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胎藏三密抄卷第二

首頁
    普賢如意珠印 軌雲蓮合風加火(玄青三卷加雲上節如寶形)記雲。

    先合掌屈二頭指。

    着中指背切屈頭指令有隅如寶珠經雲。

    定慧手合為一。

    以二風輪加火輪上。

    餘如前義雲。

    作三補吒。

    以二風指轉加二火之背。

    後當節令圓。

    餘如常(?說有乘疑錯更勘。

    私雲。

    十)(二十本無此注也)攝軌雲。

    虛合風加火。

    廣軌同經文(私雲。

    )(諸文似同可知。

    但?注以疏為錯可決。

    又記有隅。

    ?令圓同異可詳)軌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沒馱(引)喃(引一)參摩多努蘖多(二)尾啰惹達麼你(入)社多(三)摩賀(引)摩賀(引)摩賀(四)娑嚩(二合)賀經普通真言藏品第二雲。

    爾時諸執金剛。

    秘密主為上首。

    諸菩薩衆。

    普賢為上首。

    稽首毗盧遮那佛。

    各各言音請白。

    世尊樂欲于此大悲藏大漫荼羅王。

    如所通達法界清淨門演說真言法句。

    爾時世尊無壞法爾加持。

    而告諸執金剛及菩薩言。

    善男子當說如所通達法界。

    淨除衆生界真實語句。

    時普賢菩薩。

    即時住于佛境界莊嚴三昧。

    說無閡力真言義七雲。

    上文毗盧遮那。

    已于遍一切處法界門。

    如所通達宣說大力大護三三昧耶等普通真言法句。

    是次諸執金剛菩薩衆等。

    各于一法界門得自在者。

    為欲莊嚴大悲胎藏漫荼羅。

    悉皆白佛欲于自所通達法藏中。

    演說真言法句。

    如是一一真言法句。

    當知即是一種寶乘也(二十卷?雲。

    如是大漫荼羅王清淨法界之體。

    是一一菩薩。

    各從一門)(而得自在稱。

    其所解而廣說之。

    若有衆生。

    從彼一門而進行者。

    不久即得同彼菩薩。

    此諸菩薩。

    皆是大日。

    如是内)(證之德。

    為欲廣開。

    是知見門。

    故一一菩薩各演一門也)爾時世尊。

    欲令如是寶乘。

    一一通至佛地無挂礙故。

    更以無壞法爾加持而告之言。

    善男子。

    當說如說所通達法界淨除衆生界真實語句。

    以蒙加持教令故。

    令此諸善知識有所宣說。

    皆同大日如來。

    此中無壞者。

    或可譯為無盡。

    或雲無害。

    或雲不動。

    然阿阇梨。

    以不壞為正義。

    如人論議。

    随在負處不可複救。

    更有一人。

    能出離彼過命敵論者不能制伏。

    梵語謂之無壞。

    如來神力法爾如是非作非壞。

    諸真言相亦皆法爾如是非作非壞。

    還用自相加持故。

    曰無壞法爾加持。

    言淨除者。

    謂除種種識心戲論之垢。

    戲論垢除時。

    衆生界即是法界。

    其實無所除也經雲。

    時普賢菩薩。

    即時住于佛境界莊嚴三昧。

    說無礙力真言者。

    此佛教界。

    即是諸佛自證不思議平等心地莊嚴(私雲。

    二十本雲。

    佛教)(界者。

    此是諸佛自證真實境界。

    非聲聞等所能及之。

    如法花方便品中所說。

    莊嚴者即是如來自證之體。

    體有無量)(德。

    德各無量名以無量莊嚴而自莊嚴也)謂大悲胎藏漫荼羅。

    從普現色身遍滿虛空法界。

    一時行菩薩道。

    莊嚴種種佛刹。

    成就一切衆生。

    随起一種善根。

    皆具萬德故。

    名為普賢菩薩。

    此即是大日圓因。

    而佛是圓因之果。

    今所說真言正明此義也。

    三滿多(引)努蘖多(引)尾啰惹達摩你(甯逸反)若(反)多摩賀(引)摩賀娑嚩(二合)賀(引)三滿多是等義。

    奴蘖多是進義。

    或名為去。

    或名為往為逝。

    與上引聲相連。

    亦有無進義等。

    謂身語意畢意平等也。

    以如是平等妙因。

    遍一切處行菩提道去成正覺故雲等逝。

    如是去者。

    當知無去無來相故雲無進也。

    第三句尾啰惹是離塵垢義。

    達摩濕惹多是法生義。

    以不如實自知三業等故。

    即有六十心等種種塵垢。

    今知如是塵垢究竟等故。

    一切障蓋自然淨除。

    即是大日如來圓因。

    一切如來功德法爾無缺。

    是故離一切障時。

    名為佛境界莊嚴種子。

