喃一暗。
義準可有錍鏡手印。
然蘇悉地有金剛迦利印。
(此雲一古印)二大指小指頭相着。
餘指各屈向掌勿背着勿着掌真言曰。
唵嚩日啰迦利羅吒莽吒。
鏡印可檢。
次經雲。
次應執金篦在于彼前住
慰喻令歡喜說如是伽陀
佛子佛為汝決除無智膜
猶如世醫王善用于金籌
義釋雲。
而方治眼法以金為着。
兩頭圓滑中細。
猶如杵形可長四寸許。
用時以兩頭塗藥各用一頭内一眼中塗之。
涅槃金箄亦此類也。
次經雲。
複當執明鏡為顯無相法
說是妙伽陀諸法無形像
清澄無垢濁無執離言說
但從因業起如是知此法
自性無染污為世無比利
汝從佛心生
次經雲。
次當授法輪置于二足間
慧手傳法螺複說如是偈
汝自于今日轉于救世輪
其聲普周遍吹無上法螺
勿生于異慧當離疑悔心
開示于世間勝行真言道
常作如是願宣唱佛恩德
一切執金剛皆當護念汝
義釋次雲。
阿阇梨次當持傘用覆其上。
引令旋繞曼荼羅三匝。
先繞第一行道院。
次繞第二行道院。
後繞第三行道院。
如是行道時阿阇梨當誦吉祥極吉祥等偈。
或可誦吉慶梵文。
既周畢已複至西門二龍廂衛處令其殷勤禮拜。
其傘當随身上下而以蔭之。
即當為說三昧耶偈。
所謂秘藏中四種重禁。
此等皆是阿利沙偈。
下當釋之。
瞿醯雲。
弟子至西門禮拜已。
阿阇梨當白諸尊雲。
我某甲已與某甲灌頂竟。
今附屬諸尊令持明藏。
作是語已應當放傘。
令其起立對曼荼羅前為說三昧耶戒。
汝今已成就曼荼羅持明阿阇梨竟。
諸佛菩薩及真言主一切天神已共知汝。
若見衆生堪為法器憐愍彼故當為建立曼荼羅而教授之。
然此經中自有傳法螺偈也。
如西方世人受灌頂法時。
取四大海水及境内一切河水具置寶藥谷等作境内地圖。
令此童子踞師子座。
以種種珍寶莊嚴。
所統眷屬随其大小列次陪奉。
韋陀梵志師坐于象寶以臨其後。
持此寶水以注象牙令堕其頂上。
而後唱令以告衆人。
又歎說古先哲王治人濟代之法。
如是随順行者當得壽命長遠本枝繁盛克紹轉輪之業。
若不作如是事者則當自退其位殒身絕嗣。
如是一一而教誨之。
今此法王子灌頂則不如是。
陳列密嚴佛土法界大圖。
坐于妙法蓮華自在神通師子之座。
以本性清淨智慧慈悲水具含萬德而灌其心。
爾時諸菩薩衆下至八部衆生莫不歡喜贊歎而生敬仰。
時阿阇梨以法王遺訓而教訓之。
從此以後當生如來家定紹佛位。
若不如是對明則不知正法尊重也(雲雲)
又雲。
三昧耶偈。
(具出梵本)佛子汝從今。
不惜身命故。
不應舍正法。
舍離菩提心。
悭吝一切法。
不利衆生行。
佛說三昧耶。
汝善住戒者。
如護自身命。
護戒亦如是。
應至誠恭敬。
稽首聖尊足。
所作随教行。
勿生疑慮心。
前雲耳語言告一偈者。
猶如僧祇家授六念薩婆多授五時法以此驗知曾受具戒以不。
今此四戒如受具竟略示戒相。
當知即是秘密藏中四波羅夷也。
第一戒不應舍正法。
第二戒不應舍離菩提心。
第三戒于一切法不應悭吝。
第四戒勿于一切衆生作不饒益行次下是阿阇梨教戒之語。
複次阿阇梨說持明藏中二部戒本。
一一皆是真言。
可以成辨諸事。
如來以此加持諸弟子。
故今此中諸偈亦爾。
作法時當誦梵本兼以字門而廣釋之(雲雲)
今撿瞿醯雲。
阿阇梨自執其傘令彼弟子繞曼荼羅。
繞三匝已。
至西門前即數禮拜。
其傘随身來去蓋頭。
其阿阇梨啟請諸尊作如是言。
我某甲與某甲灌頂畢已。
今附屬諸尊令持明藏。
作是語已應放其傘。
令彼起立對曼荼羅前為說三昧耶戒。
汝今已成曼荼羅阿阇梨持明藏者。
諸佛菩薩及真言主一切天神已共知汝。
若見有人堪作法器憐愍彼故與作曼荼羅教令持誦(雲雲)
今準義釋及瞿醯文編次第雲。
時阿阇梨在弟子後持傘覆上。
如次旋繞第一二三重行道院自誦吉祥極吉祥偈。
或誦吉慶梵文畢已。
次至第三西門難陀跋難廂衛令其弟子殷勤禮拜。
其傘随身上下蔭之。
次令弟子長跪而阿阇梨當白諸尊雲。
我某甲與某甲灌頂畢已。
今附諸尊令持明藏。
(私謂。
令持明藏者是随得三部成阿阇梨者也。
今傳法者先巳受明藏故今可雲令傳明藏)作是語已應放其傘。
次令彼起立對曼荼羅前為說三昧耶戒偈。
耳語說之。
經雲。
行者應入中示三昧耶偈
佛子汝從今不惜身命故
常不應舍法舍離菩提心
悭吝一切法不利衆生行
佛說三昧耶汝善住戒者
如護自身命護戒亦如是
應至誠恭敬稽首聖尊足
所作随教行勿生疑慮心(已上經文)
次可教誡雲。
汝今已成就曼荼羅持明阿阇梨竟(私謂。
持明阿阇梨者是三部持明阿阇梨者。
今傳法者。
先已成就持明阿阇梨故今可雲傳法阿阇梨)諸佛菩薩及真言主一切天神已共知汝。
若見衆生堪為法器憐愍彼故當為建立曼荼羅而教授之(雲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