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誦種類
記雲。
凡念誦有四種。
一者音聲念誦(發聲)二者金剛念誦(合口搖舌)三者三摩地念誦(但心中念之)四者真實念誦(思惟真言之義也)今此中用金剛念誦。
四時不令間者。
晨朝中時黃昏夜半也。
界出經雲。
常應每四時念誦。
謂晨朝日午黃昏夜半也。
應持四種數珠作四種念誦。
四種念誦者。
所謂音聲念誦。
二金剛念誦。
口動舌默誦是也三摩地念誦心念是也。
四真實念誦如字義修行是也。
由此四種念誦力故。
滅一切罪障苦厄成就一切功德(有雲。
有五種。
一聲念誦。
發聲。
二金剛念誦。
才聞自耳不令他聽。
三三摩地念誦。
觀念文字。
四真實。
又曰實念誦。
觀字義。
五忿怒念誦。
猛音誦之。
又雲。
四種念誦中。
于凡夫金剛語為最。
有雲。
音聲念誦謂高聲文句分明也)
又雲。
行者若能随順瑜伽修行三摩地。
念誦者。
則無時分限數。
于一切時無間作之。
對記雲。
略出經出四處念誦。
一修瑜伽者。
修道場畢。
先稱三十七灌頂道場主梵名請至道場。
是名瑜伽名字念誦。
二若修行者。
常須入道場想念三十七尊坐位。
然後結三十七印。
召請三十七尊。
皆須顯示供本尊及香花等。
凡念珠時時不阙。
是名法印三摩地念誦。
三凡修瑜伽念誦者。
結三十七尊三摩地契已。
想自心中各有本契。
于心月中令使心契轉轉變現。
從自身孔毛中現種種相及陀羅尼。
周布于自心月間。
令一一字各放無數色光。
與心月色相間雜。
亦出孔中照十方界。
是名行人三摩地念誦。
四凡修行念誦陀羅尼。
結印契修三摩地訖。
從定出已。
以己身及十六大供養陀羅尼印契供養一切如來已。
每日四時念誦。
念誦四種。
一音聲念誦。
二金剛念誦。
合口動舌默誦是也。
三三摩地念誦。
心念是也。
四真實念誦。
如字義修行是也(雲雲)
瑜伽供養次第法雲。
念誦之法凡有四種。
一者音聲如從本尊口中流出入行者身。
以此本尊陀羅尼字。
于淨月中想右旋如鬘。
猶如水精布明鏡上。
清朗歎徹表裡分明。
聲如搖鈴勿令斷絕。
不緩不急當自聞之。
氣息調和安除審記。
從初阿字乃至欠字。
字雖差别義理終同。
此阿字門者。
是無生義。
由無生故則離言音。
由無言音印即無塵垢。
塵垢既靜則無同緣。
同緣既無即等虛空性。
既等虛空性住平等性。
則本無生故。
得平等空。
如初門中具一切義。
乃至三十二位皆亦如之。
具如本。
二者三摩地念誦。
一一如前。
端身定心閉目。
定印為異耳。
三者金剛念誦。
所謂唇齒相合。
舌頭微動。
離于言音。
四者降魔念誦。
謂内住悲心外現威猛。
颦眉顧視嗔怒勵聲。
忿怒金剛諸使者等各依本形随其契印。
如觀月時易月為日。
此名降魔念誦。
由此念誦加持之力能除行者宿障重業。
具如廣文(雲雲)若金剛王軌雲。
四種念誦中應以金剛語念誦三摩地念誦最為相應(雲雲)
●●●●●●
刹(如常。
左刀印右拳)
●●●●●(或作●)
風(如常。
惠智拳地水豎)
●●●●●
依(内拳。
謂縛。
定火如弓。
惠火如矢)
●●●●●
火(如常。
右手五指直豎。
空入掌。
左手火空相撚。
三角當心)
●●●●●
聞(内縛。
火輪豎合。
六足尊印)
●●●●●●
面(惠拳。
屈風作鈎。
左拳)
●●●●●
炎(如常。
虛心合掌。
二地二風相背入掌。
以二空押風側)
●●●●●
調(不動尊釼印。
右鈎左拳)
●●●●●●
毗(内縛。
火豎交)
●●●●●●●
水(内縛。
二風圓屈)
●●●●●
二十天真言(文授)
私雲。
方位次第與前本同。
唯前本摧為第三。
依為第十三