    從此種子遍一切處。

    發生莖葉花果。

    成無礙力大藥樹王故雲法生也。

    蓮葉生大池中。

    漸次滋蔓。

    還能遍滿大池。

    今此種子。

    亦是本從平等法界中出生。

    還複遍滿平等法界故。

    次句中雲摩诃摩诃。

    所謂大中之大也。

    複次前雲摩诃。

    是所出生處。

    後雲摩诃。

    是所成就處。

    前是因大。

    後是果大。

    前是智願大。

    後是行大。

    又中間兼有引聲。

    即是大無大義。

    以大中之大無可待對故。

    大相亦不可得。

    如瑜伽者。

    觀心圓明遍一切處時。

    圓明相亦不可得故。

    名大無大也。

    複次麼是大空義。

    诃是因義。

    因是淨菩提心即大空。

    大空即是佛境界莊嚴三昧。

    亦名薩婆。

    若惠所以重言之者。

    言此心恒後心初入法界時。

    大空殊勝進念念增廣。

    是故大而又大也。

    初心不異後心。

    初入法界時大空還是究竟法界時大空。

    是故果即是因。

    因亦非因。

    又诃字亦是喜義。

    謂菩薩初礙大空生。

    而生諸佛家。

    發起十無盡願心大歡喜故。

    故此真言。

    正以诃字為體。

    若行者思惟觀照入诃字門時。

    即得同于普賢菩薩。

    能住佛境界莊嚴三昧也。

    今但略明句義。

    一一當以字門廣釋之。

    已下例爾 慈氏印(青軌注雲。

    同諸佛窣堵婆) 軌雲慈氏印。

    準前屈風火輪下(私雲。

    準前者指印母欤。

    玄青三卷俱)(同今軌。

    但加一句雲空獻妙軍持。

    對記有雲。

    獻二大指者仰大指也。

    謂去于風列而仰立也雲雲。

    似述此軌意也。

    但)(獻字訓可尋)記雲。

    先合掌屈二頭指。

    指端向下。

    以二大指直豎。

    置二頭指之間(有雲。

    二空直豎二風間令一列雲雲。

    今記)(也。

    但又雲。

    大師記二空并撚二風上)經雲。

    虛心合掌。

    以二風輪。

    屈在二火輪下。

    餘如前義雲。

    三補吒合掌。

    而屈二風指。

    令指頭至火指根下。

    二空并而壓之。

    餘如掌此印如?睹婆形者。

    持一切如來法身塔故。

    猶如觀音持佛身攝軌似今軌文。

    廣軌似今軌文。

    廣軌似經文(私雲。

    諸文似同。

    但今記大指小異)軌慈氏菩薩。

    住發生普遍大慈三昧說自心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沒馱喃(引一)阿爾單惹野(二)薩嚩薩怛嚩(二合)奢野弩蘖多(三)娑嚩(二合)賀義雲。

    經雲。

    時彌勒菩薩。

    住發生普遍大切慈三昧。

    說自心真言者。

    如前普賢菩薩。

    遍一切如來境界。

    出生無盡莊嚴。

    今亦如是。

    還遍一切如來境界。

    而起大慈。

    随種種衆生性欲。

    施與正法之樂。

    雖雲于一法門而得自在。

    其實具足一切法界門。

    如其自所通達演說心要故。

    曰真言心也。

    阿爾單惹野。

    譯雲無能勝。

    即是瑜伽宗中彌勒菩嚴異名也。

    就彼經義。

    以于種種金剛事業無不究其微妙故。

    曰無能勝者。

    今此真言。

    以阿字為體。

    以知一切諸法本來不生。

    但從緣起故。

    雖複生死流轉。

    不出于如乘。

    此如如遍一切衆生趣中。

    成正等覺。

    是故名曰無能勝者。

    次句轉釋無能勝因緣。

    薩婆薩埵。

    是一切衆生。

    阿舍耶是心性。

    竭是至義知義逝義。

    了知一切衆生心性。

    而随順之也。

    謂明見一切根緣。

    又知種種工伎故。

    能普遍諸趣。

    如其性欲而充滿之。

    所以名為普遍大慈三昧。

    又彌勒正音雲昧底哩(二合引)由。

    此雲慈氏。

    此名号即是真言。

    以最初昧字麼為種子。

    麼是心意。

    亦是大空。

    又加三昧聲言自證此心。

    即是大空三昧。

    具含萬像故。

    則能遍發大慈。

    若有衆生能修此字門者。

    同慈氏菩薩也。

    阿阇梨言。

    若就本名以底哩(引二合)字為種子。

    所謂如實相無翳慈也 三世無礙力印 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